霜下杰|菊月赏菊: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秋丛绕舍至陶家 ,
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 ,
此花开尽更无花 。 ”
寒露时节 , 蘋花渐老 , 桐叶飘黄 。
值此百花凋零之际 , 菊花开了 。
霜下杰|菊月赏菊: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本文图片

宋朱绍宗《丛菊飞蝶图》
寒露时节共15日 , 应节物候有三种 。 初候(今年是10月8日~12日)“鸿雁来宾”;二候(10月13日~17日)“雀入大水为蛤”;三候(10月18日~22日)“菊有黄华” 。
三候“菊有黄华” ,
是指此时菊开黄花 。
寒露后 , 菊花开 ,
这本是正常之事 ,
但古人为何强调菊开黄花?
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说:“草木皆华于阳 , 独菊花华于阴 。 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 , 而独菊言者 , 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 ”
意思是 , 百花皆开于气温阳和之时 , 唯独菊花开于阴寒之季 。 所以其他节气所开之花都不说其花色 , 如惊蛰二候的“桃始华” , 清明二候的“桐始华” , 只说桃花开 , 桐花开 , 不说开什么颜色的花 。 而到了寒露三候 , 就说“菊有黄华” , 这是因为黄色的菊花正好与季秋九月的颜色相应 。 古人认为九月是戌月 , 戌属土 , 土色为黄 。
农历九月也因此被称为“菊月” 。
霜下杰|菊月赏菊: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本文图片

清石涛《菊竹石图》
菊 , 古代写作“鞠”“蘜” 。
如《礼记·月令》:“季秋之月 , 鞠有黄华 。 ”
《尔雅·释草》:“蘜 , 治蘠也 。 ”唐宋以后 , 才用“菊”字代替上述二字 。
而“菊”又有“穷尽”之意 , 如宋人陆佃在《埤雅》中说:“菊 , 本作蘜 , 从鞠 。 蘜 , 穷也 , 花事至此而穷尽也 。 ”
菊花与众不同的花期 ,
自然令人对它刮目相看 。
屈原是历代文人中菊花的第一个知音 。 他在《楚辞》中咏道:“春兰兮秋菊 , 长无绝兮终古 。 ”以春兰秋菊为寄托 , 表明自己洁身自好、不随流俗的节操 。 在《离骚》中 , 屈原又云:“朝饮木兰之坠露 , 夕餐秋菊之落英 。 ”同样表达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
陶渊明爱菊爱到如痴如醉的地步 。 他隐居后最大的嗜好便是种菊、采菊、赏菊、咏菊、饮菊花酒 。 菊花在众花凋谢后独自开放的傲霜精神 , 正是陶渊明自身的写照 。 他在《和郭主薄》诗中赞道:
“芳菊开林耀 ,
青松冠岩列 。
怀此贞秀姿 ,
卓为霜下杰 。 ”
此后 , 菊花便有了“霜下杰”的美名 。
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使菊花流芳千古 , 被后世文人定位为“花中隐逸者” , 并跻身花中“四君子”之列 。
霜下杰|菊月赏菊: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本文图片

明徐渭《菊竹图》
三国曹魏时期的钟会 , 从菊花的形状、颜色、花期等方面总结出菊花的“五美”:
“圆花高悬 , 准天极也;纯黄不杂 , 后土色也;早植晚登 , 君子德也;冒霜吐颖 , 象劲直也;流中轻体 , 神仙食也 。 ”
“圆花高悬 , 准天极也” , 意为圆形的菊花高高悬起 , 有君临天下的气势 。
“纯黄不杂 , 后土色也” , 意为纯黄色的菊花与大地的颜色一样 , 古代以黄色为帝王之色 , 故菊花无论形和色 , 都具有王者风范 。 后来黄巢和朱元璋皆用此意作菊花诗 , 霸气侧漏 。 黄巢《不第后赋菊》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 , 我花开后百花杀 。 冲天香阵透长安 , 满城尽带黄金甲 。 ”朱元璋《咏菊花》诗云:“百花发时我不发 , 我若发时都吓杀 。 要与西风战一场 , 遍身穿就黄金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