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今人作诗不必背诵平水韵,古代科举允许带韵书入考场
前言经常有人问,作诗用平水韵,需要背诵吗?
常用字不妨背一下,作诗多了,有些字自然会记住。但是,平水韵那么多的字,我们是背不完的。老街记忆力不太好,作诗也是经常查询韵书。当然,现在有手机有电脑,查起来简单多了。
那么,古人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呢?其实一样,常用字自然能记住,记不住的字就查韵书。而且,古代科举考试考诗赋时,很多朝代在考场是可以查韵书的。
文章插图
一、唐朝考场,提供韵书【 押韵&今人作诗不必背诵平水韵,古代科举允许带韵书入考场】宋朝王溥在《唐会要》记载:
乾元初,中书舍人李揆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殊不知艺不至者,居文史之囿。亦不能摛其词藻,深昧求贤意也。
及其试进士文章日,于中庭设五经及各史,及《切韵》本于床。而引贡士谓之曰:国家进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各务寻检。由是数日之间。美声上闻。
唐朝肃宗乾元(758-760)年间,中书舍人李揆说,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不是考察记忆能力,而是考察他们的创作能力。因此他在主持诗赋考试的时候,在考场提供经史和《切韵》以供查询。
《切韵》,是隋朝陆法言与8位学者一起编撰的第一本韵书,是诗人作诗用韵的官方指定韵书。
唐中宗时期,王仁煦在其基础上整理增订而成《刊谬补缺切韵》;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左右,孙愐又编撰了一个增修本《唐韵》。这些都是《切韵》增订版本。
文章插图
二、宋朝允许携带韵书入考场《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中加载:
四年五月二十七日,翰林学士晁迥等言: 准诏详定礼部贡院条制,请进士就试日,不得张烛,亦不得将入茶担火燎。汤茶官备。试诗赋日,止许将入《切韵》、《押韵》、《韵略》,余书悉禁。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晁迥(948~1031)提到,科举考场中,允许带入《切韵》、《押韵》、《韵略》,其他的书一概不允许带入。
《韵略》即《礼部韵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陈彭年、丘雍等人增广《切韵》而作《大宋重修广韵》,收字26194,较陆法言《切韵》 增加14036字。《礼部韵略》是《广韵》的略本,仅仅收录了常用的9590字,.专门为了科举使用。
但是考生们携带韵书进考场时,总是不法之徒夹带私货(小抄)入内作弊。于是皇帝下诏说,韵书也不让带了,改为直接发书:
诏:「今后省试、太学国子监公试、发解铨试并试刑法,令国子监印造《礼部韵略》、《刑统》律文、《绍兴敕令》格式,并从官给。」上先谕宰执曰:「自来举人许带《礼部韵略》入试院,多缘此夹带别文字,难以检察。」故有是诏。
国子监负责印刷《韵略》等工具书,直接放在考场里给考生使用。这样杜绝考生携带小抄入内。
文章插图
三、因一个字落韵被罢黜我们平时作诗,如果失察,很容易平仄用错或者押错韵。古人也有这种现象。
科举考试的时候,考生必须依据官方认可的韵书作诗作赋,也会发生落韵。一旦落韵,会影响到进士的录取。而主考官如果录用了落韵者,也会受到牵连影响自己的前途。
集贤校理孙锡、秘阁校理李大临,这两个人就因此被降职使用:
锡、大临坐奏名举人诗有落韵者,降诸州监当。《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
在诗赋中是否出现落韵,检查的时候非常严格。例如“守”这个字,一字两个含义,分别在两个韵部: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