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今人作诗不必背诵平水韵,古代科举允许带韵书入考场( 二 )


今来本州岛所申解额第四名宋倬赋压官韵『有』字,系合于上声四十四有内,照音释文理压韵。其宋倬第六韵内,『诏劝农桑,及乎令守』,其『守令』字系去声,四十九宥韵内收载,释云『诸侯为天子守土曰守』,即与上声有字韵内守『守义理』不同,委实落韵,合在不考之列。
南宋嘉定年间,宋倬作赋押韵用了”守“这个字:“诏劝农桑,及乎令守”。但是“守”的这个含义在去声【宥】韵部。而考试规定必须押上声【有】韵部。于是被认定为落韵。落韵的结果是:
国子监再行契勘,依贡举条式,宋倬诗赋委是落韵不合格,合行驳放,乞施行。诏依礼部所申驳放。
驳放,已发榜公布的中式者而贬黜之。可怜的宋倬已经被录取为第四名,却被查出来一个字押错了韵,被取消了录取资格。
一字多音异义,这种情况,虽然有韵书,也常常因为作者不细心而犯错。
例如“不”这个字,代替“否”的意思发平声,在【下平十一尤】。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的“不”,是仄声,在【入声五物】。
又例如“中”,中间与中箭,两个“中”肯定平仄不同,含义也不同。
押韵&今人作诗不必背诵平水韵,古代科举允许带韵书入考场
文章插图
四、落韵被录取的宰相李迪落韵,也有被录取的现象。文天祥在自己的状元卷里写到:
国初,诸老尝以厚士习为先务,宁收落韵之李迪,不取凿说之贾边;宁收直言之苏辙,不取险怪之刘几。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记载:
景德二年,亲试举人,得进士李迪等二百四十馀人,特奏一百馀人,诸科五百馀人,诸科特奏七十馀人。先是,迪与贾边皆有声场屋,及礼部奏名,而两人皆不与。考官取其文观之,迪赋落韵,边论“当仁不让於师”,以“师”为“众”,与注疏异,特奏令就御试。参知政事王旦议:“落韵者失於不详审耳;舍注疏而立异,不可辄许,恐士子从今放荡,无所准的。”遂取迪而黜边。当时朝论大率如此。
《宋史 列传第四十一》中记载:“李迪、贺边有时名,举进士,迪以赋落韵。”“迪以赋落韵”这句意思是李迪的“赋”落韵了,科举的赋是“律赋”,和近体诗一样,必须按照官方的韵书押韵。落韵了还能被录取成为状元,可见李迪这个人不一般。
李迪也是被录取以后,重新审查考卷才发现落韵的。当时的宰相王旦慧眼识才,顶着压力录取了落韵的李迪。理由是李迪水平很高,只不过出于疏忽而落韵。
李迪(971年-1047年 ),字复古,在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李迪状元及第。后来他两度官至宰相,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
押韵&今人作诗不必背诵平水韵,古代科举允许带韵书入考场
文章插图
结束语很多朋友感觉作诗用平水韵太麻烦,其实古人平时说话和韵书的发音也未必完全相同。除了各地方言不同以外,不同的时代口音也是有变化的。而韵书却从隋朝一脉相承而来,没有太大变化。
想到古代的诗人作诗也要查询韵书,是不是感觉作诗用古韵也没有那么麻烦了呢?
@老街味道
作诗需谨慎,这几位诗人因诗而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