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的成语_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各四个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图穷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ü赜穑?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ń停?br />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ü赜穑?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ń停?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 , 气势之盛 。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成语“洛阳纸贵” , 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 也比喻音乐优美 。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成语“探骊得珠” ,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后来用作成语 ,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成语“邯郸学步” , 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三顾茅庐 大公无私 望梅止渴 完璧归赵 滴水穿石 负荆请罪 手不释卷
闻鸡起舞 卧薪尝胆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乐不思蜀 惊弓之鸟 完壁归赵
背水一战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
    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
    请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 。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
    洛阳纸贵[ luò yáng zhǐ guì ]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
    原意是梅子酸 , 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 , 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
    高山流水 [ gāo shān liú shuǐ ]
    比喻知己或知音 。也比喻乐曲高妙 。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
    望洋兴叹[ wàng yáng xīng tàn ]
    望洋:仰视的样子 。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 , 感到无可奈何 。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
    木:树;皆:全;都是 。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 。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 。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
    探骊得珠[ tàn lí dé zhū ]
    骊:古指黑龙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 。原指冒大险得大利 。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 , 得到要领 。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
    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 。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 。
反义词:久假不归、巧取豪夺、横征暴敛 。
例句:这些书我看过之后一定会完璧归赵,请你放心 。
2、围魏救赵
读音:wéi wèi jiù zhào
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他撤兵的战术 。
出处:《三国演义》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 。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
近义词:声东击西   
反义词:围点打援
例句: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出来抢粮,我们便用围魏救赵的办法,打他的县城,鬼子就急忙撤回 。 
3、毛遂自荐
读音: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
近义词:自告奋勇
反义词:自惭形秽
【历史故事的成语_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各四个】例句:学校需要能干的志愿者,小刚毛遂自荐 。
4、负荆请罪
读音: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释:指主动向对方赔礼认错,请求对 方责罚 。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
近义词:幡然悔悟
反义词:死不悔改
例句: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
历史故事的成语_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各四个

文章插图
5、讳疾忌医
读音:huì jí jì yī
解释:意思是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掩饰缺点和错误,不愿改正 。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仲由喜闻过;令名无穷焉;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劝);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噫!”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司:闻过则喜
例句: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 , 但因讳疾忌医 , 等到病情恶化后 , 终致药石罔效 。积累三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你好,关于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仅列举以下这些 。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
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1、完璧归赵(wán bì guī zhào)
释义:让完好无损的璧回归赵国 。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 。”
2、围魏救赵?。╳éi wèi jiù zhào)
释义: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 , 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3、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4、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释义:毛遂自我推荐 。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
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 , 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 。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
5、负荆请罪(fù jīng qǐng zuì )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各四个寓言故事: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亡羊补牢、买椟还珠、守株待兔
历史故事: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滥竽充数(南郭先生)、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一、掩耳盗铃
从前有个自私愚蠢的人 , 他很喜欢占人便宜,有一天他看中了一家大门上挂的铃铛,想要偷走,但是铃铛一碰就有声响 , 于是他就捂着自己的耳朵去摘铃铛,谁知他刚碰到铃铛 , 铃铛就发出了声响,主人就抓住了他 。
二、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一圈羊 , 一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发现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狼从窟窿里钻进来 , 把羊叼走了 。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 。
第二天早上,他准备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发现又少了一只羊 。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来,把羊叼走了 。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邻居的劝告,就赶快堵上那个窟窿 , 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的了 。
历史故事的成语_来源于寓言故事和历史故事的成语各四个

文章插图
三、完璧归赵
楚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 。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 , 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 , 一定完壁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 , 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 。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 。
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 。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 。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 。秦昭王只好答应 。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赵国 。到了举行交换仪式时,蔺相如才把送和氏璧之事告诉了秦王,从而保全了和氏璧 。
四、围魏救赵
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 , 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 。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 , 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 , 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 。
田忌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 。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 。走到桂陵 , 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 。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
五、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 。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 , 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 , 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 。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 。
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 , 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 。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
等到齐宣王死了,齐泯王接替王位 。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