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有哪些_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名人故事有哪些?1、苏炳添:为亚洲人的速度代言
2019年8月23日,在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上再次跑出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杀入世锦赛百米决赛的亚洲运动员 。8月29日,苏炳添和莫有雪、谢震业、张培萌代表中国队在男子4×100米预赛以37秒92的成绩打破亚洲纪录,决赛又以38秒01勇夺亚军,创造了亚洲田径的历史 。
苏炳添虽然个子不高,但是身材匀称,在跑的时候节奏感很好,眼神显得很坚定,跑出去那种气势就像脱缰的野马,步频快,很有杀气 。苏炳添是中国田径的明星之一,在波兰索波特战60米比赛后,他成为了中国田径史上里程碑式的英雄人物 。

名人故事有哪些_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2、乔治·奥威尔:一代人的冷峻良知
乔治·奥威尔 , 英国采访人员、小说家、散文家和评论家 。1903年生于英国殖民地的印度,童年耳闻目睹了殖民者与被殖民者之间尖锐的冲突 。与绝大多数英国孩子不同 , 他的同情倾向悲惨的印度人民一边 。少年时代,奥威尔受教育于着名的伊顿公学 。
后来被派到缅甸任警察,他却站在了苦役犯的一边 。20世纪30年代,他参加西班牙内战 , 因属托洛茨基派系(第四国际)而遭排挤,回国后却又因被划入左派 , 不得不流亡法国 。二战中,他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 。1950年,死于困扰其数年的肺病 , 年仅46岁 。
3、罗国杰:他用一生“正人心”
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里,罗国杰被年轻的学生们称为“镇院之宝” 。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开创者,撰写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和《伦理学新编》等着作 。
在他的领导和组织下 , 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本、硕、博三级伦理学培养体系 , 由此成为全国高校伦理学的研究中心 。他带出来的学生称自己为“罗门弟子” 。
“要坚持”是他一生中对学生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另一句则是:按照自己的思考去做,错了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真正追求真理 。
4、阮籍:穷途之哭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 司马氏掌握政权,大杀异己,文人志士多遭迫害 。阮籍作为当世文人,报国无门,又整日为躲避迫害而提心吊胆,《晋书阮籍传》中说阮籍提及世人“并无臧否”,也就是说,他对别人没有任何好的或者坏的评价 。
在清醒时怕被人抓到言语上的把柄而多不敢言 , 只有借酩酊大醉时发泄心中的不满 。阮籍不平常的穷途之哭,看似疯癫,实则是对自己无能和满腔抑郁之情的发泄 。他与司马氏关系与嵇康同司马的关系相比稍微接近,使其无法同嵇康一样正面反抗司马氏的统治 。
但他又不愿同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为司马氏服务,内心交加着矛盾,痛苦,于是便有了当街嚎啕的疯癫之举 。因此,“穷途之哭”既是阮籍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是对自己内心难以抒发的抑郁愤懑之情的发泄 , 同时包含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
5、沈渭滨:半世坎坷皆为字
沈渭滨先生书房里的一副对联:半世坎坷皆为字,一生惬意是文章 。由“半世坎坷”到终以史学成名,是在不懈不怠的一路力行中实现的 。渭滨教授以着述严谨为风格,文字之外,又能善谈,但立言之际绝不信口开河 。
他听人发言之极其专注,其间时或常脱下眼镜,以极细的蝇头小字在纸片上疾书,之后开口作论说 , 则言之滔滔,中气十足,一扫往日的老态 。虽阐述之中有论争,有辩驳,而皆以学术论学术,人所共见的,俱是一种书生的认真 。名人故事的有哪些
中国伟人故事有哪些?1、诸葛亮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大雾天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足十万支箭,立下奇功 。
2、花木兰代父出征
北魏时期 , 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 , 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 , 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
名人故事有哪些_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3、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稳重的就像一个大人,听到老师讲解《左氏春秋》,非常喜爱,放学之后又为家人讲他所学到的,他立即也明白了《左氏春秋》的内涵,从此手里放不下书本,甚至到了忘记了饥渴,冷热的程度 。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放弃他都跑了,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 。水涌出来,小孩也得救了 。

4、曹冲称象
曹冲长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如一个成年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了一头巨象,曹操想知道这象的重量 , 询问属下,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 。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他东西(当水面也达到记号的时候),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下(东西的总质量差不多等于大象的质量)就能知道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

5、晋人王祥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 , 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 。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 。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 , 忽然间冰化开 , 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 , 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关于名人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成长故事有哪些
中外名人故事有哪些
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1、孙坚智退海盗的故事
东汉末年 , 朝廷贪腐,天下大乱 。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 。
孙坚从小机智勇敢 。他十七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乘坐一条客船前往钱塘 。不料 , 船到钱塘江口 , 忽然遇上了一伙海盗 。他们气势汹汹地跳上客船 , 不由分说,就抢开了乘客的财物 。洗劫一空后,又在岸边吵吵嚷嚷地分赃 。
船上的乘客大都是商人,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 , 躲在舱里不敢露面 。这时,孙坚忍不住了,他怒火满腔地对父亲说:“这伙海盗太可恶了 。
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让我去收拾他们 。”父亲一听,连连摇头:“你一个小孩子家 , 哪是他们的对手?”孙坚胸有成竹地回答:“放心吧,我自有妙计 。” 说着,就提起一把铮亮的大刀上了岸 。
他站在一座高高的礁石上,扬起手臂,指东划西,做出一副指挥人马、部署兵力的样子 。海盗们远远望见他神气活现的身影 ,  以为是官兵大队人马来追捕了,慌忙丢下财物,四散逃命 。
孙坚乘机追赶 , 挥刀砍死一个海盗,带着人头回到船上 。父亲看到儿子这样勇敢,又惊又喜 。从此 , 少年 孙坚的事迹就传扬开了 。
2、才高八斗的曹植
历史上醇香悠远的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 。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的确确配得上谢灵运"才高八斗"的评价,他青年时期的诗,多以宴饮游乐为主要内容,后来创作的诗文则以抒忧发愤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求自实表》等 。
曹植,字子建 。他的诗"骨气奇高 , 词采华茂" 。他把五言体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 。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 。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 。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 , 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 。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 。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
金无足赤 , 人无完人 。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 。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 。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 。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他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
一次 , 曹丕刁难曹植在七步内做一首诗,不然,将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 , 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名人故事有哪些_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

文章插图
3、孔子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 是我国春秋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
史书言 , 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 , 他已会念百余字了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
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 , 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
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 , 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 , 高兴地笑了 。然而在这微笑中,却伴着两行泪水 。
站在旁边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资背后,更多的则是弟弟那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奋的汗水 。
4、骆宾王七岁作诗的故事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著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 。七岁时 , 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 。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 。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 。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 。
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 。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像一团团白絮在水面漂浮 。红红的脚掌像小船桨一样划水,清清的水面上扩展着扇形的涟漪 。骆宾王最喜欢大白鹅了 , 他捡起一根木棍,在地面上画起了白鹅游水图 。
这时候,家人因不见了骆宾王,找到塘边来了 。客人也跟了来,看到地上的画 , 还真有些像呢 。于是灵机一动,想考考这孩子 , 因为他早就听说这孩子聪明异常 。于是指着白鹅叫他作诗一首 。骆宾王朝着水中想了一会儿,就高声吟诵起来:
鹅 , 鹅,鹅,曲项向天歌 。
白毛浮绿水,红掌拔清波 。
客人听了非常赞服,夸骆宾王是小神童 。这首诗很快传播开来,尤其是在儿童中像歌谣一样流传着 。骆宾王不仅小时候聪慧异常 , 就是到了老年也仍才思敏捷 。
骆宾王曾参与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斗争,兵败后,他逃到了杭州,削发为僧 。有一天,诗人宋之问月夜游灵隐寺,在长廊下吟诗道:“鹫岭郁苕峣,龙宫隐寂寥 。”可是竟一时想不起下面的句子 。这时,寺内一老僧正在打坐参禅,听得廊下有人吟诗,于是问道:“年轻人不睡,为何还苦苦吟诗?”
宋之问回答说:“我想在这里题首诗,可是下两句想不出来了 。”老僧笑着说:“何不接上‘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宋之问连声说好 。第二天又去拜访老僧 , 老僧已不在寺内,据说乘船出海了 。这老僧便是隐姓埋名的骆宾王 。
5、刘伯温:明朝堪比诸葛亮的哲学谋略家
刘基(字伯温)是明初一代奇人,《明史》说他“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在民间传奇和文学作品里,刘伯温则更是一个传奇 。
比张良、诸葛亮还要神通广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风唤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称为“帝师”、“王佐”,有“前知八百载,后知五百春”之誉 。预言之作《烧饼歌》相传就是他写的 。
历史上真实的刘基当然不是神仙,不过按今天的头衔,可算是哲学家、谋略家、文学家、军事理论家、易学家、天文学家等,其著述也广泛涉及到了这些方面,“所为文章,气昌而奇,与宋嫌并为一代之宗 。他写的《郁离子》想象诡异,寓意深远 。
有如《庄子》,《百战奇略》更是兵书宝典(后人对是否他所作尚有争议),天文历法方面有《天文秘略》,卜筮方面有《观象玩占》传世,此外还著有历书《玉洞金书》一卷,《注灵棋经》二卷,《解皇极经世稽览图》十八卷 。
颇为奇持的是,和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的传统学士名臣不同,刘基身着布衣,威猛刚烈,全然一副梁山好汉的模样 。
刘基是浙江青田人,23岁中进士曾任元朝的江西高安县丞、江浙懦学副提举等官职,曾受命参与镇压方国珍部 , 任处州路总管府判 。因不与兵事,愤而弃官还乡 , 在48岁那年弃官归隐,后来遇到朱元璋 , 再次出山 。
被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充任谋臣后,刘伯温针对当时形势陈时务18策 , 提供了好几着关键性的军事策略,如先灭陈友谅.与张士诚、方国珍暂时妥协 , 避免两线怍战、各个击破的建弃.为朱元璋 。朱元玮先后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势乃多按刘基的计策行事 。
公元2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 刘基为太史令 。公元27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为朱元璋谋划制定北伐灭元方略并得以实现 。其间共参与军机八年,筹划全局,有定策之功 。洪武三年封诚意伯 。
按运筹帷幄的功绩,刘伯温理当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为李善长、徐达、常茂、李文忠、冯胜和邓愈 。这些人除常遇春之子常茂是追封外,其他都是最早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征战疆场的“兄弟”,尽管朱元璋对刘伯温很恭敬,把他比作张良 。
【名人故事有哪些_你知道哪些名人的故事】但那是有所请教 , 是一种姿态而巳 。可能是出于一种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对文化入有一种内心的反感,尽管他们对朱元璋平定大下起的重要作用丝毫不亚于厮杀战场的武将 。
当然,补偿还是有的,为安抚刘伯温,朱元璋下令青田不加赋税,“令伯温乡里世世为美谈也 。”后来又“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明史·列传16》)
不过,刘伯温虽才华盖世,胸有韬略,却不是政治家 。如果他专注于学问,成就必定会不逊于任何一代宗师 。但他是性情中人,决不会为逃避乱世纷争 , 躲起来一门心思做个人研究 。而且他心地至诚,性格正直刚烈 , 嫉恶如仇,天下太平之后,也根本不适合混迹于官场、这一点他自己也明白 。
熟读历史的他也知道,伴君如伴虎,对开国功臣来说尤其如此 。他早就知道,朱元璋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 。所以,当洪武三年朱元璋欲任命他为丞相时 , 刘伯温以不适合做官为由力辞,可惜,一人侯门深如海,已没有了退出的余地了 。
即帝位后的朱元璋,心态开始发生变化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所有帝王的一贯思维,只不过在朱元璋身上更变本加厉 , 更刻薄寡情 。木来第一个要收拾的是独揽大权的丞相李善长,因为李嫉恨刘伯温,朱元璋就选择刘伯温充当杀手 。
他心里应该明白,让他出来收拾李善长,既是利用 , 也是试探他的忠诚度 。他-•旦受命或可减轻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则齿寒,此例一开,以后朱元璋对待开国功臣元老就会换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义之举 , 按刘伯温的个性是绝不可为的 。正因为如此,第二年他就请退 , 告老还乡了 。
刘伯温虽归老于乡,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强 , 人不在身边反觉难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后快 。划伯温也知道朱元璋对他不会就此放心的,所以他把儿子留京为宫 , 算是人质 。
而且朱元璋每年岁暮都将退休的刘基之子琏、宋濂之子允载、叶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机等召去京师,接见于便殿,嘘寒问暖,“亲加训诲,燕语如家人 。”实则是要暗中控制 。故此,退隐后的刘伯温异常低调,即便如此,最终还是未逃脱朱元璋的算计 。
朝廷方面,李善长为朱元璋所忌 , 已经自动退休,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因李的举荐而成为丞相 。其实,早在洪武二年 , 朱元璋曾就李善长外另一丞相人选问题征询过刘伯温的意见,刘就不看好胡惟庸,胡惟莆因此对刘伯温怀恨在心 。后来终于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报复的机会 。
当时瓯、闽间有一条狭长的地域叫谈洋 , 该地区是盐贩、盗贼聚集的地方,方国珍便是从这起兵反饭的 。刘基委托儿子刘琏上奏,建议应在该地区设立巡检司以控制管辖该地 , 使那里的刁民无机可乘,不能互相勾结或胁迫戍边士兵一道出逃反叛 。
胡惟庸使刑部尚书吴云弹颏刘基,反指淡洋踞山临海,有君王之气,刘基想要谋取作为自己的墓地 , 当地百姓不答应,便想要在那里设置巡检司为难当地民众,才导致该地区形势迅速恶化 。
朱元璋对此事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传此文让刘伯温知晓 。这是…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胁迫,如果没有合适的反应,谋反的罪名就会临头 。刘伯温于是只好赴京亲自上朝拜见朱元库,但朱元璋又假装全然不过问此事,刘伯温既不能辨白 , 又不敢离不久便发病了 。
此时胡惟庸携带补药前来探望病情 。刘基吃了胡惟庸拿来的药后,顿时感到有如拳头大小的石头般的硬物堵塞在胸口 。刘基又利用空闲时间把这件事羞明了朱元璋 , 朱元填依旧不过问 。
又过了三个月,病情更加恶化 。朱元璋派人前去问候刘基,得知他巳不能起床了 , 便让他乘坐传送公文的船返回青田家乡 。不久后代绝世奇才就这样去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