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岁月!非虚构主奖得主陈涛:“山中岁月”让我明白什么是活着,什么是生活|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徐语杨
“在我住处窗外有两棵几十年树龄的高大核桃树,夏日枝繁叶茂,遮天蔽日。”每当陈涛回忆起他的甘南挂职生涯时,最先引入脑海的就是这些茂盛的核桃树。他将这段回忆写进书中,《山中岁月》由此而产生。
文章插图
10月17日上午,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颁奖典礼在安仁古镇举行。作家陈涛以其作品《山中岁月》获得第六届华语青年作家奖非虚构作品奖主奖。
授奖词中写道:陈涛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以个体的视角与思维,展现了不同群体的生活景象,并从不同角度与面向,穿透生活的表象,记录时代的变迁历程。《山中岁月》是陈涛在甘肃省临潭县池沟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时的所见、所思、所感,在书中,作家用朴实的文字向读者呈现了中国大地上正在进行着的脱贫壮举,作为观察者、体验者、思考者和叙述者,陈涛捕捉并书写了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许多稍纵即逝的细节与细腻的情感流动,同时,陈涛也在个人叙事中结构出一幅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想象图景。在他的笔下,既描绘了脱贫攻坚的时代价值与传统乡村伦理间的交叠错置,也书写了作者自我对未来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陈涛在领奖时回忆到,从写下的第一个字开始,他就知道这不仅仅是关于环境或者工作的记录,而是试图穿透生活的表象,在展示不同群体的形象中努力思考复杂的人性,揭示永恒的困境。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他看到了农民的良善、朴实和上进,也尝试去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与缺点;看到乡镇干部的辛苦与无奈,并为之心疼,也批评他们的固执和偏见。
在任职期间以及之后,陈涛一共写了16篇文章。这里面有地方人文风景,也有对扶贫工作的记录和思考,或是对家人朋友的挂念,对乡村教育的思索等。“在山村生活的日子里,远离家人和朋友,无数次屋外狂风席卷着核桃树的枝条,抽打门窗,或是大颗的雨滴在玻璃上叭叭作响,而我孤身一人伏案写作。是写作给了我安静下来的力量,在读书语写作中,我学会了享受孤独、充盈内心,而这些也都流露于《山中岁月》的字里行间。”陈涛回忆到。
文章插图
陈涛:这是我人生中特别重要的一段印记,那所有的一切不仅体现在我的作品中,更铭刻在我内心深处。这段岁月丰富并改变了我。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对我人生观与文学观的颠覆,这段岁月会让自己明白“活着”与“生活”的区别,懂得对生活的敬畏,对文字的敬畏。
封面新闻:在您的好多作品里,“山”这个意象似乎一直都非常重要,您能谈一谈么?
陈涛:主要是我生活的那个小镇就在群山之间,首先,山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同时在这片大山之中,促使自己去思考很多生活与人生中的那些困境,它们如同“山”一样横亘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不断去攀登跨越,迎来人生无限的可能。
封面新闻:有人也许会觉得以文学的触角去描写扶贫等国家政策,这种主旋律题材,会显得“不那么文学”,您怎么认为呢?
陈涛:文学是宏阔的,面向一切人类的经验与生活。不管哪一类的题材,都可以化为文学的养分。作为写作者,最关键的还是借助不同的题材,写出人性、困境、温暖等等永恒的东西。所以,我不认为我写的就是脱贫攻坚式的文学,我写得是独属自身的观察与思考。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非遗&山东文旅2021|省级非遗项目超过千项,叫响山东手造品牌
- |莫湾基场口一直都是非常热受争议的场口,盛产乌黑颜色的翡翠原石
- 大学生|为什么很多企业拒绝招收三本生?并非是学历歧视,背后原因很真实
- |“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纪伯伦$人生必须读10句经典名言,非常深刻,比鸡汤文好多了
- 淑女!优雅,是一种岁月
- 非遗传承人|宁夏非遗传承人:刀耕不辍让皮雕技艺焕发新生
- 王维#王维的诗最是岁月静好,这4首不能错过,读来心中欢喜安宁!
- 求职|“双非”女硕士,寒窗18年却求职无门:只能乖乖在家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