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_小学信息技术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

小学信息技术算算知多少教学反思“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三部分 。复习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整理的知识内容及练习的习题 。在进行《数的运算》复习这部分的时候作了如下的反思 。
一、要重视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
学生计算一道题,常常要综合运用几方面的计算知识 。比如计算76.5×0.62,就涉及到小数乘法竖式的书写、乘法口诀、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不进位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多位数加法、运用小数的性质去掉得数末尾的零等计算基础知识 , 其中某一项计算的错误,就会影响整道题的正确计算 , 更谈不上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形成能力 。所以 , 复习时一定要抓住基本运算技能的训练 。例如:(1)要重视各种基本的口算训练,如20以内的加减法和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乘法口诀等;(2)要重视除法试商,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 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 , 判断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等基础训练;(3)掌握1和0的运算特性;(4)整数、小数、分数加减乘除的单项计算……这样为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基础 。
复习时不要着眼于学生会不会做题,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应要着力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深刻理解算理,指导正确计算 。比如,一个数乘以小于1的小数(分数) , 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深刻理解了这一点 , 就能理解这样求得的数为什么比这个数小的道理 。要重点指导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概括规律 。例如,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法法则后,让学生知道:整数加、减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时,要注意当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或相减;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或相减 。这样,学生就从整体上、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了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学生懂理会法,就能从根本上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
二、要重视比较,沟通联系
总复习是为了使学生重温已学的数学基础知识 , 并进行系统整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 而不是对学过的知识重新讲授 。因此 , 教学时要注意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并加以归类整理,使之系统化,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如师生一起把分散在一至五年级逐步学习的四则运算整理成表格,就可看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整数加法是最基本的运算,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整数乘法是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根据分数的意义,一个数乘以分数(或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减法和除法分别是加法和乘法的逆运算 。
分析比较有联系而又容易混淆的内容,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比如,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实际上都要按照整数、乘法、除法的法则计算,所不同的就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小数乘法要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 小数除法要把除数的小数点去掉,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 。
三、要重视培养计算能力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反映在运用运算定律、性质以及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上 。要举出实例授之以法,告诉学生拿到一道题目要观察题中各数有什么特点?数与数之间、运算与运算之间有什么联系?能否用运算定律、性质和运算技巧进行简便运算?(比如能不能凑整?能不能写成整百数与几的和或差……)训练时要培养学生简算的自觉性(这是计算能力的突出表现),练习中要避免出现机械指令性的 “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要求,而强调凡能简算的就要简算或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全部计算知识的综合运用,其中在计算的某一步如何合理地确定把分数化成小数来算,还是把小数化成分数来算,直接反映计算能力 。这个关键问题学生往往不易把握 。复习时,要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规律:在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中,题中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化成小数来算比较简便,题中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在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中,一般把小数化为分数来算较简便,但当小数与分数的分母可以“约分”时,直接“约分”比较简便 。要选择典型题例引导学生在计算每一步时都要瞻前顾后 ,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化”的意向 。
四、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 。细心阅读题目,看清数字、运算符号,观察数的特点及数与数之间的联系,考虑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能不能简便运算?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估计题目的结果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
2.认真计算 。在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
3.认真检查和验算 。抄题后要检查有无错误,计算后通过估算和验算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
五、加强反?。⒁庖虿氖┙?br />四则运算内容很多,复习时间又很有限,这就需要抓住重点 , 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要对学生尚未确切理解和熟练掌握的知识着重加以复习,学生已掌握的和比较熟悉的知识可以简略些,以提高复习的效率 。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复习情况,让学生独立作业,老师及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错误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 。
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 , 因材施教 。学习基础较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他们做教科书中的星号题和补充题,激发他们复习的兴趣 , 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 以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反思 , 自评的语言有哪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反思_小学信息技术 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师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课程改革的理念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来实施的,加强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正是切中了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追求有效教学,同样要探索教师的有效教学反思 。用问题引发自己的课后思考,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反思途径 。一问: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
这应该是一堂课结束后的首要问题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 。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的思维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上来,而不是教材、教参、教学内容 , 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有效反思才富有实效 。
“我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备课时当然要思考,课后的思考更有特殊意义 。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备课时制定的目标大多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表现为三种倾向:一是资料型,目标大多依赖于教学参考资料,未作思考,直接抄录教参;二是经验型,依赖于自我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可能思考得还不深入,甚至有差距;三是套路式,每堂课都有一个知识与基础、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式主义,大而无当 。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利用教材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 , 制定具体的、贴切的“这一课”的目标,课堂围绕目标实施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收获、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