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庆元旦手抄报内容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 。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 , 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 , 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 。南北朝时 , 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 , 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 。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 。后来 , 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 , 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 。“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 。“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 , 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 。元是“初”、“始”的意思 , 旦指“日子” , 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 ,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 , 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 。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 , 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 , 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 , 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
公元1911年 ,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 。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
今天所说的“元旦” , 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 。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最早的元旦由来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 , 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 。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 , 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 3 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 。
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 。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
小学一年级元旦手抄报怎么画因为还是小学、画法还是很稚气 。手抄报的形式是 要一个大标题还有适当的排版 并且再插如一些图画 这样就很完美了 。
小学元旦手抄报内容祝福搞笑顺口溜小学元旦手抄报内容祝福搞笑顺口溜
文章插图
祝你身体健康,牙齿掉光;
一路顺风,半路失踪;
一路走好,半路摔倒;
天天愉快,经常变态;
笑口常开 , 笑死活该!
新年到,祝一帆风顺,二龙腾飞 , 三羊开泰 , 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 , 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 。 小学一年级元旦手抄报怎么画一年级手抄报关于元旦的
文章插图
春节手抄报内容资料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求分别为50字和100字的材料春节的历史
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 。”这是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写照 。相传尧舜时期 , 我国就有了这个节日 。
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岁首春节的风俗 。但当时的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 。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00多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 , 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
春节的传说
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 , 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 , 吓得望风而逃 。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 , 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 , 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 , 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
春节的习俗
1、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 ,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 ,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 , 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2、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 。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 , 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
3、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 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 图个吉利 。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着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
4、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 , 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 , 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 , 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远古时期 , 就有了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 。据古文献《三命通会》记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法出现,配合数字用来计算年岁 。 [16] 《诗·豳风·七月》里记载了人们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十月获稻 ,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十月涤场 , ……曰杀羔羊,……万寿无疆 。”
汉朝时 , 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 。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 。躬率妻孥 , 絜祀祖祢 。”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 。
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 , 以待天明,称“守岁” 。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 。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 。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 , 改用梅花笺纸 。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 。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 。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 。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 。《东京梦华录》说:“是夜 , 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 。”到了明朝 , 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 。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 。过年要一直延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 。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 。礼仪上,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
【小学生元旦手抄报_迎接新年手抄报小学一年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节
- 小学生元旦日记_写一篇关于元旦节了的日记
- 小学生元宵节手抄报_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 小学生健康饮食知识_小学生如何健康科学的饮食
- 小学生健康饮食小常识_关于小学生饮食健康的资料
- 小学生健康知识手抄报_小学生关于运动和健康的手抄报内容
- 小学生健康知识小报_小学生心理健康手抄报照片大全
- 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_小学生的健康教育知识
- 小学生健康教育教案_六年级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设计
- 小学生作文题目大全_小学6年级半命题作文题目大全那次我
- 小学生作文题目_六年级常见作文题目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