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_小石潭记 翻译 赏析 练习题

《小石潭记》的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 托物言志 。
二、理解性默写: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答: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消失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答: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 , 为岩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答: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或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
答: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5、写潭水清澈的句子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
6、写潭的水源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7、、写作者感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
8、写小石潭是人迹罕至的地方的一句话_________ 。
9、和“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
10、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_________ , _________ , _________,动态句_________,_________ 。
11、衬托作者抑郁忧伤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离开小石潭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
13、《小石潭记》中最能体现作者暂时忘忧的愉快心情的句子是
“似与游者相乐” 。
14、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
1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16、久坐潭边游人会有怎样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7、文章的点睛之笔是: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18、小石潭的气氛用两个字概括为“凄清”
19、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全石为底、潭水清澈、竹树环合(幽静)
20、“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凄清寂静寂寞忧伤
21、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三、问题
1、文章第一段“全石以为底”句有什么作用?
交代小石潭“全石以为底”的特点,说明小石潭命名的缘由 。
2、文章开篇落笔不凡,未见其景先闻其声 , 把水声写得清脆悦耳,不同凡响,文中哪一句清楚地表明了产生了这种效果的原因?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
3、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 , 才“下见小潭” , 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
4、“伐竹取道”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
5、一切景语皆情语 。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被贬心中愤懑凄苦 , 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 , 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
6、.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
7、.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
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 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
8、.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 , 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
9、中心:作者时而欢悦,时而忧伤 , 思想感情随景而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含蓄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
10、“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的根据 。
11、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
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
1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13、二段写潭中的游鱼生活灵动,情趣盎然,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既表现河水的清澈,更传达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
14、作者在游小石潭时是否有物我两忘的体验?为什么他在这里匆匆记之而去?
欣赏潭中游鱼时有过 。想到自己寂寞的处境,渺茫的前途,忍受不了眼前这份空寂 , 故匆匆记之而去 。
15、第三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流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
A抓住了溪流的斗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B比喻 。C形象写出小溪流的曲折,岸势参差不齐的特点 , 展现出小潭源的神秘和莫测 。
16、“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写出了潭水源头的神秘莫测 , 结合作者当时受贬谪的处境来理解 , 作者这样写可能有怎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恰如这“不可知其源”的小溪 , 令人迷茫,看不到尽头 。
17、文中写游鱼,用“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有何作用?又说鱼“似与游者相乐”,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
衬托水的清澈 。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 , 乐而忘忧的情怀 。
18、本文写作特色之一是情景交融,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观鱼时心情与游览到最后心情有何不同?
观鱼时写鱼“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产生与鱼同乐,融与自然的愉悦情感,观鱼者坐潭上 , 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也表达作者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 。
19、作者初发现小石潭时,先写“心乐之”,久坐潭上 , 又感觉“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 。先写“乐”是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乐”是忧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是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谪的抑郁情怀,乍见小石潭的乐 , 是一种暂时的解脱;小石潭环境优美秀丽而遭人遗弃和冷落 , 加上小石潭凄清的环境,自然勾起作者对自己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和幽清的环境相契合,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 。
20、作者离开小石潭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小石潭源头的“不可知其源”与“明灭可见”使作者联想到前途的渺茫,潭的寂静又勾起了他遭贬的苦闷寂寞 , 因而游兴大失 。
21、作者写景如画,又寄情于景,对小石潭描写中已写出了作者个人情感和遭遇 ,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谈谈你的理解 。
作者初入小石潭,“闻水声,如鸣佩环”,被景物所吸引,心情愉悦,所以在他眼中游鱼“空游无所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而小石潭源头“斗折蛇行”、“不可知其源”正是作者对前途艰险的忧虑,使他感到前途渺茫 , 此时的小石潭在他眼中则是“悄怆幽邃 。凄神寒骨” 。这恰好是作者心中孤单寂寞的投影,所以“一切景语皆情语” 。
22、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描写了小石潭清幽冷寂景色和气氛 。透露出作者贬谪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
2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按作者游览的顺序即移步换景来描写的:
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特点:幽静)
(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
24、结合课文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
坐潭上凄神寒骨观游鱼乐心怡情
碧水游鱼石潭景凄神寒骨游者情
望潭源斗折蛇行隐约可见想前路坎坷迂回渺茫无边
25、文章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与<<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笔法有类似之处吗?
A、没有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 , 就使水的澄澈透明 , 鱼的生动传神 , 各尽其妙的显现出来 , 意境深,令人拍案叫绝 。B、有类似之处:写月不用月
26、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小石潭的独特之处并分析作者为它作记的原因 。
小石潭景色美丽而凄清 , 这与作者被贬后郁闷而又故作解脱的闲情意趣和谐一致 。这正是作者为小石潭作记的原因
27、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2分)
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 , 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28、《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相同:(1)它们均写景,一文摹写潭中景色,一文摹写院中月光 。两篇文章,都在景中寓情 。它们借景抒情,抒写着自己的切身感受;它们托物言志,都因贬官 , 排遣着自己内心的郁闷 。两人这些较为特殊的心境,都是我们能感受得到的 。
(2)文中的写作手法 , 较为相似 。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描写、衬托等手法 。
《小石潭记》一文 , 描写的是小石潭,以潭中的石、潭中的水来衬托,以潭四周的环境气氛来衬托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描写的是月光,用积水空明与竹柏影来衬托此月光,当然最主要的是用来衬托作者在贬谪中感慨微深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
不同:
1. 两篇文章的心情感受有微殊 。
在《小石潭记》中,文章最后写到潭上的气氛,借景抒情 , 抒写了作者悄怆悲凉的心绪 。文章的结尾处 , 就以“其境过清”收尽全篇 。因为景物稍有差异 , 故心情感受也有所不同 。
而《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是承天寺周围环境及其月色 。柳宗元身处潭边 , 苏轼步入庭院,都因被贬 , 各自产生的复杂感情大抵还是有所差异的吧 。虽然两篇文章都是情景交融 , 可《小石潭记》的写景方式是寓情于景,《记承天寺夜游》的写景是写景抒情的有机结合 。
2.两位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
造成他们的文化心态是有所不同的 。柳宗元所处的朝代是唐朝 。他因参加王叔文的革新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在永州整整过了10年的放逐生活,虽然被剥夺了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但却使他有机会直接了解人民的痛苦生活,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潜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他的主要作品基本上都是在被贬后,特别是在永州时期产生的 。因长期在政治上受迫害 , 就寄情山水之间,刻画荒远地区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叹息它的被埋没,寄托自己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 。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 , 投入监狱 。四个多月后 ,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 , 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
这篇仅有80多字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在贬斥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它好象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月光曲 , 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
3.个性不同,造成两位作者的文风也有所不同 。
柳宗元为人压抑,在永州,那10年的放逐生活 , 加上从事政治活动的权利被剥夺 。他在进一步认识黑暗的社会现实后,潜心着自己的创作 。可43岁的柳宗元,等待着他又是苦痛 。元和十年(815),这时他正好43岁,大有作为之时,被召回长安,但很快又被派到柳州当刺使 , 去的地方更僻远了(今属广西) 。两次流放,长期抑郁,健康状况恶化,年仅47岁的柳宗元终于在柳州病逝 。
、苏轼为人旷达 。试想,一个被抛出喧嚣的功名利禄之场的“闲人”却能有这份“闲情”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许是较为旷达的吧 。这样的“闲人”,从官场仕途的失意者 , 变为大自然的骄子 , 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的抚慰中治愈政治斗争的创伤,从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获得精神的复苏和心境的安宁 。是?。?苏轼他的情怀很豁达,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中,他含蓄表达的就是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他的文风在此文中,就有所反映 。
4.文章的格调不同 。
柳宗元的文章凄寒,苏轼的文章闲旷 。
《小石潭记》中,写道,“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 , 这样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其余文章所及作者的格调,这里,笔者就不多展开详述了 。
4、联系上下文,再结合你的生活经验 , 说说看 , 为什么小石潭的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 。如第2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文字没有一个“水”字 , 但无一处不在写水 。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
参考资料:
1.小石潭主要特征:幽森、寂静、忧伤、凄凉
作者感受:抒发了作者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两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小石潭的石、水 。。。渲染了一种寂静无人、幽怆深邃的气氛 。诗人触景生情,心中的被贬谪的悲伤、失落、抑郁、孤独与小石潭环境相应和,抒发了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2.移步换景的手法
3. (1):向西
(2):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或现或隐
(3):像狗的牙齿那样
(4):因为
4.背诵课文你总该自己努力吧?!其实很好背的,多读几遍就可以啦?。?
关于《小石潭记》的阅读题答案《小石潭记》练习题
【阅读训练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⑵俶尔远逝
2、 说明句中加横线词的词类现象 。
⑴皆若空游无所依空:
⑵斗折蛇行斗:蛇:
⑶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
⑷凄神寒骨凄:寒:
3、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面的问题 。
⑴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的句子是:
⑵“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上文哪句话相呼应:
⑶描写潭中鱼静态的一句是:。写其动态的一句是:
4、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是作者山水游记的一大特点 。想一想,作者在文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5、 文中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阅读训练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
⑴水尤清冽⑵往来翕忽
2、下列句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⑴伐竹取道 ⑵齐师伐我B、⑴乃记之而去 ⑵停数日,辞去
C、⑴不可知其源 ⑵其真无马邪?D、⑴以其境过清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4、简要分析第二段景物描写的特点 。
【拓展比较阅读】
(一)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
〔甲文〕《小石潭记》全文 。
〔乙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 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攦①之形;其旁,堡坞② , 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 , 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 , 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③,益奇而坚,其疏数④偃仰 , 类智者所施设也 。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⑤ , 而列是夷狄,更⑥千年不得一售其伎⑦,是故劳而无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注释〕①梁攦(lì):屋的正梁 。②堡坞:土筑的小城堡 。③箭:小竹子 。④疏数(cù):疏密 。⑤中州:中原 。⑥更:经历 。⑦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
1、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 。
吾 疑 造 物 者 之 有 无 久 矣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乃”与“良久乃已”中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B、乃悟前狼假寐C、乃不知有汉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用现代汉语翻译“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4、甲乙两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 , 表达了柳宗元
的思想感情 。
(二)阅读甲乙两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
〔甲文〕《小石潭记》
〔乙文〕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 。两岸悉皆怪石,敧③嵌④盘曲 , 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⑤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⑥以来,无人赏爱 。徘徊溪上 , 为之怅然 。
(节选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 。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 。②合营溪:汇入营溪 。
③敧:倾斜 。④嵌:凹陷(又作“张开”) 。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 。⑥置州:设置州郡 。
1、甲文第二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2、解释下面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
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⑵以其境过清清:
⑶南流数十步南:⑷不可名状名: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
⑴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⑵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
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
附参考答案:
【阅读训练一】
1、①大约 ②忽然2、①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②名词作状语,像北斗那样曲折;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蜿蜒爬行 ③名词作状语 , 像狗的牙齿那样 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 使……寒3、①伐竹取道 ②水尤清冽 ③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 往来翕忽4、文章着意渲染了小石潭寂寥、凄寒、幽怆的气氛,借以抒发了作者在失意苦寂处境中悲凉凄怆的情感 。5、观鱼时的心情:“似与游者相乐”,在这种环境中,作者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烦恼,产生了与鱼同乐的情趣 。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浸透着作者凄苦悲凉和压抑的心境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写触景生情,忧伤至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 , 力求排遣郁闷的心情,但又最后无法解脱的深沉痛苦的心境 。
【阅读训练二】
1、⑴特别 ⑵轻快敏捷的样子2、B3、从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只见流入潭中的溪水想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弯曲曲地流淌行进可以看出溪水时而现出来 , 时而被遮住 。
4、侧面描写,烘托渲染水清,水中鱼的情态一览无余,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
【拓展比较阅读】
(一)1、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2、B3、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碳水清澈透明),鱼儿好像都在空中自由游动 , 四周什么也没有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照在水底的石头上 。4、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二)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2、⑴大约、大概 ⑵凄清、冷清 ⑶向南 ⑷说出3、⑴那石岸的形状想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⑵秀美的树木 , 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遮蔽 。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 是属于的范畴 。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 ,为 ,为。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新课 标第 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 , 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
D、 本文所写景物 , 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
《小石潭记》练习题答案: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二、
1.略 2.C 3、略 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
7.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 , 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
9.略
10、D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大家来练习检测
小石潭记练习和答案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隔篁竹”呼应 , 又为下文的“__四面竹树环合”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
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 ,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 , 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 , 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
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 , 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
小石潭记的一些重点问题和答案词性活用:
西:名作状,向西
下:名作状,在下面
空:名作状,在空中
下:名作状,向下
斗:名作状,像北斗星那样
蛇:名作状,像蛇那样
犬牙:名作状,像狗的牙齿那样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使动用法,使......寒冷
一词多义
从从小丘西行:介词,由
隶而从者:跟随
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过清:清冷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副词
明灭可见:可以
不可之其源:能
不可久居:能
差参差披拂 :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 交错
见下见小潭 :发现
明灭可见 :看见
环如鸣佩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包围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而,表承接,不译
以其境过清:连词,因为
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坻为屿:成为
-——————————————————————————————————
课后习题探究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本文是按游踪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 。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
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注意,这个很重要: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 。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 。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 , 但又无处不在写水 。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 , 这就写出了水的清 , 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 , 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 , 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
3、潭上有什么景物?
水清、石奇、树茂、鱼欢、境静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你能说出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浏览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境?(一‘乐’一‘忧’怎么解释?)
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 , 心中愤懑难平 , 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寻求短暂的快乐 。他喜欢清脆悦耳的水声,因而“心乐之”,观鱼时他觉得鱼似与游者相乐,心情是愉悦的;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看到小石潭凄清环境,不禁触景伤怀,忧伤、凄凉的心境便会自然流露出来,心中无比悲痛 。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以看出 。
5、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成什么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有什么辞格?
第一段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变换成动静结合的写法 。辞格:比喻 。第三段作者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 , 感到难受 , 或许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 。强调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6、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似与游者相乐
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7、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扣住作者贬居时的心境去品析 , 对照文章内容分析)
答:因为谭底都是石头,而且文中写道“卷石底以出”和“全石以为底”,所以将这个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
8、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 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
9、结合生活实际 , 谈谈小石潭的水为什么这么清澈?
因为有游鱼的活动,周围树木的保护,而且小石潭是活水,小潭以全石为底
10、小石潭记中表现喜的句子有 。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11、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 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 。这里用了两个比喻 , 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 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
12、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发现小石潭的经过?
由小丘到篁竹 , 由篁竹到闻水声,然后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再寻到小谭 。
13、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的妙处?
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 , 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 。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 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
15.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答: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
16.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
17.选文第四段的景物描写十分精当,请结合作者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 。
这段景物描写既写出了小石潭环境凄清的特点,也暗示作者被贬之后凄苦悲凉的心境 。
18.古诗词中 , 有许多像本文一样将思想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描绘中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相连的两句,并简要赏析 。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
用“随”“入”两字将“山”、“江”、“半野”、“大荒”四个意象贯穿,抽绘出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抒发了诗人离家渐远、乡情渐浓的思乡情 。
19.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试说说作者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 。
观鱼和游览结束时的不同心情,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而本文中,凄苦才是作者感情的主调 。作者借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暂时的欢快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 忧伤、悲凉的心境又会流露出来 。
20.第一段从哪几个方面写小石潭的特点?
四个方面:(1)水特别清澈;(2)以整块的石头为底;(3)潭岸岩石形状各异;(4)岸边绿树翠蔓极其茂盛,秀丽多姿 。
21.第二段作者写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 。由鱼若“空游无所依”,“影布石上”以及游人清晰地看到鱼在水中的活动衬托出来 。
22.潭西南的小溪有什么特点?
曲曲折折,被两岸的地势和草木遮挡掩映,时隐时现 。
23.从听水声“心之乐”,见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到坐潭上而觉“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听到悦耳的水声,看到美丽的小石潭,欣赏着美丽的鱼儿,作者感到快乐 , 暂时忘掉了烦恼失意,然而眼前景物的幽深寂静又使他感到凄凉难耐 。
小石潭记中考题(一定要有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6分)
小石潭记(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 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 ,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 参差披拂 。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乃记之而去 。
5.文章的作者是唐代的文学家 (人名) 。(1分)
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 , 共4分)
①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译文:
②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
译文:
8.作者通过谢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9.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分)
句子:
理由:
10.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4分)
答:
答案一、(16分)
5.(1分)
柳宗元
6.(2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或: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
7.(4分)
①砍掉一些竹子,开出一条路来,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谁特别清澈 。
②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冷落没有来往的人 。
8.(2分)
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
9.(3分)
示例:句子:佁然不动;俶而远逝 , 往来翕忽
理由:这几句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分显示出游鱼的情趣;也间接地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
10.(4分)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120步 , 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著述环抱 , 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 。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
小石潭记 翻译 赏析 练习题(附答案)【附答案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_小石潭记 翻译 赏析 练习题】译文: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于是砍了竹子 , 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 , 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 , 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 , 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 , 一个叫奉壹 。
课文分析: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 , 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 , 成为屿、峪、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水底 , 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 , 往来很快 。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 , 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
5.本文写作思路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6.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 。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 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
7.第一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
8.第二段写了哪些景物,用的是什么写法?
描写了潭水、游鱼,用的是特写镜头 。
9.潭水有什么特点?
清澄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 。通过具体景物,用正面和侧面结合 , 用静动结合来写 。
10.作者是怎样写鱼的?
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 。
11.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
抓住溪身的曲折、境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
12.如何理解小溪的明灭可见?
因为小溪是那样曲折,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 , 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
13.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
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 , 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 , 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 。在这种境界里 , 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 。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 , 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 , 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
15.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 。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
第二部分2一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
16.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 , 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 。
练习精编
1、解释下面括号内的词
①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___ ②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
③(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 ④(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
⑤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 ⑥(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⑦(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 ⑧(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面加红的词
①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 ②(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
③影(布)石上_____________④(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
⑤(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 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
4、小作文:以“我读《小石潭记》”为题 , 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
要求:1.体会柳宗元的情感 。
2.文体不限 。
参考答案
1.①水尤清冽——清凉 ②青树翠蔓——翠绿的藤蔓 ③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④俶尔远逝——忽然 ⑤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⑥斗折蛇行——(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
⑦犬牙差互——(岸)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⑧悄怆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
2.①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影布石上——散布、分布 ④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样 , 像蛇一样
⑤凄神寒骨——使……凄凉;使……寒冷 ⑥其境过清——过于
3.①潭中的鱼儿大约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 , 什么依靠也没有 。
②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 , 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