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庙导游词_岱庙导游词

杭州岳庙 导游词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是岳王庙,大家看到的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就是岳庙的门楼,我们现在来看下石柱上两边的楹联“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得,出自于岳飞得《满江红》 。说得是岳飞再当时二十二、三岁得时候已经获得了节度使的荣誉,和少保得官位,但是他却把这些看视尘与土,因为这些与自己平时坚定执着的要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的壮志所比,却是极为渺小的,后面的一句是写的他风尘仆仆的征战疆场的情景 。在国内有三处的岳王庙,一个就是在他的故乡河南省汤阴县,另外一个是在台湾的宜兰县,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来到的杭州,希望大家好好游览,虽然岳飞是出生在河南省汤阴县,但是他的后半生却是在杭州度过的,这儿是岳飞遗骨真正的埋葬处 。现在就让我们进去了解下岳飞当年的英雄事迹吧……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原为“智取观音院”,现在的岳王庙是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的 。大家看到挂在忠烈祠重檐间的“心昭天日”横匾,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已经拟好的假供上画押,岳飞裂裳袒背 , 背上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肌肤,满腔悲愤,连书写到“天日昭昭 , 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 连何铸等人也大为感动,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之心,可昭天日 , 万古不朽,叶剑英元帅为此故亲自改写这块横匾 。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岳飞的座像,高4.54米,大家看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穿紫色蟒袍 , 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右手按剑,态度严正,英气勃勃 , 令人肃然起敬 。在座像的上端悬挂着岳飞手写的横匾“还我河山”四字,这是岳飞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 不禁让人想起当年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高吟《满江红》的英雄气概 。岳飞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在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生在河南省汤阴县的一个农家,相传,在他出生的时候 , 刚好有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 。他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时时不忘尽忠报国,在老师周侗的指导下,武艺日渐精通,从军后,因作战英勇 , 常常出奇制胜,在长期的抗金战斗中,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抗金队伍――岳家军 。最后因为与宋高宗、秦桧等人的政策不能相容 , 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年仅39岁 。他的长子岳云、部将张宪同一天被害于众安桥,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 。
“勤奋学习”说的是岳飞自由好学 , 喜欢读《孙子兵法》等书,爱听历史众的英雄人物的故事,况且身体强健 , 小的时候就能拉开150多公斤的强弓,开始向陈广学习武艺,后来又跟周侗学射箭,练就了奋勇杀敌的本领;
“岳母刺字”讲的是岳飞早年丧妻,全部都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在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微钦二帝被俘虏的时候 , 岳母送他去参军,临别签,微了让岳飞牢记爱国家、爱人民,在岳飞身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
“收复健康”说的是在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领部队移注到宜兴,第二春天,岳飞从宜兴出击迎战,连战连胜,斩敌数千,一举收复健康(就是现在的南京);
“联结河朔”朔的是岳飞善于团结抗金力量,绍兴二年(1132年) , 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向后投靠 , 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体 , 在抗金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还我河山”朔的是,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仁江南西陆的制置使,从临安返回江州(现在的江西九江)的途中 , 登高远眺,北望故土,无限感慨的写下了“还我河山”四字 , 抒发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
“郾城大捷”说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诛死进攻 , 岳飞出城迎战,金军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人的阵地,上斩敌首,下砍马足,金兵大败 , 狼狈逃跑,岳家军乘胜追击,先锋部队直达朱仙镇,岳家军凯旋而归,老百姓们敲锣打鼓的欢庆祝捷;
“被迫班师”说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 。岳飞北伐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 高宗赵构苟安乞和 , 与秦桧一起策划,一天内连续下了12道金牌,岳飞扼腕而泣,仰首悲叹到“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 被迫班师 , 途中,中原父老遮道大哭,诉苦拦师;
“风波冤狱”说的是 , 高宗、秦桧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的陷害岳飞,他们收买叛徒 , 制造“谋反”证据 , 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雨,绍兴十一年(1142年)一月二十七日,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精忠柏亭”,这个看上去只有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寓意为南宋只有半壁江山的说法,亭内陈列的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说是伸展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了,变为化石 , 已经600多年了,后人把这些化石收集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着岳飞的忠魂,其实,这几段的化石并不是南宋的古柏树,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 , 其实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了,大概有1.2亿年以上吧 , 古深恶学上称为“硅化石”;
我相信细心得朋友还是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是没有树皮得,显得十分得光滑 。这里还留有一段传说呢?传说当年太平天国反抗腐败得清朝,攻入杭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了,由于请医无效,很快得传染到了全军,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是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在朦胧忠,一阵阴风过后,只见前面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得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省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得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就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将士们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 。不久 , 清军也得了同样得病,他们争先恐后得取来了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所以,老百姓们都说:“是岳老爷又显灵了”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得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墓是1979年按南宋风格设计的,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五字,鄂王是宋宁宗于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害63年后追封的,左侧是岳云的墓,墓碑上写着“宋继中侯岳云墓”七字 。“继中侯”是宋宁宗在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 , 恰逢岳云被害70周年 。在墓道两旁陈列的是三对明代的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马、羊、虎),这个是源于《周礼》的书忠说到要驱赶一种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目的 。到了秦代的时候,因有一位将军叫阮翁仲的,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借助他的勇猛用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牺牲;其实,从封建等级的制度来看 , 宋代有过规定 , 三品以上的官员坟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 。现在的石望柱是现在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明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是由注明的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写的 。
现在我们看到两侧铁栏栅内的铸铁像就是当时谋害岳飞的主凶,在这四个人中,秦桧是宋高宗的宰相,谋害岳飞的主凶,王氏是秦桧的妻子 , 传说在秦桧苦于找不到证据,不敢贸然下毒手的时候,恶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须有”的罪名 , 并说到“缚虎容易纵虎难”促使秦桧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 。万俟l是南宋的主持,他秉承秦桧意图,严刑逼供,编造假供词等手段,制造了千古奇冤 。而张俊虽然是南宋降临 , 出于私人的利益,为了诬陷岳飞,故意诱使岳飞部将作伪证,终于使岳飞深陷囹圄,这四个*臣的滔天罪行 , 遭到了历代人民的唾弃,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长跪在民族英雄岳飞的墓前 , 真是遗臭万年了,就像墓阙门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 , 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楹联出自于陆维钊先生手笔的 , 道出了百姓们爱恨分明的心声 。我们的参观就到这里结束了,接下来你们可以去拍照或者再好好的看下 。
岳王庙的详细导游词谁有?。?/h3>岳王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 现在我们看到这座重檐歇山顶建筑就是岳王庙的门楼 。石柱上“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楹联是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出自于岳飞的词作《满江红》 。
岳王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 , 原为“智果观音院”旧址 , 后改为“褒忠衍福禅寺”,明代景泰年间改称“忠列庙”,现存建筑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 。1979年进行了全面整修,历时一年,花费人力5.6万工,耗资40万元人民币 。门楼右侧的碑记记载了当时重修时的情况 。
进入岳庙的庭院,便是长22.88米的石铺甬道,直通忠烈祠大殿 。两侧分别是东庑和西庑 , 东庑是祭祀烈文侯张宪的,西庑是祭祀辅文侯牛皋的 , 可惜都已移作它用了 。张宪和牛皋都是岳飞的部将,跟随岳飞转战南北 , 战功卓著,但他俩先后也被秦桧所害 。张宪墓在仙姑山下,牛皋墓在栖霞岭上 , 它们和岳飞一样,同为湖山增辉 。
忠烈祠是岳王庙的主体建筑 。重檐间悬挂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 , 说的是当年大理寺主审官何铸等人严刑拷打岳飞,逼他在预拟的假供上画押,岳飞裂裳袒背,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深入肤理,满腔悲愤之中,连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 连何铸等人也大为感动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的精忠报国之心,可昭天日,万古不朽 。叶剑英元帅为此故亲自改写成这块横匾 。
大殿正门两侧和内廊柱上,镌刻着许多楹联,表达了人们对爱国英雄的无比爱戴,对昏君奸佞的无限愤怒 。进入约400平方米的正殿,正面看到的就是岳飞的坐像,高4.54米 。只见岳飞头戴红缨帅盔,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足登武靴,右手握拳,左手按剑,双目正视,态度严正,英气勃勃,斗志昂扬,令人肃然起敬 。在坐像上端,悬挂着岳飞手书“还我河山”四字横匾,它是这位民族英雄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此时此刻,不禁令人想起当年岳飞和他的岳家军高吟《满江红》的英雄气概 。
岳飞的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普通的农家 。相传 , 他诞生时,恰有大鸟从房上飞鸣而过,因而取名为飞,字鹏举 。他从小在母亲的训导下,时时不忘“尽忠报国”,并在名师周侗指导下,武艺日见精通 。宣和四年(1122年)从军,因作战勇敢,常用出奇制胜 , 深得名将宗泽赞赏 。在长期的抗金战斗中,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精悍善战的抗金队伍——岳家军 。岳飞坚持抗战,力图收复失地,是符合民族利益的,但却与宋高宗、秦桧所坚持的议和投降政策不能相容,最后被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年仅39岁 。他的长字岳云、部将张宪同日被害于众安桥,家属全部流放到岭南 。
在大殿后面的墙上,绘有1981年创作的八幅大型彩色壁画,忠实地记录了这位民族英雄气壮山河的一生 。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讲解一下:“勤奋学习”讲的是,岳飞自幼好学 , 喜读《孙子兵法》等书,爱听历史英雄人物故事 , 少年时就能拉开150多公斤的强弓 。他先向陈广习武,后跟周侗学射 , 练就了奋勇杀敌的本领 。“岳母刺字”讲的是,岳飞早年丧父,全仗母亲抚育 。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岳母送子参军 , 临行前,岳母为了让岳飞牢记爱国家、爱人民,在岳飞背上刺下了“尽忠报国”四字 。“收复建康”讲的是,建炎三年(1129年)冬,金兵大举南侵,岳飞率部移驻宜兴 。第二年春,岳飞从宜兴出击迎战,连战连胜 , 斩敌数千,缴物万件,一举收复建康(今南京) 。“联结河朔”讲的是 , 岳飞善于团结抗金力量 。绍兴二年(1132年),制定了联结河朔忠义民兵共同抗金的方针,各路民兵先后投归,成了岳家军的骨干和主体,在抗金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还我河山”讲的是,绍兴三年(1133年),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从临安返江州(今江西九江)途中,登高远眺,北望故土,激情满怀,无限感慨,写下了“还我河山”四字 , 抒发了驱逐金兵、收复失地的壮志 。“郾城大捷”讲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 , 金兀术调集精兵,向郾城作殊死进攻 。岳飞出城迎战,全军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 , 上斩敌首 , 下砍马足,金兵大败,狼狈溃逃,岳家军乘胜追击,先锋部队直达朱仙镇,距汴京22.5公里 。岳家军凯旋,百姓敲锣打鼓欢庆祝捷 。“被迫班师”讲的是,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北伐取得重大胜利,高宗赵构苟安乞和,与秦桧共同策划,一日内连下12道金牌,岳飞扼腕而泣,仰首悲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 被迫班师 。归途中,中原父老遮道恸哭,诉苦拦师 。“风波冤狱”讲的是,高宗、秦桧在加紧乞和的同时,阴谋陷害岳飞 。他们收买叛徒 , 制造“谋反”证据,以“莫须有”之罪,诬陷岳飞下狱 。绍兴十一年(1141年)一月二十七,岳飞被害于临安大理寺狱中的风波亭,酿成了千古奇冤 。
最后请大家看一下大殿顶上的天花板,绘有“百鹤图” 。这300余只姿态不同的白鹤,飞翔于苍松翠柏之中 , 象征着岳飞的浩然正气和坚贞的性格 。
各们游客 ,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精忠柏亭” 。这看上云仅剩半个的亭子,民间有喻意南宋只有半壁江山之说 。亭内陈列八段柏树的化石,据传是生长在风波亭畔的一株大柏树 。岳飞在风波亭被害后,这株柏树也跟着枯萎,变为化石 , 僵而不倒达600余年 。后人把这些化石惧起来,建亭陈列,让它永远陪伴着岳飞的忠魂 。其实 , 这几段化石并不是南宋古柏,是一种松柏科植物的化石 , 其年龄要比南宋古柏大得多,约在1.2亿年以上,古生物学上称为“硅化木” 。
细心的朋友还会发现,柏树化石都没有树皮,显得十分光滑 。这还留有一段传说呢!当年太平天国反抗腐败的清朝政府,攻入抗州后,不少士兵突然生起病来 , 由于请医无效,很快传染到全军 。忠王李秀成十分着急,但又苦思无计,不觉伏案昏昏睡去 。在蒙胧中,一阵阴风过后 , 只见案前站着一位头戴金盔、身穿白袍的威武将军,只说了“若要兵将身痊愈,请上风波取树皮”两句话,用力一推,李秀成惊醒过来 。他立即派人往风波亭取来树皮熬药,众将士喝了以后果然药到病除 。不久,清军也得了同样的病,争先恐后地取来树皮熬药,结果当然是越喝病越重了 。所以,老百姓高兴地说:“是岳老爷又显圣了” 。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岳飞的仰慕之心和怀念之情 。
在岳飞墓前甬道的南北两廊,共陈列了碑石125方 。北廊是岳飞手书的墨迹刻石、奏折、表章等 , 最为著名的是《满江红》词和岳飞录写的前后《出师表》等 。南廊为历代名人凭吊岳飞诗词和岳庙历次重修的历史文献 。其中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满江红》词,尖锐地指出高宗是谋杀岳飞的主谋人 。院落东面照壁上 , 有“精忠报国”四个朱红大字,是明人洪珠所书 。请注意这个国字恰恰少了一点,是当时南宋国土尚不完整,所以洪珠才故意漏写了这一点 。穿过院落,就是岳飞墓阙,前面的小拱桥叫“精忠桥”,桥侧一小井,名“忠泉” 。进入门楼,便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飞墓 。
岳飞被害后,大理寺有个名叫隗顺的狱卒 , 出于义愤,冒死偷出岳飞的遗体,埋葬于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今杭州昭庆寺附近),又用玉环为陪殉,墓前种了两株枯树 , 立一块“贾宜人墓”碑,既作为标志 , 又用以遮人耳目 。后来宋孝宗下诏恢复岳飞官职,并以礼改葬岳飞遗骸于现址 , 时距岳飞被害之日已21年了 。那时,隗顺早已不在人世 , 但他临死前把营葬岳飞经过和葬地详细告诉儿子 。因此,人们才准确无误地找到这位含冤屈死的英雄的遗骸 。
现在这座古朴的墓阙是1979年整修时按南宋格设计的 。岳飞墓坐西朝东 , 墓上封土圆形 , 用条石砌砖圈,泥顶上青草离离 。墓前有石栏围护,墓碑上书“宋岳鄂王墓”五字 。鄂王是宋宁宗于嘉泰四年(1204年)岳飞被害63年后追封的 。左侧为岳云的墓,墓碑上书“宋继忠侯岳云墓”七字 。“继忠侯”是宋宁宗于嘉定四年(1211年)追封的,恰逢岳云被害70周年 。
墓道两旁陈列三对明代石刻翁仲和两组牺牲(马、羊、虎) 。这是源于《周礼》一书,说是要驱赶一种名叫“方良”的动物,唯有种柏树和塑老虎才能达到目的 。到了秦代,有一位将军阮翁仲,打仗所向无敌,人们为借助他的勇猛用以守卫墓地,所以墓地才有石翁仲和牺牲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马、羊、虎、狗分别代表忠、孝、节、义,岳飞墓前缺少狗(义),是因为他曾镇压过农民起义 。其实,从封建等级制度来看,宋代有过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坟前只能有石人、石虎、石羊、石望柱各一对 。现在的石望柱是最近重修的,上面刻有古人的名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 由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重书 。整个墓园古柏森森,气象肃穆,令人肃然起敬 。
各位游客,请回头年看墓阙下门洞两侧铁栅栏内,面对岳墓、反剪双手跪着的便是遭万代唾骂的秦桧、王氏、万俟l、张俊四个奸贼的铸铁像 。自明正德八年(1513年)以来,已经历过八次补毁、九次重铸 。四奸人中秦桧是宋高宗的宰相,谋害岳飞的主凶 。王氏是秦桧的妻子,传说在秦桧苦于找不到证据,不敢贸然下毒手,犹豫不决、危坐终日之际 , 恶毒的王氏想出了“莫须有”罪名,并怂恿说“缚虎容易纵虎难”,促使秦桧最终下决心杀害岳飞 。万俟l、是南宋大理寺的主持,他秉承秦桧意图,用严刑逼供、编造假供词等手段 , 制造了千古奇冤 。而张俊虽是南宋将领,出于私人的利益,为了诬陷岳飞,故意诱使岳飞部将作伪证 , 终于使岳飞身陷囹圄 。这四个奸臣的滔天罪行 , 激起了老百姓的切齿痛恨 , 遭到了历代人民的唾弃,他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长跪在民族英雄岳飞墓前,真是遗臭万年了 。就像墓阙门框上写的那样:“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非隶非篆、出自陆维钊先生手笔的楹联,道出了百姓们爱憎分明的心声 。
各位游客 , 参观了岳庙和岳墓后 , 或许会给大家留下几许惆怅,几分思索,或许您还沉浸在满腔悲愤之中 。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历史的悲剧已离我们远去 。但是,岳飞抗金救国的功绩是永存的,尤其是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将千秋万代留传下去,也将永远激励我们各们朋友投身于伟大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 。
岱庙导游词【岳庙导游词_岱庙导游词】岱庙,位于泰山南麓泰城中部 , 又名东岳庙、泰岳庙、岱岳庙,俗称泰庙 。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封禅和祭祀泰山的地方 , 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寺庙建筑中规格最高的 。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为9.6万平方米,约合160亩 。庙内有古建筑和仿古建筑186间,碑碣184块,汉画像石48块,古桧、侧柏212株 。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遥参亭
为岱庙前庭,凡古代帝王有事于岱宗,必先至此进行简单参拜,而后入庙祭神 , 所以又被称为“草参亭” 。亭为二进院落 。前院正殿,明清时祀碧霞元君;两侧为东西配殿;院中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同知泰安州事张奇逢立《禁止舍身碑》 。后院中立四角亭 , 1983年重建;后山门内东侧有1990年立日本书法家柳田泰云书《李白登岱六首》诗碑 。
亭前有石坊 , 额书“遥参亭” 。两侧铁狮对峙,旗杆高竖 。坊前为双龙池,清光绪六年(1880年)为引王母池水而建 。池南为通天街,池西有唐槐一株 。
亭后是岱庙坊,又名玲珑坊 。清康熙年间山东布政使施天裔重修岱庙时创建 , 并撰书楹联:“峻极于天 , 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 , 赫声濯灵镇东方 。”
正阳门
庙有八门 。南向五门 , 即中为正阳,两侧为掖门;掖门两侧,东为仰高,西为见大 。东门名东华 , 又称青阳;西门名西华,又称素景;北门名厚载,又称鲁瞻 。各门之上均有楼 , 前门称五凤楼,后门称望岳楼 。庙墙四角有角楼,按八卦各随其方而名:东北为艮,东南为巽 , 西北为乾,西南为坤 。门楼、角楼均于民国年间毁坏 。1985年重建正阳门和五凤楼,黄瓦盖顶,点金彩绘,富丽堂皇,高耸巍峨 。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楼,五彩斗拱 , 飞檐凌云 。
正阳门内迎面是配天门,穿堂式,筑于石砌高台上 。门上悬当代书法家舒同书额 。门内原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毁 , 今为大汶口文化展室 。两侧原有配殿:东为三灵侯殿,祀周朝谏官唐宸、葛雍、周武;西为太尉殿,祀唐武宗时中书郎杜 。两配殿神像毁于1928年 。
门两侧有碑碣21块 。东侧有《宣和重修泰岳庙碑》、《大元太师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铭》、《大元重修东岳蒿里山神祠记》、《创塑州学七十子记》、《康熙重修青帝宫记》等;西侧有《大宋封东岳天齐仁圣帝碑》、《大元创建藏峰寺记》、《供祀泰山蒿里祠记》、《可摘星辰方碑》、《泰山赞碑》等 。
天贶殿
位于仁安门北,是岱庙主体建筑,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 。大殿建于长方形石台之上,三面雕栏围护 , 长48.7米,宽19.73米,高22.3米 。重檐歇山,彩绘斗拱,画瓦盖顶,檐下8根大红明柱,规模宏大,辉煌壮丽,与北京的故宫,曲阜的大成殿,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宫殿” 。殿内祀泰山神,面容肃穆,气氛庄严 。像高4.4米,头顶冕旒 , 身着衮袍,手持圭板,俨然帝君 。龛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 , 门内上悬乾隆皇帝题“大德曰生”匾 。像前陈列明、清铜五供各一套及铜鼎、铜釜、卤簿等 。
大殿东次间有明代铜铸“照妖镜”一架 , 原在遥参亭,1936年移此 。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 。东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銮 。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大殿重台宽广,雕栏环抱 。中置明代铁铸大香炉和宋代两大铁桶;两侧有御碑亭,内立乾隆皇帝谒岱庙诗碑 。
殿两侧原有环廊百间,与仁安门两侧的东西神门连接,内绘十殿阎罗、七十二司 。东廊中间有鼓楼,西廊中间有钟楼,均毁于清末 。1982年后,陆续重建环廊与钟楼 。今东廊内陈列历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汉衡方碑》、《汉张迁碑》、《晋孙夫人碑》、《魏齐隋唐造像记刻石》、《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唐鸳鸯碑》、《唐经幢》、《宋升元观敕牒碑》、《金泺庄创佛堂之记》、《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图碑》、《登岱八首》、《太极图》、《谷山寺敕牒碑》、《颂岱诗》、《乾隆御制诗》、《望岳诗》、《筑桥碑记》等名碑19块 。西廊内陈列汉画像石48块 。
殿前院 , 古柏蔽荫,碑碣林立:东有《宋封祀坛颂碑》、《金重修东岳庙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庙碑记》;西有《大宋天贶殿碑铭》、明太祖御制《封东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观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间《重修岱庙记》等 。
汉柏院
位于庙东南隅,院内原有炳灵殿,又有汉柏,故旧称炳灵宫或东宫,今称汉柏院 。门内巨匾高悬,李铎书“炳灵门” 。周围有古柏5株,传为汉武帝东封时所植 。如今扭结上耸,苍劲葱郁若虬龙蟠曲 。虽已肤剥心枯,却新枝继生 。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景之一 。树下有清康熙年间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汉柏诗碣》 。
院内存历代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 。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 。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 。
东御座
位于汉柏院北,原为清代皇帝驻跸之所 。其垂花门与东华门相直,大门与汉柏亭相对 。院内殿宇毗连,步廊环围,1985年辟为泰山珍贵文物陈列室 。正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饰挂屏 。配殿内陈列泰山祭器 。殿前松柏下,东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广生帝君之赞碑》,西有驰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残字碑 。
铜亭铁塔
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 , 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 , 东为铜亭 , 西为铁塔 。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铸 。亭为铜质,施以鎏金,亭长4.4米,宽3.4米 , 内祀元君铜像 。璀璨耀目,端庄浑重 , 该亭以仿木结构形式装配而成,显示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冶铸工艺 。西侧的铁塔为明嘉靖年间铸,造型质朴雄伟 , 原有13级,立于泰城天书观,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飞机炸毁,仅存3级,1973年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