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通过喝茶让自己沉静下来,灵光自然得以闪现
本文图片
老百姓讲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 文人也有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 。 可见 , 不论文人们如何清高 , 最后还是要和走卒贩夫一样 , 安安稳稳地坐下来 , 喝一杯茶 。
喝茶 , 本无高低雅俗之分 , 只是此时此境与彼时彼境不同而已 , 无非喝、品、悟、修四个状态 。 真渴了 , 都是喝 , 文人雅士也是喝 。 讥笑大口喝茶为“牛饮” , 那是自己不渴 。 有空闲了就可以品 , 品味不同茶的滋味 , 从嗅觉到味觉感受茶所带来的愉悦 。 然后可以悟 , 把对茶的理解搁到生活和人生中 , 什么甘苦自知啊、回味无穷啊等等 。 有条件把喝茶作为一个习惯 , 那就可以把喝茶当成一种修行的形式了 。 通过喝茶让自己沉静下来 , 大脑清爽了 , 灵光自然得以闪现 。
本文图片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
中国人爱茶 , 为茶总结出了八德 , 又因茶清静淡泊的特性 , 有了田园向往、自在归隐的意思 。 加之赵州和尚那著名的“吃茶去”公案 , 让吃茶有了禅味 , 以致现在随便一个茶馆都能看到一幅书法:禅茶一味 。 而中国画的宗旨恰恰是借物明志、抒发灵性 。 自然茶就成了中国画不可或缺的内容 。
喝茶 , 关键是跟谁喝 。 比如妙玉姑娘 , 让她和刘姥姥喝与跟宝玉喝 , 她的心情以及对茶味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 。
本文图片
宋 刘松年《博古图》
酒壮英雄胆 , 茶助文人思 。 自古以来 , 中国画里的喝茶 , 有大场面的 , 跟茶话会似的 。 大场面的主角是人 , 茶只能算是道具 。 宋代刘松年的《博古图》 , 主角就是一群古董贩子或是收藏家 , 在把玩研究各种物什 。 在这些人后面是一个小童在扇火煮茶 。 哼哼 , 别看你现在吵得欢 , 一会儿肯定得口干 。 透过前面热闹的人群 , 后面煮茶的小孩 , 专注得像个世外高人 。
到了那个除了当皇帝不行 , 其他无所不能的宋徽宗《文会图》里 , 煮茶的人被放在了画面的最前端 。 中间是大场面 , 怎么着也得相当于现在饭店的二十人台 。 操作台与主桌有一定距离 , 四个人在忙碌 , 一个人在偷喝 , 大概是检查一下味道如何吧 。 这场景让人想起农村“过大事儿” , 有一个单独的区域支锅点灶 , 旁边餐桌一溜摆开 。 开个玩笑 , 要是赵佶先生画上几个安保人员 , 大概就不像“过大事儿”而有皇家气象了 。
本文图片
《文会图》局部
这种把喝茶搞成群体事件的做法 , 实在是太过热闹 , 显得过于官化而少了文人应有的自在散漫 , 三五知己应该足够了 。 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就自由多了 , 毕竟不用鉴宝也没皇帝在身边 , 大家都可以忘形适意 , 想山间溜达就溜达 , 想井边坐会儿就坐会儿 , 茶有人给烧着 , 渴了喝 , 累了坐 , 这就有了文人的那点儿意思 。
本文图片
《事茗图》局部
唐伯虎画苏州文人陈氏的《事茗图》幽雅恬静 , 高山流泉 , 绿树掩映 。 能在这环境里喝个小茶 , 在古代叫神仙级 , 在如今就是富豪级的享受 。 更妙的是还有朋友来 , 不知是送茶来还是来蹭茶喝 , 反正与朋友对坐品茗终究是个乐事儿 。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宋嘉|把美术馆“搬”到学生身边,让学生随时与敦煌“相遇”
- 定义|让孝成为时代之光 “孝子日”首次设立,红星美凯龙重新定义新时代的“孝”
- 知人者@鬼谷子:做人千万别太老实,牢记四句口诀,让你识破天下人!
- 里贾纳&读书 | 利尔本:诗歌让我们步出沉默
- 笑刑!故事:古代最“温柔”的酷刑,用动物让人痛不欲生!
- 金缕衣&再忙也要背下这30句古诗词,立即让你提升一个境界
- 山里娃|是谁,陪山里娃写下1000多首诗,让他们的童年有了“光”
- |让求职者与企业“双向奔赴”,普陀这个“媒人”真靠谱!
- 博物馆|3D数字化技术让盲人也能欣赏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