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花阁珍藏七件宋元书画面世,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鉴藏风貌重现( 二 )


上海|高花阁珍藏七件宋元书画面世,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鉴藏风貌重现
文章图片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 , 立轴 , 设色绢本 , 166.5×99cm , 计15平尺 。 谢稚柳先生题诗塘并题签条 , 钤有十二方鉴藏印 。 《松下弹琴图》为典型的马远画风 , 绘有山石、劲松、高士 , 或为“伯牙鼓琴”之典故 。 松针描摹极为细致 , 用笔谨严 , 繁而不乱 。 树叶为夹叶 , 以双钩填色法绘就 。 山石的质感用斧劈皴表现 , 极有质感 。 兼之尺幅巨大 , 留存至今 , 至为难得 。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描述过马远的构图特点:“或峭峰直上而不见其顶 , 或绝壁直下而不见其脚 , 或近山参天而远山则低 , 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 , 此边角之景也 。 ”此图《松下弹琴图》与前人所论相合 , 构图尽显横斜之态 , 生趣盎然 。 《松下弹琴图》本幅之上 , 有谢稚柳先生所题诗塘:“南宋马远松下弹琴图 。 ”
上海|高花阁珍藏七件宋元书画面世,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鉴藏风貌重现
文章图片

王冕(传) 《梅松竹石图》
王冕(传)《梅松竹石图》 , 立轴 , 水墨绢本 , 171.7×86cm 。 谢稚柳题裱边并题签条 。 钤有五方鉴藏印 。 谢稚柳先生认为此作是王冕传世的唯一松竹湖石题材:“传世之作无非横斜疏影 , 惟此松竹湖石为世所仅见 。 ”
画面右方古树盘根错节 , 挺拔苍劲 , 不见其枝干 , 而于上方以墨渲染出松针叶丛 , 透露凌冽萧瑟之感 。 古树旁为一巨石 , 形如人耳 , 嶙峋奇峭 。 梅、竹为其掩映于后 , 浓淡墨笔画竹 , 唯见其叶 。 以笔锋画梅枝 , 不欹不曲 , 甚为挺拔 , 有坚韧之态 。 画梅用墨浓淡相宜 , 清润洒脱 , 生气盎然 。
上海|高花阁珍藏七件宋元书画面世,谢稚柳陈佩秋伉俪鉴藏风貌重现
文章图片

佚名《秋林牧童图》
佚名《秋林牧童图》 , 立轴 , 设色绢本 , 88×49cm 。 陈佩秋题签并题裱边 。 钤有十二方鉴藏印 。 1926年 , 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第三十四集就收录了《秋林牧童图》 。 根据陈佩秋先生所题裱边 ,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 , 傅申先生到上海曾见到此作 , “开轴即呼南宋” 。
宋画中对于儿童的描绘应为历代中最为丰富者 , 出现了诸多擅画儿童的画家 , 儿童画这种题材趋向专门化 , 甚至出现了长于画某种题材的专门画家 。 《秋林牧童图》绘两小儿于田野间坡石处嬉戏玩耍的场景 , 画面右下部两只正觅食于田间的山羊增添了田园幽静的气氛 。
马远《松泉高士图》
马远(传)《松下弹琴图》 , 立轴 , 设色绢本 , 166.5×99cm , 计15平尺 。 谢稚柳先生题诗塘并题签条 , 钤有十二方鉴藏印 。 《松泉高士图》中画面左侧有一高士坐于松石之上 , 身后一侍童执杖而立 , 周围松树林立 , 流水潺潺;画幅右方留白 , 给人以无限遐想 。
赵孟頫(1254-1322)《竹石图》 , 立轴 , 水墨绢本 , 143.5×88 cm 。 邓文原题本幅 , 谢稚柳题签条 , 钤有五方鉴藏印 。 曾入存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
此图描绘了由奇石、丛竹、兰草所构成的田野小景 。 画的中下部为一巨石 , 皴擦其奇峭结构与明暗变化 。 画竹以流畅的笔调伸出竹干 , 于两旁有小枝条 , 用浓墨参以淡墨画竹叶 , 清疏淡雅 。 前后兰草点缀 , 自然成趣 。 画面繁简得当 , 显出挺拔与力度 , 透出生机 。
赵雍(1289-1360)《寒林图》 , 镜心 , 水墨绢本 , 94.3×51.3cm 。 此画作于至正元年(1341) , 作者时年五十二岁 , 大有李成、郭熙之遗风 , 钤有三方鉴藏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