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不在山东,而在北京,施耐庵笔下的梁山出自《诗经·韩奕》之“奕奕梁山” 。因而,完全没有必要去考证黄河变迁对梁山的影响 。假如《水浒传》写的是“八百里水泊”时期的梁山,估计这样一个小山丘也是水中一螺,即便是露出个小尖尖,也无法囤积好几万人马 。而且 , 以《水浒传》文本故事的时代背景看,北宋时期的梁山恐怕也没有“八百里水泊”吧 。
曾经有学者认为 , 《水浒传》是以洞庭湖钟相、杨幺起义为原型塑造的梁山一百单八将 。这一说,大概源自“八百里洞庭”,更是受了《后水浒传》的启发,才把《水浒传》中的梁山搬到了洞庭湖 。
其实,《水浒传》只是借用了北宋时期宋江三十六人梁山起义的故事 , 隐写的是明朝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的策源地就在北京 , 施耐庵还在书中隐藏了永乐迁都,因而,“梁山”是北京的梁山 。这样讲,有什么依据呢?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诗经》、《水经注》中的梁山才是《水浒传》中的梁山《诗经·韩奕》记载了一段韩侯朝京,接受周王册封的故事,这首诗的开头就写道:“奕奕梁山 , 维禹甸之 , 有倬其道”,这就有“梁山”了 。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并不一定写的是山东梁山 。那么,《诗经》中的梁山是不是施耐庵笔下一百单八将聚义的水泊梁山,写的是不是北京附近的石景山呢?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 , 专门注解了《诗经·韩奕》中的梁山:“梁山于韩国之山最高大,为国之镇,祈望祀焉,故美大其貌奕奕然,谓之韩奕也 。梁山,今左冯翊夏阳西北” 。《诗经·韩奕》中的梁山是春秋时期诸侯国韩国最高大的山,在“左冯翊夏阳西北” 。
左冯翊 , 是一个官名 , 也是汉代郡名 。汉高祖二年置河上郡 , 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左冯翊 , 为拱卫首都长安的三辅之一 。因而 , 以孔颖达所言,《诗经》中的梁山应当在长安的西北 。长安是西汉的都城,隋唐也在这里建都 。因而,《水浒传》以“奕奕梁山”写一百单八将聚义的梁山,就与都城有关了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除了《诗经·韩奕》中的梁山而外 ,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记载了一座名叫“梁山”的山:“高梁水注之,水首受漯水于戾陵堰,水北有梁山,山有燕刺王旦之陵,故以戾陵名堰” 。这段记载出自《刘靖碑》,讲的是三国时期魏国都督河北道刘靖“登梁山以观源流”的治水事迹 。郦道元所说的梁山,就是后来的石景山,这座山有史记载的最早山名是碣石山、梁山 。所以 , 《水浒传》中的梁山与“石碣村”相距不远 。
以此观之,施耐庵笔下的水泊梁山就与《水经注》中的梁山十分接近了 。而且,孔颖达所说的“梁山”未必就是左冯翊夏阳西北的梁山,也有可能是燕国的梁山 。
那么,施耐庵为何要以《诗经》、《水经注》中的梁山写梁山好汉大聚义的故事?《水浒传》中还有哪些证据证明 , 此梁山不是实写的山东梁山而是北京梁山呢?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水浒传》隐写的是明朝大火并施耐庵在“开篇引首”中,以赵匡胤出世隐藏了朱元璋,“太祖武德皇帝”其实说的是朱洪武 。书中写道:“这朝圣人出世,红光满天 , 异香经宿不散 。乃是上界霹雳大仙下降 。英雄勇猛 , 智量宽洪” 。这段话,表面上看引用的是《宋史·太祖本纪》,实则出自《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 。或者说 , 这段描述“太祖武德皇帝”诞生的话,明写宋太祖,实写明朝的“高皇帝”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是这样记载朱洪武诞生的:
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方在娠时,太后常梦一黄冠,自西北来,至舍南麦?。“滓┮煌枧Z太后掌中,有光起,视之渐长,黄冠曰:此美物可食,太后吞之觉,以告仁祖,口尚有香气 。明日,上生 , 红光满室 。
陈氏夜里做梦,吃了一粒“冷香丸”,第二天就生下了朱重八,这才是货真价实的“异香经宿不散” 。“自后,夜数有光,邻里遥见,惊以为火,皆奔救,至则无有,人咸异之 。”——这才是真正的“红光满天”,《宋史·太祖本纪》中,赵匡胤出世时,仅仅只是“赤光绕室” 。
朱洪武的母亲是在舍南麦场遇到黄冠的 , 因而,“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花和尚大闹桃花村”、“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这三段故事中,史家庄、桃花村、穆家庄都出现了“打麦场” 。武松杀嫂的故事中 , 郓哥发现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给武大郎告密,这二人便以“借麦桴”为暗语 。因此,《水浒传》是从朱重八出世开始写起的,“太祖武德皇帝”就是宋太祖、明太祖两个皇帝谥号的提炼合成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水浒传》借北宋的历史背景,隐写明朝的秘史 , 这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写的又是哪段明朝历史呢?书中写道:“自庚申年间 , 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 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 。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 。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 , 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这段话,是《水浒传》的总纲,全书就是围绕这段话来展开故事的 。
稍微留意一番,就不难发现,这段话中遗漏了一个皇帝宋真宗 。这种“错漏法”在《水浒传》中比比皆是,不知者以为施耐庵不懂历史写错了 。这处“错漏”隐藏了两段历史:北宋时期的“金匮之盟”和“烛影斧声”,明朝时期的“孙立” 。作者的寓意是:假如没有“金匮之盟” , 或者宋太宗孝义而遵从母亲杜太后的盟约,不把“金匮之盟”变成虚钱实契,赵恒肯定就做不成皇帝 。“烛影斧声”的历史,隐藏在“李逵斧劈罗真人”的故事中,“神行太保戴宗”,这五个字中就隐藏了“太宗” 。
“孙立”,指的是朱洪武立孙子朱允炆为皇帝 。故意遗漏宋真宗,那就是上一任皇帝把皇位直接传给了孙子 。正是因为朱洪武“孙立” , 导致了明朝大火并,这场大火并就是“靖难之役” 。《水浒传》就是以“靖难之役”为主线,借用北宋徽宗时期的梁山起义,隐写了大明王朝“靖难之役”的历史,并且,揭露了诸多历史真相 。
靖难之役有两个策源地:南京、北京 , 就是开篇引首中说的“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中的“两京” 。北宋有四京,明朝只有两京,所以,《水浒传》中的梁山,其实写的是北京,是永乐皇帝之后的大明都城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水浒传》隐藏了靖难之役秘史杜太后的“金匮之盟”迁转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是为“杜迁” , 杜迁背后有暗藏着“孙立” 。因为皇位传承这件事 , “三十六员天罡 , 下临凡世 , 七十二座地煞 , 降在人间 。哄动宋国乾坤 , 闹遍赵家社稷” 。天罡地煞齐聚梁山 , 就是为皇帝谋朝篡位而造反 。《水浒传》立意于此,只写到“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便结束全篇,根本就没有投降招安的故事 。历史真实中,燕王朱棣是没有向建文帝投降的 。
明刻容与堂百回本 , 以及现在同行的一百二十回本,梁山大聚义之后,全部是续书,不是真水浒传 。梁山好汉离开了水泊梁山,还叫“水浒传”吗?
因为妖魔蠢蠢欲动,“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宋仁宗驾坐大唐大明宫紫宸殿,商议祈禳瘟疫之事 。“朱说(范仲淹)”越班启奏,宋仁宗诏令殿前太尉、内外提点洪信前往龙虎山诏请嗣汉张天师来京城祈禳瘟疫 。为何说宋仁宗驾坐大唐大明宫 , 宋仁宗为何穿越去了唐朝呢?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卷首,引用的是唐代诗人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书中也写的是“话说大宋仁宗天子在位,嘉佑三年三月三日五更三点 , 天子驾坐紫宸殿,受百官朝贺” 。紫宸殿,就是唐代大明宫三殿之一,是大唐群臣朝见天子的宫殿 。王维诗中的“绛帻鸡人报晓筹”之“鸡人”,指的是明朝南京皇城附近的鸡鸣寺,以及“景阳楼” , 景阳楼便是《水浒传》中的景阳冈 。时迁在祝家店偷报晓公鸡,引发了“三打祝家庄”,这段故事写的就是“三打朱家庄” 。施耐庵在这段故事中,再现了燕王朱棣攻克南京,建文帝神秘失踪的历史 。
祝家庄最后一战,施耐庵同样以“错漏法”隐写了很多“靖难之役”的秘史 。这段故事写得十分神秘,其中,栾廷玉神秘失踪,令自命不凡的金圣叹都“弥月不快” 。金圣叹不知其中暗藏了真故事,但却隐约意识到,这段故事作者用了“史笔” 。
书中写道,梁山以孙立为内应,以四路人马围攻祝家庄 。四路人马中,有三路交代了带兵的主将 , 还造大船、以梁山水军正将为副将 。这三路人马分布在正东、正南、正西,唯独正北一路没有交代谁是主将 。这一笔,就对应了“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是来自玄武方向的军马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宋仁宗早朝时间之所以写得如此精确,其目的就是要淡化“三月初三” 。这个时间节点又出现在“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故事之中,九天玄女驾坐紫宸殿,给宋江赐了三杯仙酒、三枚仙枣、三卷天书,再加上天书的尺寸,就构成了“嘉祐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 。其中的“三月初三”,就是玄武大帝的诞辰,九天玄女之“玄” , 其实隐藏的是“玄武”之玄 。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北平起兵“奉天靖难”,以玄武显圣誓师 。夺位成功后,朱棣自称玄武大帝转世 , 在武当山大建玄武道场 , 形成九宫八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 。梁山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来源之一,便与武当山建筑群有关 。所以,施耐庵以《史记·天官书》中的“天枪”、“天棓”为书中的“枪棒” , 梁山好汉几乎人人都喜爱枪棒,他们象征的是燕王的靖难大军,也就是“禁军” 。
三打朱家庄正北一路人马才是实写,主将就是燕王朱棣 。栾廷玉实则“銮庭御”,暗喻建文四年六月十三这天,建文帝前往南京左顺门杀了准备做“李应”的徐增寿(三寸?。?。然后 , 又去左顺门杀谷王朱橞(谷树皮)、曹国公李景?。ɡ罹沤橹械慕荩?。此时,朱橞、李景隆已经打开城门 , 燕王进城 。施耐庵在《水浒传》中暗示,建文帝在正西北方向被“天策上将”射杀了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金川门,就是南京正西北门 。所以 , 《水浒传》中说栾廷玉:“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 。前门是朱雀 , 后门是玄武,但栾廷玉出了后门,不去杀梁山正北人马,而是去杀正西北人马,这不就是金川门吗?
病尉迟孙立,是借用唐朝玄武门之变主将尉迟敬德之名,暗喻了明朝的靖难之役就是一场玄武门之变 , 燕王朱棣就是弑君篡位 。玄武门之变中,“天策上将”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施耐庵借此暗喻,建文帝也是死于“天策上将”的弓箭之下,朱棣次子朱高煦就自号“天策上将” 。而攻打祝家庄用水军正将为副将,显然是虚张声势,原来 , 建文帝逃往海外 , 朱棣造大船寻找也是掩人耳目,以遮掩“弑君”之罪名 。
所以,宋仁宗在“三月初三”驾坐唐朝大明宫紫宸殿,是施耐庵要隐写“靖难之役”中的一段秘史 。“靖难之役”的发起地是北平,攻打祝家庄的人马来自梁山,因此,《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就是北平,也就是永乐十八年之后的北京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梁山为何有八百里水泊“三打祝家庄”只是《水浒传》中所隐写的靖难之役最后之战 , 书中所有的战斗,其实都写的是这场朱家大火并 。施耐庵从不同侧面,隐写了这场真实历史,揭秘了“靖难之役”中各种鲜为人知,或者为朱棣所涂抹掉的真相 。鉴于篇幅所限,本文不再举其他故事来解读别的故事 。总而言之,《水浒传》中的梁山,实写的是北京 , 以北京为故事原点 , 又涉及到了南京 。
但是,无论北京还是南京,大明王朝的两个都城都没有“八百里水泊”,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为了揭开“八百里水泊”之谜,我也举书中的几处细节,一并解读《水浒传》之“水浒”的真正寓意 。
却说洪太尉奉了诏令,来到龙虎山诏请嗣汉张天师 。奇怪的是,这代张天师不是宋仁宗时期的虚白先生,而是宋徽宗敕封的虚靖先生 。施耐庵为何这样写,那就与“八百里水泊”有关了 。
洪太尉独自一人上了龙虎山,先被一只白额锦毛虎惊吓,又被一条雪花大蛇朝脸上喷毒气 。“锦毛虎”是梁山好汉燕顺的绰号,燕顺是清风山大头领,这座山头的二头领王英、三头领郑天寿都裹着绛红头巾,既暗喻朱洪武以红巾军起家,又是“朱”的寓意 。这三个头领的名字,合成《明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中的四个字“燕王英武”,再加上“郑天寿”,就是“燕王英武真天授”,同样指向了“奉天靖难”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雪花大蛇,指的是生于洪武十年大雪节的朱允炆 。洪武十年是1377年 , 农历丁巳年 , 朱允炆就是《水浒传》中的雪花大蛇,书中所有的“雪”都与建文帝有关 。“雪”又通“削”,意味着建文帝削藩引发了靖难之役 。所以,“锦毛虎”谋反 , “雪花大蛇”违背祖训,忘却“孝义”向叔叔开刀,都违背了洪武祖训,一个吓唬朱洪武 , 一个朝洪武脸上喷毒气 。
没错,洪太尉隐喻的就是朱洪武,因此,施耐庵又以张天师骑牛的形象,暗喻朱洪武小时候做牧童的经历 。虚靖先生是《水浒传》中“五雷天罡正法”的发明者,历史真实中是“雷法” 。雷,就是霹雳大仙,霹雳大仙就是朱洪武 。朱洪武本名朱重八,“八百里水泊”就是“重八” 。“五雷”,是“金木水火土”之五雷,正是朱重八给朱家确定的辈分 。
从龙虎山下来后,第二天,洪太尉游览了龙虎山各处殿宇,来到伏魔之殿前,书中以“一遭 都是捣椒红泥墙;正面两扇朱红隔子,门上使着肐膊大锁锁着,交叉上面贴着十数道封皮,封皮上又是重重迭迭使着朱?。婚芮耙幻嬷旌炱峤鹱峙贫睢钡拿枋觯?暗藏了“朱重”二字 。又以上清宫住持真人的话,完整地呈现了“朱重八”:“今经八九代祖师 , 誓不敢开”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除了这处情节隐藏了“朱重八”外,宋江江州“装风”所说的风话中,也隐藏了“朱重八” 。宋江的“风话”是这样说的:“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婿 。丈人教我领十万天兵来杀你江州人 , 阎罗大王做先锋,五道将军做合后,与我一颗金印,重八百余斤,杀你这般鸟人” 。宋江在江州的故事,隐写的是燕王朱棣在北平装病装疯,所以,书中的“疯”字没有病字边 。这番“风话”,讲的还是“奉天靖难”,阎罗王就是“燕王(阎王)”,五道将军对应的就是“五雷天罡正法” 。而“重八”二字,也赫然出现在了“风话”之中 。
除了这两处细节外,书中的“重八”还有好几处 , 比如,双枪将董平,草头之下是个“重”字,“平”中两点就是个“八” 。还有曾头市的“曾”,也隐藏着两个“八”,还是“重八” 。
八百里水泊就是“水浒”,是熄灭“火德王”的寓意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定国运为“火德王” , 明朝是朱家王朝 , 尚赤,也是火德运,火德遇水德 , 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梁山大聚义之时,书中照应“张天师祈禳瘟疫” , 以公孙胜主持梁山罗天大醮 。此时 , 霹雳大仙如伏魔大殿中那样,响起“十万军中半夜雷”,炸响在梁山天空 。随之,一只大金盘出现在西北乾方 。这只大金盘化作一团火块,熄灭于梁山正南 。
这只大金盘就是霹雳大仙,出自赵匡胤《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 。“明月”指代了明朝,施耐庵暗喻:大明将如北宋那样,为“金”所灭 。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

文章插图
【水浒传 水泊梁山在什么地方】《水浒传》就是一部戳穿皇权天命,反对帝王制度的超现实主义的巨著 。皇帝并非天神下界,他们都是谋朝篡位的妖魔 。因而,刻着梁山一百单八将名号的石碣就砸进了正南地下,意味着北宋灭亡南宋建立 。梁山好汉从正南地下挖出了石碣,也意味着大明迁都北京 。而那些谋朝篡位的皇帝,最终还得回到了正南龙虎山伏魔大殿的地穴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