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丰#《寂静的巴黎》: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 蒋肖斌)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世界,巴黎封城,全民禁足。旅居法国、被困于巴黎寓所的作家申赋渔,出于写作的本能,决定将经历这一特殊时刻的身边人和事记录下来。
【 田丰#《寂静的巴黎》: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近日,他带着在巴黎封城期间创作的新作《寂静的巴黎》来到北京,与社会学学者、《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作者田丰,展开一场以“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如何被疫情改写”为主题的对谈。
田丰#《寂静的巴黎》:我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
文章插图

申赋渔特别关注身边的平凡人,这是他以往作品的一贯风格。此前,《匠人》写的是中国一百年来慢慢消失的乡村;《半夏河》写的是他对自己儿时记忆中乡村的一种乡愁,故事中的人物往往是作者非常熟悉的邻居、乡亲和朋友。
在《寂静的巴黎》中,申赋渔同样将笔触对准他在巴黎认识的人,有朋友,也有朋友的朋友;有流浪汉,有门卫、有厨师,也有小提琴家、画家,还有农场主,以及政府官员。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却同在疫情严重的巴黎经历着封城时刻,做出了对人生不同的思考与选择。
申赋渔想通过写作,站在疫情爆发的这个时间点,思考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之后又将会如何继续?
田丰认为,《寂静的巴黎》中所讲述的,并不是爆料性的新闻,而是非常深刻的故事,比如,中国画家的故事。画家到巴黎之后,没有办法从事他本身的职业,于是从作画变为开餐馆。不过,成为艺术家的理想还有残存,他可以在路边作画。但到疫情发生,他发现这个也干不了了……
如书中所写,“人们从来没有这么害怕同类,又渴望同类”。疫情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
申赋渔谈到,疫情之前,当你走在街头,即使是跟陌生人目光相对,彼此都要有一个微笑的表情,点一下头。但疫情发生以后,人与人之间没有了基本的寒暄,甚至避之不及。人们把别人当成病毒本身,开始害怕同类。但同时由于孤独和无助,人们又渴望同类,渴望与人相处和协助。
在《寂静的巴黎》中,除了小人物的故事,申赋渔还穿插很多法国历史上文化名人故事的回溯,以及这些历史故事在现实当中的对照思考。回头看这些生活在19世纪的大师,他们一生中也遇到过巨大的灾难:普鲁斯特面临第一次世界大战,雨果经历被放逐,左拉受到非难……申赋渔将这些文人、艺术家照进当下,看这些伟大的心灵是怎么对待灾难的,我们也许能从伟大的心灵中汲取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