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主要内容_我与地坛表达了什么?

史铁生我与地坛这一篇主要内容或梗概这是一本长篇抒情哲思散文,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亲情绝唱,美丽而忧伤.全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感悟,“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第二部分写对母亲的后悔和无尽的思念;最后一部分写他与地坛不能分割的情感.史铁生笔下的地坛,荒凉但并不衰败,反而是他的精神寄托,幸福的乐园.
《我与地坛》的梗概《我与地坛》的梗概:
前两部分注重讲地坛和他与母亲的后悔 , 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优秀文章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 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 
作者是在双腿残废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15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 , 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在《我与地坛》一文中,除了我们在节选为课文的部分里所见到的内容外,作者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 , 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而其中更多的还是抒发自己对于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 。

我与地坛主要内容_我与地坛表达了什么?

文章插图
拓展资料: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 。1958年如北京市东城区王大人小学读书,1967年毕业已清华附中初中部 。
而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 。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 。我与地坛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我与地坛》集中思考和表达了“生命”的困难与意义 , 这是史铁生在漫长的艰难岁月里对生命再三再四循环反复的思考咀嚼和叩问所得 。这样的主题致思方向,对于当代散文来说,或许并不是重大的创举,此前的散文写作,一般也都会触及到这类主题 。
但是能够以一种平实、冷静、温情而透彻的态度娓娓道来,升天入地,丝丝入扣、体贴入微,毫不勉强造作,并抵达一种能为平常人所理解又难以企及的境界 , 却只有史铁生做到了 。
这篇长达万言的作品,无论是在表达主旨上,还是在写法、语言各个方面 , 都堪称是史铁生对中国当代文学独一无二的贡献,就这个意义而言,《我与地坛》的影响远远超越于文体范围 。
每个人境遇的不同构成了世界的千差万别,但在史铁生的答案面前,世界显示了它的平等的一面 。这将促使人类不再滥用或者尽可能少地滥用自己那个“狂妄的年龄”;这个答案虽然并不必然保证世界上不再有“失魂落魄的人” 。
但在史铁生以自己漫长的煎熬而获得的领悟那里,这些“失魂落魄的人”将得到宁静和终生的抚慰 。“宁静是一种规格很高的品质 。真正获得了宁静的人非但不是麻木的生硬的 , 反而是极其敏感极其温厚也是极其丰富极其坚韧的 。
他可能为草的凋零或者树叶的飘落而伤感,也可能替一位素不相识的弱智小女孩而担忧 , 他思考过怎样生也思考过怎样死,说到生的时候 。
他有那么多山重水复的烦恼和柳暗花明的喜悦,讲到死的时候他事无巨细从心态、方式到装裹和墓地,全都娓娓道来更谈笑风生,从史铁生的文字里看得到一个人内心无一日止息的起伏,同时也在这个人内心的起伏中解读了宁静 。” 

我与地坛主要内容_我与地坛表达了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一、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 。1951年出生于北京 。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 。
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 。自称职业是生?。?业余在写作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 。
2018年1月《史铁生全集》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350万字 , 按体裁分为各类小说、散文随笔、剧本诗歌、书信、访谈等12卷 。10月18日根据史铁生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改编的话剧《酗酒者莫非》在北京上演,该剧由波兰戏剧导演克里斯蒂安·陆帕执导 。
二、创作背景:
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 , 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 。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 直到写这篇散文时的十五年间,“就再没有长久地离开过它” 。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的通透圆融和超越之美而感动的时候,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生命再次出发艰难跋涉的起点,距离他写出并且发表《我与地坛》 , 已经是将近二十年的时间 。没有人能够想象和体会他的艰难困苦—身体的障碍与精神的绝望曾经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击垮他 。
但是史铁生走过了这个艰辛的“二十年”,然后他以一种令人感动的平静说到了“四百年”: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我与地坛我与地坛第一章概括《我与地坛》第一章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我”去地坛是为了逃避现实;“我”思考了三个问题:关于死;为什么出生;怎样活 。
写自己在地坛中得到的生命启迪和人生感悟,死是一件无须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我与地坛主要内容_我与地坛表达了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最著名的作品,最早发表在《上海文学》杂志上,当时的编辑姚育明读到这篇文章时激动万分,用近乎喊叫的声音对副主编说:“史铁生来稿了!写得实在太好了!”为了排上1991年1月号 , 编辑部还专门抽下了一篇稿子 。
《我与地坛》发表后被多家杂志转载,后来还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感染了更多年轻学子 。后来史铁生谈及《我与地坛》时说,“我是在地坛徘徊了15年 , 才写出这篇1万多字的作品 。”史铁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安放地,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
韩少功在评价《我与地坛》时说:“这篇文章的发表,对当年的文坛来说,即使没有其他的作品 , 那一年的文坛也是一个丰年 。”这恐怕是一个作家所能给予另一个作家的最高评价了 , 就连史铁生自己都承认,这句话都快成《我与地坛》的广告语了,“他这话比我的作品传播得还广”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与地坛


史铁生《 我与地坛》或《秋天的怀念》的主要内容(...我与地坛中的第一第二两个部分 。所选部分涉及两个问题 , 一个问题是作者在突遭不幸双腿瘫痪后对于生死的深沉思考,一个问题是作者悔恨在母亲过早去世后才理解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文章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一、二两部分 , 从内容上看是紧密联系的,第一部分是写了我与地坛的故事,第二部分是写了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从主题思想上看,也是浑然一体 , 地坛使我平和豁达对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问题 。地坛、母亲,都给过我生命的启示,可以这么说 , 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母亲是心中永远的地坛 。
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几次央求我陪她去看花,都被我拒绝了,最后一次我答应了她,而母亲却去世了,没看成.妹妹陪我去看了花,懂得了母亲要告诉他们的道理:要有活下去的勇气.
附:秋天的怀念(文章)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 , 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 , 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 , 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 ,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 , 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 , 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 , 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史铁生,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 思想家 。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与地坛的故事和作者与母亲的故事两大部分,而文章显得两块完全融合在了一起,仿佛在母亲去世后,地坛就成了作者最亲近的地方 , 地坛就是作者的母亲 。除此之外,此书还写了作者关于生,死的理解 。作者二十一岁那年双腿截肢,刚开始有死的冲动,但慢慢的,作者想通了生死的意义,并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了 。
我与地坛表达了什么?【我与地坛主要内容_我与地坛表达了什么?】对生命的热爱
对母亲的怀念
对未来的向往
对生活的反思
地坛只是一个载体,而文章的本质却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 , 以及对母亲的思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