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区别,一级预防和二三级预防的区别

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区别
1、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疑似和确诊患者留观室、隔离病区(房)的医务人员;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的医务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
2、三级防护:适用于为实施可引发气溶胶操作的医务人员 。可引发气溶胶的操作包括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 。除二级防护外,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

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区别,一级预防和二三级预防的区别

文章插图
一级预防和二三级预防的区别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 观察的人员 。


②样本运送人员 。


③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


(2)防护要求


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 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 4 小时更换 1 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


②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


③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 。


④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 。


⑤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 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


(2)防护要求


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 或 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 BIPAP 和 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


(2)防护要求


【二级防护和三级防护的区别,一级预防和二三级预防的区别】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 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