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本文图片

我们常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 在任何时代 , 沉下心来学一门手艺 , 绝对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办法 , 它更是一种恬淡的生活方式 。 面对时代巨浪 , 传承匠人精神 , 可以让我们获得更隽永、更悠长的生活体验 。
本套书单将带您走进那些“手艺人”的生活 , 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 , 从一花一木中体味人生真谛吧 。
|01|
|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本文图片

技艺在 , 就有记忆可承载 。
我们看到汉字中的“漆”字就能大致理解采漆的过程 , “木”字之下一撇一捺 , 代表在漆树树干上割开的伤口处插入竹片导流 , 下面的“水”代表导流下来的漆液 。 自远古时期就以这种方式采集来的漆 , 今天还在漆艺手艺人的手里被一遍遍地施于器物之上 。 我们今天得以看到曾侯乙墓出土的2400多年前的器物 , 以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2200多年前的器物 , 惊叹于它们的保存状态之好以及器物被漆髹饰之后呈现出的美感 , 这些全仰仗于人类最初对“漆”这种涂料的发现和使用 。
|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本文图片

刘比建说 , 最初人们还不知道漆是什么 , 只是发现有这样一种树 , 割开之后会流一种特别的汁液 。 漆树就是通过“过敏” , 这种让人的身体对它产生反应的方式来提醒人们关注它、重视它、琢磨它 。 就像毒蛇一样 , 人不小心被毒蛇咬了 , 可能会丧命 , 但是后来人类可以提炼蛇毒去解决其他问题 。 漆也是一样 , 一部分经受住了过敏反应的人开始对它产生兴趣 , 对它进行研究 , 逐步深入了解和发现了它对器物的保护作用以及髹饰令人惊艳的美化功能 , 以至于漆艺渐渐变成应用范围广泛的一门传统手工艺 。
……
|02|
|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本文图片

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中国本土建筑师 , 畅谈建筑艺术与传统文化 。
和很多有留学背景的设计大师不同 , 王澍可谓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建筑师 。
他在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读了本科 , 在东南大学读了硕士 , 又到同济大学攻读了博士 。
看履历 , 他似乎是一个学院派 , 不过王澍从踏入建筑行业开始 , 就被贴上了“非主流”的标签 。
|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本文图片

在这本书的自序里 , 他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愤青” , 从大二开始就觉得没有谁可以教自己了 , 干脆进入自学的状态 。
王澍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想的人 , 他们班有一个外号 , 叫“大师班” 。 连作业不及格的学生都觉得自己是“大师” , 整天和老师辩论 , 凭什么不给自己的作业打高分 。
……
|03|
|传承中华匠人精神,打造国潮文化!
本文图片

对于常书鸿来说 , 敦煌是选择 , 是召唤 , 是命定 。
1943年 , 一支六人骆驼队 , 在茫茫大漠走了三天三夜 , 终于抵达了敦煌莫高窟 。 常书鸿来了 , 带着他好不容易、费尽心思招募来的五个同伴 。
陈寅恪先生曾说:“敦煌者 , 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 。 ”我想 , 是常书鸿先生让敦煌有了不再“伤心”的开始 , 常书鸿先生的到来 , 促使敦煌艺术研究所正式成立 , 从而结束了西方人在敦煌肆意掠夺文物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