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物!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古老天目盏也能“潮”起来

唐物!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古老天目盏也能“潮”起来
文章插图

在景德镇的日本艺术家高柳绫绪正在创作。新华社采访人员 程迪 摄
新华社南昌10月21日电(采访人员程迪 张璇 顾天成)在日语中,“唐物”一词指来自中国的舶来品,意味着非常珍贵的物品。在来自日本群马县的陶瓷艺术家高柳绫绪看来,天目盏又是“唐物”中珍贵的部分,“这是一片叶子与泥土在经过了时间与火的洗礼后成就的一段千年传奇”。
木叶天目盏,单从字面理解,“木叶”说的是纹饰即“木叶纹”,“盏”就是“茶碗”。日本镰仓时期,被奉为日本“陶祖”的加藤四郎来中国学习黑瓷制作技艺,回国后创制了日本的著名茶具——濑户天目。
由于烧制过程极度繁琐、难以掌控,每一窑对火候的把控都无规律可循,木叶天目盏的成品率极低,存世量极少,目前全世界现存的宋代木叶天目盏只有十余件。在日本,“天目盏”被誉为国宝级文物。
高柳绫绪2000年在日本一家博物馆看到天目盏时,就深深被这种风格吸引:“从盏中仿佛可以看到光影交错,有着极致的色泽和美感。”
高柳绫绪的丈夫温敏雄是广东人,两人都醉心陶瓷创作,婚后温敏雄随妻子在群马县制瓷数年。2013年他们到达景德镇,开设工作室取名“无边窑”。
唐物!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古老天目盏也能“潮”起来
文章插图

高柳绫绪的作品。新华社采访人员 程迪 摄
在高柳绫绪看来,千年瓷都景德镇无疑是最适合学习天目盏制作的地方。“我的家乡并不是日本产瓷大县,与此相比,景德镇有很多陶瓷艺术家,文化氛围很浓厚,这种文化氛围给我的创作带来了无穷的力量。”
【 唐物!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古老天目盏也能“潮”起来】如今,夫妇两人已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他们一起采摘野生杨梅、泡杨梅酒,村民跟他们分享菜园里刚摘下的时鲜蔬菜。高柳绫绪经常受邀参加日本茶道表演,无论是数百人的大场面还是几人的小聚会,她皆一丝不苟,面敷浅妆、身着和服、脚套白袜、登上茶席。
出于对景德镇的热爱,高柳绫绪将在这里看到的山水、草木、星空、花朵绘制于坯体上,再将天然树叶浸水腐蚀后留存根脉,贴在已施黑釉的器物上。入窑烧制后,这片树叶的灰质成分与釉面完美结合,或平铺盏底、或卷曲折叠,各不相同。注入茶水,叶子仿佛在水中漂浮。
现在的江西吉安市依然流传着一句话,叫“一窑生,一窑死”。古代的制瓷匠人,往往为烧制天目盏需要准备数月。运气好了,一窑能有几只成功的瓷器;运气不好连续几窑也可能烧不出一个成功的瓷器,极有可能让工匠们一贫如洗。
温敏雄介绍,材料变化、季节不同、火候大小等因素都可能会对烧制过程产生影响,这其中有很多人力所不可控的因素,“窑变可能使瓷器变得更好,也有可能变得更糟”。
唐物!日本陶艺家高柳绫绪:古老天目盏也能“潮”起来
文章插图

高柳绫绪的作品。新华社采访人员 程迪 摄
“刚开始制作天目盏的时候,第一批瓶子花费两个月制作,出窑的时候发现都不行,我还为此抹过眼泪。”高柳绫绪说,如今她已变得更加淡然,甚至认为人为与窑变的融合,展现出“天人合一”的神韵,恰恰是天目盏最有魅力的地方。“这种有为与无为的结合,代表着一种东方哲学的美感。”
“我们对天目盏的喜欢,不是简单地复制它,而是在原有风格基础上延伸出自己的创意。”高柳绫绪说,他们利用一年时间研发出天目盏保温杯:深色瓷瓶上有窑变形成的纹饰,搭配橡木制的保温瓶塞、定制保温手袋。“有别于生产线上出来的不锈钢保温杯,我们希望尊重自然且具有艺术感,推出后备受年轻人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