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男子在干嘛

《贺新郎·看了梅花去》中写道:“莫叹潇湘居尚远,拥戎轺万骑鸣笳鼓。云正锁,汴京路。”终宋一朝,经济发达,科学技艺,百花齐放。其之都城,尤为繁华,来往商人,熙熙攘攘,街头拥挤。正道作画,形象生动,活灵活现。如果让大家说出一幅自己所了解的古画,相信很多人的答案会是清明上河图。当然并不是在贬低其他名画,而是因为这幅画名气过大,以至于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清明上河图出自宋代画家张择端之手,其主要内容便是北宋京城汴梁街头的情形,相当于我们使用航拍器拍摄北京街头的热闹景象一般。男子@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男子在干嘛
文章插图
不过,在古代并没有航拍器,更没有照相机一类,画家想要描绘其真实状况并不容易。因为繁华热闹的城市与山水风景不同,相对而言前者在不断变化,尤其是街上的人,随时都在变化,不像山水景色一般并不会变化。除此之外,张择端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形象地将汴梁街头的情景记录在画纸之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他的眼睛就像是照相机的镜头,脑袋则是最核心的部位,最后通过手将自己看到的景色输出到纸上。整幅画一共长五米有余,宽有二十多厘米,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当时京城人们的生活状况。男子@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男子在干嘛
文章插图
在这幅画中,一共出现了数百位人,但至于具体有多少人目前还存在争议,常见的说法为五百人,还有人认为有一千多人。总之,这么多人包含了生活在京城的各阶级人士,有王公贵族,也有富豪地主,还有平民百姓,每个人的衣着、神态各不相同。由于画中人物较小,后世在研究这幅画时,不免需要借助高科技仪器将其放大,才能大致看清楚每个人具体在做什么。将清明上河图放大一百倍之后,专家对画中每个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有令人吃惊的画面,也有令人尴尬的画面,相信张择端在画这幅画时一定在汴京城内观察了许久。男子@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男子在干嘛
文章插图
从清明上河图的一端开始看,只见在郊外一个骆驼队缓缓而来,从他们行走的方向来看,这些人应该是外地来的商人,将外地的特产运到京城贩卖。在宋代,这种情形估计每天都会在汴梁上演,因为那时我国的经济曾蓬勃发展,商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在城内,还有一队正在迎亲的队伍,新郎官骑着枣红色的高头大马,一旁则是坐在轿子中的新娘,他们身后还有几位拿着新娘嫁妆的随从。一对新人即将在清明那天结为夫妻。可能在我们看来清明是祭祖的节日,这一天结婚并不吉利,但古人似乎并不在意这一点,或许当时人们还没有形成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男子@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男子在干嘛
文章插图
将目光继续移动,还会看到有一家酒楼正在开门,似乎与热闹的大街格格不入。街头上人头攒动,这家酒楼却才开门,难道是店主人太过懒惰?其实并不是,因为酒楼早上一般并不营业,所以快到中午时分开门是比较合理的。接着我们再看向远处,树下似乎有人在睡觉,但当将画作放大一百倍之后,才能看清楚他到底在做什么。原来这个人并不是在睡觉,而是在掏耳朵。一旁围观着三五个人,好像在观赏采耳手艺人娴熟的手法。男子@将清明上河图放大100倍,发现一尴尬场景:树下睡觉的男子在干嘛
文章插图
而在一旁的树下,似乎有一个特殊的身影,他悠然自得地躺在树下休息,不仅仅在放松心神,就连衣着都异常“放松”,只见下装早已脱掉,只剩下红裤衩裸露在外,他到是不在乎他人眼光。结合整个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当时正值夏季,由于天气炎热,该小伙只得脱去繁重的服饰,躺在树下乘凉。网友见状不仅想问,这样不会尴尬吗?其实,从此人的举止也可以看出宋代比较开放、包容,古人也并非我们所想的那般古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