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学习_探究性教学的几个认识误区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一、共情:孩子挺听话,但就是提不起学习情绪,因此学习成绩也一直不理想,对吗?
二、具体化:您可以举例说明下孩子学习兴趣的具体表现吗?
三、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具体分析:
a 孩子的学习总是被批评,没有成就感
解决:多肯定孩子学习当中的优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激发孩子内在的价值感;
b 孩子总是被打击,没有学习兴趣
解决:不断鼓励孩子,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加大学习前进的动力;
c 孩子的兴趣爱好都被打压 , 孩子失去了好奇与探索的天性
解决: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保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 并恰如其分的引导至学习内容当中,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
d 孩子没有梦想,对学习 , 对什么都没有期待
解决: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梦想 , 用梦想的自然力量 , 引导出孩子自发自愿的奋斗目标,以及学习目标 。以上内容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对家长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家长可以积极参加优胜的免费家庭教育讲座,在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高度,从而有效的提升孩子的学习动力 。
什么是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 。
拓展资料: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 , 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 。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学生由过去主要听从教师讲授,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 。
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是针对问题的探究活动,当学生面临各种让他们困惑的问题的时候,他就要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 , 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
探究式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不同于科学家的探究活动 。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主要区别在于,探究性学习必须满足学生在短时期内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学科的结构,所以这个过程在许多情况下都要被简化,比如 , 提出问题这个环节,在大部分的教学活动中,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 , 或由教材提出问题 。
在获取事实这个环节,常常是由教师和教材来确定研究方法、步骤、所用材料等,这样就省去了学生设计实验的环节 。探究性学习中也要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 , 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是非常必要的 。
探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如果不亲自参与探究,学生就无法理解科学探究的艰难,无法体会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科学家怎样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来解决问题 。参与探究可以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 。
探究性学习是什么以及它的目的是什么?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学习模式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发现问题,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其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这一新的学习模式,要求师生改变传统的教师、课本、教室三中心教学观念,改变传授型的教学方式,以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笔者是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又是一位科技辅导员,除了在生物课堂上实施探究性学习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之外 , 近年来,为适应探究性活动的需要,我在生物课外科技活动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探究性学习具有什么特征?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 , 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
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性学习自主性
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
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过程的 。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使得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探究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感知、操作和语言等外部的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统一,使认知活动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用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
过程性
探究性学习追求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接受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 。探究性学习非常注重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的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尽可能地像科学家那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体验发现知识、再创知识的创新过程 。
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很灵活的,没有像知识目标那样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水平 。探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是开放的,在探究结果的要求上是开放的 。探究性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在统一规定下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不同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
参考
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点?1.探研究性学习对于探究性学习的定义,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这也在认识上造成一定混乱 。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探究”一词与“研究”一词在中文里是个同义词 , 本身不容易区分 。比如,“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在其《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一文中这样说:“与‘研究’比较,在科学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探究’一词和英文原意更为贴切 。就语义而言,据《辞海》(1989年版)的解释,‘研究’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究’则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 。从语感来说,‘研究’一词似乎多了几分严谨、稳重,而‘探究’则更有生气 , 更有动感,也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⑦ 。从这项分析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探究”与“研究”相比,份量应该简单一些、轻一些 。但是怎样简单法,怎样轻法,仍未能够说得很清楚 。该文的突出成果在于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五项特征 。其中最重要的是下面三项:第一,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第二,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第三,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以这三项结论与前面所说的现代信息加工认知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探究性学习”的本质特点了 。就第一项结论来说 , “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这一研究结论表明“探究性学习”应该具有一个确定的目标状态 。这个目标状态就是“科学性问题”,学生围绕这个既定的目标自主地展开探究活动 。第二项研究结论“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证据”表明“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状态是不明确的 , 需要学生自主地去获取“证据” 。当然,这一“证据”对学生而言既可能是已知的,也可能是未知、需要学生自主探究确定的 。如果单从这两项结论来说,可以认为“探究性学习”与典型的“任务驱动教学”相似 。现在我们再来看第三项研究结论,“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这表明“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对自主取得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转变为既定的目标状态 。而转变的过程既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 。对于“科学性问题”,通常情况下是存在一定障碍,有时障碍可能还会比较大,不容易解决 。结合第一项结论看,我们又可以看出“探究性学习”与“问题解决教学”相似 。综合来说,“探究性学习”就是在目标状态确定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地对与起始状态相关的信息进行探究和对从起始状态转变到目标状态的实现手段的探究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综合了“问题解决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特点的教学方法 。2.研究性学习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明确写道:“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⑧现在我们对教育部的这个定义进行一下归纳,可以发现,教育部所定义的“研究性学习”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 , 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 。(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 。(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第三,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同样地,当我们把“研究性学习”的这几个特点和前面所说的现代信息加工认知理论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就能清晰地看出“研究性学习”的本质特征了 。第一点“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表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状态是不确定的,要由学生自己发现 。第二点“学生自主地收集资料”,表明学习的起始状态也是不确定的,要由学生自己收集 。第三点“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 , 表明在“研究性学习”中同样要求学生对自主取得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使之向目标状态转变 。在通常情况下 , 转变的过程应是较为复杂的,有障碍需要克服 。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上看,“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一样,同时包含有对起始状态信息的知识探究和对信息加工处理手段的技能探究 。这两种学习的区别在于开展学习时目标状态是否确定这一点上 。目标状态确定的就是“探究性学习”,目标状态不确定的就是“研究性学习” 。这一区别也解释了为什么说“研究性学习”比“探究性学习”难度要高,为什么说“探究性学习”适合低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适合高年级学生 。
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程度而言研比探更深、范围和灵活性方面探比研更广活 , 研多是对已知问题的研讨和深入发现;探多是对未知领域问题的尝试与开发 。
两者定义如下:
1、探究性学习:亦称发现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 ,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1]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有几种用法:
1. 科学探究 。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根据研究中发现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样化的方式 。” [2]
2. 基于探究的教学/以探究为本的教学 。
“对产生于学生的经验的真实问题的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策略” 。
探究可以用于以下内容的教学:(1)物理,生活,地球空间科学的学科内容;(2)科学事业的性质(例如关于科学探究的性质);以及(3)进行科学探究所要求的能力 。但是 , 以探究为本的教学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 , 目的是掌握科学内容、科学方法和科研能力 。虽然探究很重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教师都应该追求一种单一的方法来教科学 。”
3. 以探究为本的学习 。
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也指学习过程 。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3]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一词的用法可以看出,探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 。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指的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从而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掌握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
2、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 。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 。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 , 作为必修课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 。
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综合课程,虽然在很多情况下,它涉及的知识是综合的 , 但是它不是几门学科综合而成的课程,也不等同于活动课程 。虽然它是学生开展自主活动 , 但它不是一般的活动,而是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活动 。它也不等同于问题课程,虽然也以问题为载体,但不是接受性学习,而是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 。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教学活动
和现有的学科教学不同,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 。当然 , 这里的“实践”的含义不仅是指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它还包括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到大学、科研机构请教专家学者,撰写研究报告等一系列的过程 。
研究性学习强调知识的联系和运用
研究性学习和以往的兴趣小组、奥赛训练不同 , 它不仅是某一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各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如“节水洁具的设计”就至少需要数学、物理两个学科的知识 。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不但知道如何运用学过的知识 , 还会很自然地在已经学过的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而且,为了解决问题学生还会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 。
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而学生选的课题往往是平时自己最感兴趣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探究性教学的几个认识误区一、探究性学习就是学生自由探究,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有的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 , 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这样不仅耗时多,且收效微,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 。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交给方法,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的过程,探究性教学仍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有关学者把探究性教学分为两类:定向探究和自由探究 。所谓的“定向探究”是指学生所进行的各种探究活动是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指导和帮助下完成;“自由探究”是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时,极少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是自己独立地探究 。定向探究是探究的低级阶段,自由探究是探究的高级阶段 , 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         
二、探究性教学重过程不重结果          因为传统教学重结果忽视过程,所以如今的探究性教学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过程,这本没有错,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只注重过程 , 不重视结果的认识,导致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另一个极端 。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 。当代构建主义的理论也表明:思维建构体是思维主题通过现有的概念和逻辑把客观世界转化为观念客体的过程,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既重过程也重结果 。
三、所有知识点都要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          孔子说要"因材施教" 。在课改的今天 , 这一古老的教学原则同样适用 。正如美国教育学家奥苏泊尔指出:接受学习既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 。在教学时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要根据内容而定 。如最原始的数学概念:自然数、直线、射线和有关的计量单位等 , 这些知识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需由教师直接讲授 。有些数学技巧的培养,往往要通过练习法,如:计算、计量单位间的换算等 。如:法则、性质、定律、公式、规律等内容适于采用探究教学 。
【探究性学习_探究性教学的几个认识误区】总之,探究式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一定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 , 应当全面地理解探究式教学的本质和特征,避免认识误区,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各教学要素特点,适宜地选择探究式教学方式,很好地与其它教学方法进行融合和搭配,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