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欣赏_如何学会欣赏摄影作品

摄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摄影艺术的特点在于所表现的对象必须是实际存在的 。体裁上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静物摄影等 。
所摄影的影像的内容,可分为风景照、静物照、肖像照、风俗照、新闻图片等 。
【摄影艺术欣赏_如何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摄影的逻辑在于表现存在的多样性方面,创制者选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其本己存在的某个可能,在理性逻辑无意义的地方获得诗性的意义 。
在此所借用的“逻辑”二字,与源于爱利亚派存在论的唯理逻辑不在同一个范畴,而恰恰是在巴门尼得所指向的那条意见之路上,诗性的意义才更向我们展现出澄明之境 。
爱利亚派形成的西方存在论逻辑传统 , 在回答人的“是之所是”只是得出这样一个定义:人是会说话的动物,而心灵之境被断然地拒斥之外 。新存在论在回答人的存在问题时,尝试在被巴门尼德禁止通行的意见之路上去重新构建人的存在(生存),而艺术也就在这种新存在下获得了其自足的发展 。

摄影艺术欣赏_如何学会欣赏摄影作品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摄影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诞生于法国 , 数年后由西方传入中国 。一个半世纪以来,摄影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土篮里生长,许多摄影家在摄影艺术创作中追求民族形式和东方神韵 。中国传统美学的养分使中国摄影艺术根深叶茂 。
我们既应当看到摄影的本体特征是纪实 , 其瞬间的长驻性和纪实的逼其性的特征,表现在中国摄影家与西方摄影家的艺术创作时的方式上是相同的 。
但也应当看到由于中国与西方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不同以及文化传统的不同,因而中国与西方摄影艺术的审美意识、艺术理论产生了差异性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理论对中国摄影家的审美意识、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美学理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怎样欣赏摄影作品美国著名摄影家维利·奎克说:“请记住,画家是把东西画进画面,而摄影者则是从画面去掉一些东西 。一张照片应该只有一个趣味中心,画面上不能有无用的东西 。如果你对某个物体是否有助于画面抱有怀疑,你就应尽可能地把它放弃掉 。”按这样摄影艺术应该就是减法艺术,但这是不完整 。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它是由摄影家运用摄影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根据艺术规律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照片,供人们欣赏的,摄影艺术的最大特点是“瞬间美”,这样不完整 。作者观点摄影艺术就是光影艺术,光影(用光线营造出的影调变化,可称光影)是摄影作品的灵魂 。一张成功的照片,就是对光影明暗、对比、浓淡的准确把握;一张完美的作品 , 有了光影的映射,那它会给人一种活力和张力的感觉 。如果说拍照物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光影正是构成旋律和节奏的基本要素 。光影的交织仿佛是支撑旋律的和声组体 , 摄影和艺术是相通的 。要拍摄出有艺术性比较高的作品,必须要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做基础 。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独特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 , 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 , 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同样我们对摄影作品的赏析时也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 。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再次,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 , 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 , 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 , 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所以,镜头是摄影者的眼睛,画面是摄影者的思想,选择是摄影者的手段 。一、正确认识“光影度”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⒈“光”就是光线 。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光线就不可能存在有摄影 。用光是摄影造型艺术的基本手段,也是摄影视觉语言的重要特征 。摄影的艺术是光影的艺术 。大家都知道,风景中的景物和其他东西一样,有了线的照射,才会产生明暗层次、线条和色调 。拍摄风光,主要是以太阳光作为光源 。太阳光线是一种变化多端的东西,它照射在景物上 , 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它有时强有时弱,而且还会随着季节和气候的不同而变化,景物就因为它的不同变化而受到不同影响 。因此,我们拍摄景物时 , 就先要了解每种光线的来源和光线的强弱给予的影响,从而很好地加以运用,才能充分表达景物的光线效果 。风光照片拍摄得成功与否,与光线运用得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 。因此 , 熟悉光线在景物上的一切变化,是拍摄风光照片的一个关键问题 。摄影创作离不开光 。有了光,那怕是一点、一丝、一道乃至一片都能使被摄体与兴奋点留下亮点和痕迹 。光线对景物的层次、线条、色调和气氛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景物在照片中能否表现得好,全赖于运用光线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每种光线对景物的作用 , 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 。我们只有经常地观察种光线在景物中的自然变化和影响,才有助于我们对光线效果的认识 。光的性质和方向都会对主题、色彩、构图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光线的特点,才能掌握运用光线进行摄影艺术造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摄影用光的作用是表现被摄体的外形特征(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体的立体形状 、表现被摄体的表面质感、表现被摄体的色彩)、表明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表达作品的主题内容、影响作品的构图形式 。摄影用光的分类,⑴按光的来源分类①可见光:自然光(自然光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和天光,日光: 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色温约为5500K 。天光: 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 。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 。);人工光(人工光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 。人工光照明的目的是为改进技术质量而进行照明,为加强艺术效果而进行照明 。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有主光即塑型光、辅助光即副光和补助光、轮廓光即逆光和隔离光、背景光即环境光、修饰光即装饰光 。布光的步骤和方法是掌握灯具的直射光灯的照明特性和散射光灯的照明特性,布置主光就是表现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决定画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调整的主光灯就是观察光影的分布和确定亮度 。布置辅助光就是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 , 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调整的辅助光灯就是确定光比,“光比”是指照明被摄体阴影面和亮面的光线强度之比,在人像摄影中,常把被摄者面部阴影面和亮面反射出来的亮度之比当作光比;调整亮度包括调整辅助光灯的功率、调整辅助光灯的距离和使辅助光漫射 。布置轮廓光就是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隔离主体和背景 , 增强画面的空间感活跃光线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调整轮廓光灯要控制轮廓光的面积和调整轮廓光的亮度 。布置背景光就是突出主体、丰富画面影调、表现环境特征和时间气氛 。背景光灯的调整注意照明区域的控制和亮度的控制 。布置修饰光就是修饰被摄对象的局部或细节、 丰富影调层次,使形象更富艺术魅力 。注意修饰光灯位置的确定和修饰光灯的调整);②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 。⑵按光的性质分类 ①直射光(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 , 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 , 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直射光中的早晨与傍晚光线特点是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 。是摄影的最佳时间,因此选择好拍摄方向与角度、注意画面中影调对比、注意画面中影子的处理、提前构思 , 抓紧拍摄 。特别注意光线运用技巧: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和注意利用投影 。直射光中的上午与下午光线特点是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色温正常,光线稳定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多种用光方案和抓拍生动的形象,注意光线运用技巧: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 , 对景物进行选择 。直射光的投射方向有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 , 称为顺光 。光线特点: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 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现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是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有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光线特点是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是光线方向的选择,明暗比例的确定;有逆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 。光线特点是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 。光线运用技巧是曝光量的控,背景的选择,防止眩光 。);②散射光(软光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 指太阳为云层、景物遮档时,单靠天空光照明,没有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散射光的特点是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光源色温较高反差?。?。⑶按光的方向分类① 光方向(水平方向);②光角度(垂直方向) 。⑷按光的作用分类①主光;②辅助光;③背景光 。⒉“影”就是人与物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没有光线到达的黑暗区域 , 称为不透明物体的影 。影可分为本影和半影 。在本影区内看不到光源发出的光,在半影区内看到光源发出的部分光 。本影区的大小与光源的发光面大小及不透明物体的大小有关 。发光体越大 , 遮挡物越小,本影区就越小 。掌握主体突出的方法,学会合理地运用布局原理安排、处理陪体及环境 。摄影艺术只有了解摄影构图的含义,才能正确地掌握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去进行摄影画面的布局 。摄影构图的含义摄影构图是为了表现一定的内容和美感效果 , 把要表现的对象及各种造型因素,通过摄影镜头有机地组织在画面中的过程 。构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观察过程、是一个思维过程、是一个组织过程、是一个反映过程 。摄影构图的特点现场组织、瞬间决定、真实永恒、机遇性大、受器材影响 。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是要具有形式美感、抓住典型瞬间、具有创造性、内容与形式应完美统一 。摄影构图的视觉要素是指构成画面形式的可视组成成份,是传达视觉信息的语汇 。包括色彩、光线、影调、线条、形状 。分析作品可先彻底还原或分析到“要素”,再将之综合起来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摄影中组织结构视觉形象的基本内在规律和方法 。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有①应有单一的视觉中心;②主体的安排应突出强调;③对比原理(对比原理是指在一幅整体画面中,通过强调各局部的差异,使其固有的特征更鲜明 。对比的方式可有:大小、明暗、形状、方向、情绪、质感、运动、虚实、思想内容);④均衡原理(均衡是指以画面中心为支点诸构图结构因素在视觉重量上形成的均势);⑤节奏与韵律原理(节奏是事物在时间、力度、形式上有规律地反复;韵律则是能够连续变化、富有感情色彩的生动节奏);⑥多样统一原理(多样是指构图中构成的画面及画面各部分因素之间的差异性与变化性,统一则是指这种差异与变化所体现的协调一致与整体联系) 。摄影艺术只有掌握摄影画面的布局,才能正确地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择和安排 。摄影画面的布局就是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行选择和安排 。摄影画面的布局主要涉及二个方面,⑴被摄对象 。①主体,主体是摄影画面中表现主题思想的主要对象 , 是画面的趣味中心和视觉中心 。主体的作用是主题思想内容表达的直接体现者、是摄影者抒发情感的根据、是摄影构图的核心 。主体突出的方法用几何中心或视觉中心、用线条汇集处较突出、心灵意向集中处较突出、对比与新异能够使主体突出,比如大小对比、明暗对比、形状对比、方向对比 。②陪体 , 陪体是与主体有紧密联系的拍摄对象、是画面中陪衬、说明主体的景物 。陪体的作用是补充说明主体、烘托主体形象、均衡美化画面,渲染气氛 。陪体的处理应以不削弱主体为原则 。⑵周围环境 。①前景,前景是处在画面主体前面 , 靠近镜头的拍摄对象 。前景的特点是在造型上具有成像大、影调深的特点、可以明显地加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前景的作用是突出说明主体、加强画面的主观色彩、表现画面的季节特征和地方色彩、帮助构图美化画面和均衡画面 。②背景,背景是指处在主体后面远离镜头的拍摄对象 。背景的特点是不可分割性,景物成像小、影调浅,呈汇聚、收缩状 。背景的作用是表现时空环境特征、体现人物性格特征、烘托环境气氛 。③空白,空白是指摄影画面中构成实体景物之间空间关系的空隙 。画面空白的作用是突出主体的有效手段、沟通景物关系的纽带、是创造画面意境的媒体 。画面空白的安排应附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视觉习惯并要恰到好处、还要注意空白处与实体物的相互比例 。⒊“度”就是景深与景别 。度字,有多种解释 , 其中在哲学中解释为等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界限、幅度和范围 。度是是一定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 。在摄影实践过程中,要掌握适度即景深与景别的原则,要学会把握分寸是相当重要的 。景深对于拍摄非常重要,每个摄影者都不希望自己拍摄的照片没有立体感,看起来就像是个平面 。所以在拍摄中,就要适当的增加一些用于显示相对性的物体增加景深 。比如要拍远处的山脉,可在画面的前景加上人物或一棵树 。用广角镜头可以夸大被摄体正常的空间和纵深感的透视关系 。选择拍摄位置拍摄位置对画面造型效果的影响 , 掌握拍摄位置选择的方法 。⑴选择拍摄距离 。景别,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景别的划分是以画框截取成年人身体部位的多少和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为标准 。景别分为远景(远景是表现较远的广阔场面的摄影画面 。远景的特点是远景提供的视野宽广,能包括广大的空间,以表现环境气氛为主 , 人物在其中显得较?。焕米匀换肪持械耐怀鱿咛鹾蜕?,形成画面的宏观规模;利用云、雾、霞、霭等自然景观组织画面;利用前景表现画面的深远感)、全景(全景是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景物全貌的画面 。全景的特点是画面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 能使观众看到被摄对象完整的形象和一定的环境;保持主体轮廓线条的完整;注意主体与周围环境的关联及呼应关系)、中景(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中景的特点是中景能较全面地表现物体并能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使画面充分展现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拍摄人物时,应注意抓取人物富有特殊意义的情节动作 )、近景(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的特点是近景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和物体的质地;选择合适的光线和角度 , 表现好物体的质感和人物的神态)、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被摄对象局部细节的画面 。特写的特点是特写可以细微地表现 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刻划细小的物体,达到“以物喻意”的目的) 。景别变化的方法是运用同一个镜头,通过改变拍摄位置与被摄体之间的实际距离取得不同的景别;拍摄位置不变,运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取得不同的景别 。⑵选择拍摄方向 。选择拍摄方向有正面方向(正面方向是指拍摄位置在被摄对象正面时的拍摄方向 。正面方向的特点是容易产生对称的效果,使画面显得均衡、稳重;拍摄人物可以看到完整的脸部特征和人物表情,有利于人物与观众的交流;不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 , 拍摄人物容易显得呆板)、侧面方向(侧面方向是指拍摄位置与被摄对象正面成90度角时的拍摄方向 。侧面方向的特点是有利于表现主体的侧面特征,勾画出被摄体侧面的轮廓形状;有利于展示物体的运动 , 具有鲜明的方向性;有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背面方向(背面方向是指拍摄位置在被摄体后方时所形成的拍摄方向 。背面方向的特点是背面方向能将主体人物和他们所关注的对象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背面拍摄时常常以姿态作为重要的形象语言)、斜侧方向(斜侧方向是指拍摄位置处于被摄体的正面和侧面之间, 或处于被摄体背面和侧面之间时的拍摄方向 。斜侧方向的特点是有利于表达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便于分出事物的主次关系;改善正面构图的平面呆板) 。⑶选择拍摄高度 。选择拍摄高度就是透视角度,它可分为平拍(平拍是指镜头视轴线与视平线一致的拍摄方式 。平拍的特点是平拍景物可以形成正常的透视效果,平拍人物能产生心理上的亲近感;平拍风光容易形成地平线居中的画面,不利于表现景物的深远感)、仰拍(仰拍是指镜头视轴线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 。仰拍的特点是仰拍有利于表现高大垂直的景物;仰拍人物有利于显示出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仰拍风光具有写意的韵味)、俯拍(俯拍是指镜头视轴线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俯拍的特点是俯拍能让观众看到事物的概貌,有利于表现地理位置、集会场面和庞大的阵势;俯拍有利于表现地面景物的图案美;俯拍不利于表现人物的神情和人物之间的交流) 。二、懂得“真情简单自然”是欣赏摄影作品的最高境界⒈用真情去欣赏摄影作品 。在面对一幅摄影作品时不但能懂得摄影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而且能够捕捉到摄影家在作品中带给观众的激情,从而体会到美的感受 。情感与主题密不可分,有了明确的主题和突出的主体,则画面是否可表达某种情感 , 就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的又一重要标准 。情感的存在、丰富与否,情感的类型,情感表达的含蓄或张扬,都是让作品是否充满生命力的重要方面 。因此主题透露出作者情感的摄影作品就等于没有灵魂,摄影作品画质再好、技巧再高超 , 也仍然是无病呻吟的废片 , 情感就是灵魂,它决定了作品的生命 。用真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在欣赏一幅摄影作品时,首先要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一种“空”的状态 ,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 。在进行欣赏时,要把自己看作是一块海绵,随时准备吸收摄影画面中传来的一切信息,从而进行下一阶段的体验 。用真情去深入体会摄影画面所传达的情感 。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和普通照片最大的不同就是优秀的摄影作品中蕴涵着人类的丰富的情感 。不同的形象、线条、影调、色彩这些形式手段终究只是传递情感的中介物,摄影者要达到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以情感动观众,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能体会到摄影者按下快门时那一刻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用真情努力唤起自己内心的联想和想象 。事实上,任何的艺术性活动都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在对一幅摄影作品唤起想象和联想的时候,不要忽视标题所提供的信息 。摄影作品的标题非常重要,它常常标示出这幅作品想要表达的主题 。另外摄影作品还非常注重画面的节奏,观众可以从画面提供的音乐性节奏展开联想,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⒉用简单去评判摄影作品 。评片的关键要素很多,而且各要素错综复杂,无法完全割裂 , 但看事物的着眼点是要有主次的,如何从众多要素中取舍最需要注意的要素?而简单,是一幅作品的艺术性的高低的最直观、最明晰、最有说服力的重要尺度 。“简洁”二字,是有效提升照片艺术价格的重要途径 。不简单的作品就象一个肥胖臃肿的人,举止间步履维艰,远远不如苗条美女或精干壮男给人的感觉;“简单”并不等于一丝不挂,如果失去了红红绿绿的万千时装 , 则大千世界又是多么的单调!因此 , 不简单的作品是“笨片”,没有轻灵隽永之气 。任何一幅摄影作品,首先要有一个主题,主题必须明确要突出,明确突出就是简单 。摄影是减法的艺术,那么,为什么要减?那就是要去芜存菁,也即让主体突出,并进一步在形式上突出主题 。同时 , 只有简单画面,不让多余的东西充满画面 , 也是让作品的情感得以顺利渲泻的重要保证 。取景越简单,反而越有震憾力 , 越能满足作者的创作动机,像有些大量留白的作品,风景不可谓不?。乔苛业氖泳醭寤髁θ茨芊洗醋髡叩拇醋饕馔?。在色彩方面 , 有时候简单的黑白灰三色画面更能突出创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更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情趣 。一张成功的摄影作品,无论从构图,色彩的调配,内在的意境,还是人物 , 环境的细节,都将是我们考虑的因素 。而且都应该是无可挑剔的,多一点太重,少一点太轻 。所以我们在看摄影作品时,不能光考虑人物的面部表情 , 或是动作,更应该考虑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简单不简单 。⒊用自然去审核摄影作品 。真情是美的 , 简单是美的,当然自然也是美的 。如果说摄影作品主题表达是靠摄影人的审美情感、审美标准、审美态度、审美追求和审美评价素质,那么摄影作品就是摄影人经长期积累的审美经验中产生 , 由自然美的原型和社会美的原型暗示给他的一种新的审美判断的结果 。无论反映自然美的景观美(包括对自然景观美的反映:对完全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界中的壮观、奇观和幽美的反映;对人文景观美的反映:对自然美经过人工艺术加工后表现出人类文明程度的景观的反映)也好;?反映自然美的景观美(包括对自然景观美的反映:对完全天然的没有经过人工雕凿痕迹的自然界中的壮观、奇观和幽美的反映;对人文景观美的反映:对自然美经过人工艺术加工后表现出人类文明程度的景观的反映)也罢;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象美(包括:摄影艺术形象的心灵美:艺术形象只要体现了人的心灵美,就会具有审美价值;摄影艺术形象的行为美:摄影艺术必须是借助原型原貌 , 再现出一个铭刻着摄影人审美个性印记的新形象,摄影人的审美行为实际上是靠“借影还魂”,直接把自己的审美愿望反映在摄影作品中,创作出新的作品;摄影艺术形象的伦理道德美:这是美的内容中相当重要的条件之一,不论摄影人持着什么心态去审美,只要审美态度与社会发展规律相违背,其作品的内容也不会是美的 。摄影作品的艺术形象只有在反映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伦理道德时 , 才会是美的内容),这些摄影作品都具有自然美的属性 , 呈现出大自然的形线美(客观存在的,依靠作者去发现、提炼、重新组合,获得对大自然形体的再现 , 成为作品视觉要素之一,与观者的心理相呼应引出观者的审美特征)、影调美(:通过视觉刺激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进而结合具体的画面形象,直接影响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色彩美(色彩的审美表达十分明显,能向人们传达出一定的感情意味,传达着那些能牵动人们情感的各种信息 。可以再人们的视觉中、感情中、意味中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不同色彩在表达具体摄影作品时,人们会自觉地结合作品内容产生兴奋与沉静、冷与暖、开放与收缩、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意味 。人们在审美时,会将摄影作品色彩与画面中具体艺术形态相结合,自觉地赋予各种色彩不同的含义)、和谐美(对称使画面中布局合理相互协调适应、均衡使摄影中景物相呼应做到画面的均衡、整齐一律使同类图形相同的排列或者不同图形错落排列,均要保证画面整体性的完整统一,不破坏画面的均衡 。摄影画面中形象大小,比例适中 , 满足视觉悦目的需求 , 保持形象之间的协调,于变化中求单纯,于变化中求愉悦 , 于秀美中求和缓) 。一张吸引人的照片为什么会吸引人?它一定有个吸引人的地方,这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主题 。也是最能表达这张照片意涵之所在 。而通常这个主题点也正是我们镜头的对焦点,为的就是要突显主题 , 让人一看就明了,这是我们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 。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 , 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 , 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而欣赏摄影作品就要从这按下快门前首先要思索的地方开始,摄影作品如何调动着观众的视觉,利用画面的线条、色彩、影调等形式结构以及它们所形成的节奏、韵律等作用于观众的视觉神经,引起观众第一眼的注意,使观众随着视觉的运动、起伏而进行内心的模拟,引起相应的情感的反应,从而获得感官上的满足;摄影作品如何调动观众对摄影艺术进行更深层次的审美理解 , 使观众在视觉感知基础上,探求摄影画面形象之间的内部联系,从而形成审美过程中更为积极的理性认知活动 。摄影者会利用画面上的各种视觉元素来激起观众的联想、想象,进入情境的创造,引导观众进入表面形象下的深层结构,使观众有一种探索到作者深意的满足和参与创作的自豪感 。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获得超越时空的生命力;摄影作品如何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 即通过更高层次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实现了欣赏活动的主客体(观众和摄影作品)的浑然合一,发生了共鸣与顿悟,使观众的心灵得到净化 , 精神得到升华,获得的是一种精神人格层次上的审美愉快,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 。欣赏摄影作品,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 。艺术理解力和感受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需要主体长期大量的审美实践积累 。要提高自己的摄影艺术欣赏能力,要寻找机会接触高质量的摄影作品 , 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力 。同时,自己要主动学习阅读摄影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 。要对摄影的基本形式和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和理解作品,真正理解作品奇妙的艺术魅力 。那当然提高自己的摄影欣赏能力还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
论摄影艺术作品意境关于摄影艺术作品意境,毕加索曾说过:“艺术是时代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 意境一致的艺术形式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摄影艺术日新月异、空前发展,摄影文化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 的意义:摄影已逐渐成为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意境的手段 。
意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不是对客观对象本 身的反映,而是对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 。具体地说 , 意境是人对自己 , 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 的一种主观态度和评价,它与人的需要、欲望和理想密切相关 , 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 。意境在审美心理活 动中,一方面,诱发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创造活动,另一方面,融入其他各个环节的心理活动中,使整个 创作活动都感染上意境的色彩 。也即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意境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正是意境的诱发,
审美表象才升华为审美意象;在审美感知时,意境就会诱发形象记忆和情绪记忆以及形成一定的意境体验 。
海伦曼泽说过:“视觉艺术的极致 , 在于利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难以具体化的感情 。”同样,没有意境便没有 摄影艺术,在整个摄影艺术中,意境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 体验生活的意境注入
摄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突出特点是把摄影家强烈的主观因素渗透到摄影创作之中,并且“ 物化”为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因此,摄影家的内在精神世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 。故摄影家自身的感受、 意境、思想、心境、愿望、志趣等因素,对于摄影创作活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摄影家必须 具有超出常人的丰富意境 。杜勃罗留波夫曾经说过,在思想家与艺术家之间 , 还有这种区别,后者的感受力 要远比前者生动得多,强烈得多,他们两者都是根据他们的意识已经接触到的事实,来提炼自己的世界观的。可是一个感受力比较敏锐的人,一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当他在周围的现实世界中,看到了某一事物的 最初事实时,他就会发生强烈的感动 。由此可见,作为摄影创作主体的摄影家,对待生活绝不能冷若冰霜,也不应象思想家、科学家那样冷静客观地对待事物 。摄影家艺术修养的全过程,也是培养和陶冶自己深挚的
艺术意境的过程 。
艺术意境是伴随着体验生活能力、艺术构思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丰富和深挚起来的,在摄影创 作的全过程中始终充满着艺术意境,没有意境的艺术形象是苍白的、无力的、没有生气和神韵的 。摄影作品 之所以能以情动人,就在于摄影家在其中饱含着、凝聚着、燃烧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艺术意境之所以成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也在于在艺术思维的每一个环节上都渗透着、伴随着与之相应的艺术意境 。因为艺术意境是摄影工作者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情绪体验,所以,只有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对生活认识深刻的摄影家,才会在摄影创作中产生深刻而真挚的意境;才会在生活对象面前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浮想联翩,夜不能寐”的艺术创作激情,才会在摄影作品中表现出感人至深的艺术形象 。欧威特认为自己的摄影创作思想极为简单:“我力图使观众获得快乐,但我首先要求的是富有意境、具有人性的照片 。
在今天的世界上,太多的事情都是由毫无感情、缺乏人性的人干的 。我的意思是有的照片即使能引人入胜、充满机智诙谐 , 技术上也完美无暇 , 但若不具有个性 , 那它便失去了作为一张有趣的照片所包含的神韵 。”因此 , 从事这种创造性活动的艺术家必定是具有丰富意境的人 。
二、 再现生活的意境表达
摄影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要善于将意境对象化为艺术形象 。托尔斯泰认为 , 艺术创作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塑造形象来传达意境,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将艺术创作视为“人类意境符号形式的创造” 。摄影艺术创作作为一种意境活动,是用摄影的独特符号系统来表现人类的崇高意境 , 因而摄影艺术创作对主体思想意境的表现呈现为一种“表现美” 。摄影家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时,总是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审视被摄对象,对被摄对象进行审美改造和艺术加工,自觉或不自觉地渗透进自己的态度、情绪和意境 。因而,塑造的摄影艺术形象凝聚着主体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意境 。当审美主体直观到自身的意境时 , 便会因满足而获得美感 。创作主体的审美意境直接支配着整个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从审美体验、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从审美表象、审美意象到艺术形象,甚至从具体的取景、构图、布光到后期制作 , 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流露出主体的态度、情绪和意境,体现着主体的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 。审美意境对摄影艺术创作的支配,还体现在主体意境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上 。在摄影艺术创作过程中,主体意境的表现有两种形态:纪实形态和象征形态 。摄影本身的纪实属性决定了纪实形态是摄影艺术主体意境表现的主要形式 。创作主体或“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将主观意境潜藏在客观写实的艺术形象之中 。摄影家表现意境,一方面直接抓摄现场瞬间氛围和人物瞬间情绪 , 直接拍摄被摄对象的喜怒哀乐悲等意境 , 深入发掘心灵深处的意境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摄影家对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构图的取舍和光影的控制,不知不觉将自己的主观情绪和意境揉进了艺术形象中 。而现代摄影诸流派的创作手法来营造“主体意境的表现美”,将主体意境掩藏在点、线、面的构成关系之中,或潜藏在“无明确含义”的象征符号之中,认为客观对象只是主观意境表现的物质依托,只有削弱其现实时空意义,才能渗透进主体的意境,才能将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导到对作品意境的发掘 。摄影艺术意境的表现形式有“情景交融”和“情理交织” 。我国摄影艺术的意境,与传统的绘画和诗歌一样,多借助自然景物而呈现为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 。摄影家开拓意境,或以“情”传神;或以“神似”求“形似”;或在“有限的画面”中表现无穷的“画外画”和“像外像”,情和景交融互渗,才发掘出最深的景 , 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 。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 。当摄影家因体验人生、体验社会生活而触发意境,萌生创作冲动时;当这种意境与人类的意境,与时代的意境相通时,感性意境升华为理性意境,转化为具有客观必然性的意境,便取得了情与理的统一,呈现为一种在有限画面中表现出无限理性外延的意境 。
三、 摄影作品中的意境交流
摄影作为一种艺术,其作品就不能仅满足于人的视觉愉悦感 , 而更应去观照人的心态和揭示人的本质,因此摄影作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再现客观事物和形象,而应当考虑如何揉合进作者的意境 , 使作品超越有限的方寸具有更深邃的内涵 。摄影艺术作品作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 , 其内容不是纯客观再现的生活,也不是逼真摹写的生活 , 而是经过艺术概括,饱浸着摄影家思想意境,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的生活,是一种心灵化的生活和心灵物态化的生活 。因此有人说史密斯的作品在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懂照片和不懂照片的人,他的影像看不出技术性的语法,只有意境上的的语言 , 连不识字的人都会产生共鸣 。因此,摄影艺术作品的内容不仅包括摄影家能动反映的生活,还包括摄影家对社会生活本质的发掘 。概括地说,摄影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除了呈现的“客观再现”的内容外,还包括凝聚的“主观表现”的内容 。体现在摄影作品中的主题是摄影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思想意境,表现着摄影家对社会生活的主观思考、态度和意境,表现着社会的意境和人类崇高的意境,表现着时代的意境和民族的意境 。摄影艺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是创作者得以表现意境的物质基?。恪⑾摺⒚娴陌才?,画面布局的择取,影调、色调、明暗及形体组合的处理产生了“有意味的形式”,才具有了一定的审美意义,同时也具有了承载或传递某种意境的属性 。每一种具体的摄影艺术表现形式都对应着特定的心理感受,都能引起或优美、或抒情、或炽烈、或豪放、或优郁等对应的心理反映和感受,能表达出个人、群体、社会或民族的特定精神,这就构成了“形式的内容” 。
在摄影艺术鉴赏活动中 , 欣赏活动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直接感受的基础上 。只有首先对作品进行感知,才能读解和阐释其内容和意境 。摄影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因素一齐呈现在观众面前,直接作用于眼睛这种审美感官,让观众充分地感知和尽兴地体验 。观众的观赏活动和意境活动正是建立在对影调、色彩和对艺术形象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才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飞跃 。因此作品内容与形式决定着欣赏者接纳的意境和生发的意境,即进行着意境交流 。
四、 鉴赏过程的意境共鸣
艺术欣赏中的共鸣是指欣赏中的一种心理现象,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同作品蕴含的思想感情相通或基本一致,产生感应交流,引起一种强烈的情绪激动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对共鸣的描述是:“这种感觉的主要特点在于:感受者和艺术家那样融洽地结合在一起,以致感受者觉得那个作品不是其他什么人所创造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而且觉得这个作品所表达的一切正是他很早就已经想表达的” 。
意境的共鸣来自两方面的移情力,一是创作者“移我情”,将自我意境移入作品;一是意境物态化的作品对于欣赏者,产生“移他情”的魅力 。所以艺术传递意境是一种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创作主体表现意境;一方面是鉴赏主体体验意境和生发意境 。摄影艺术鉴赏活动中的意境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被摄对象的客观意境 , 摄影家的主观意境及鉴赏者生发的意境 。画面上表现的“被摄对象的客观意境”其实并不“客观凝聚着摄影家的主观
意境,而鉴赏者生发的意境也只是对这种意境的一种反映形式 。所以,鉴赏主体的意境活动,归根结底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体验画面表现的意境和潜藏的意境;一是触境生情,生发的意境 。在摄影艺术鉴赏时,鉴赏主体所体验的意境与生发的意境,往往与创作主体表现的意境和鉴赏客体(作品)呈现的意境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 。这种“不一致”产生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原因 。客观因素是指内心意境的复杂性和转移性 。意境往往是多种意境的并存,各种意境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 。主观因素指摄影创作主体的态度和鉴赏主体的态度:鉴赏主体在体验作品的意境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自己生活经验、审美经验、文化修养、审美能力的影响 , 自觉或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思想意境、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对画面意境进行“再创造” 。一位西方的美学家举了一个例子:那些坐在船舱里读报的人们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想尽快过河,而坐在甲板上欣赏景色的人们都是对旅途的短暂感到遗憾 。对前一种人来说 , 过河是实际目的,对后一种人来说,浸沉于美景的欣赏,超越了他渡河的实际原望,他获得的是一种审美经验 。如此看来,产生意境共鸣主要看主体的意境态度 。
“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 , 而用艺术相互传达意境 。”作品中的意境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是贯穿摄影艺术中最不可或缺的灵魂 。
摄影作品怎么赏析摄影艺术的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 。
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
首先 , 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 。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 。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 。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 。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 。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 。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 。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 。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
第四,再现细节 。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 。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
第五 , 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 。
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 。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 , 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 。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 。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 。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 。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 。第三 , 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第四 , 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 , 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
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 。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寤岬阶髌返募壑导岸陨缁岬挠跋欤范ㄆ渌枷肫肺兜母叩?。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 。
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
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 。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 。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 。
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 。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 。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同一幅摄影作品的评价会有不同的观点 , 但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 。如果我们多搜集了解作者及作品诞生的背景资料,便会尽可能地拉近与作者心灵的距离 。
解读创作者是摄影作品分析中较高的层次,也是个较难的阶段 , 因为有时我们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料 。但赏析摄影大师的名作时,这个阶段却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创作者,与创作者产生心灵的沟通,从而对大师作品进行细腻的解读,了解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
对一幅摄影佳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再由理性认知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当观赏者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欣赏过程后,会对眼前的照片有新的认识 。分析摄影作品的最佳状态应是观赏者与创作者建立心灵沟通,一同思考,一同分享摄影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画面中聚集着大量的信息 。同时,在它的历史使命中,也是需要人们去欣赏的 。因为只有通过人们的欣赏 , 才能发挥其应尽的功能和作用,让欣赏者去判断,并通过其本身的艺术形象感染欣赏者 , 用图片中的大量信息体现本身价值,这才是摄影艺术的真正作用 。
为什么说摄影是艺术,它与照相的区别是什么?自己大学是摄影系的 。我觉得你的问题很宽泛,一片论文恐怕都讲不清楚 。
我只能说:对于平常人 , 照相的意义就在于留念 。去旅行拍个照 , 去吃饭拍个照 , 这一瞬间有趣拍个照 。就如此而已 。摄影诞生之初也是如此 。这些我觉得只能叫做“照片” 。无法称之为作品 。
作品我觉得是经过摄影师思考的,有心血凝聚的 , 并且有诚意的图片 。
举个例子,比如风景摄影中的拍大海 。
对着大海咔嚓一张 。这是图片 。
但风景摄影师会知道,可以在傍晚或日出去拍,加上三脚架,选择焦段,搞定光圈,角度调整,用上GND或RGND,最后再经过后期调整 。也许就是个很不错的风景作品 。
可能我举的这个例子平淡了一些,补充一句
艺术,其实是中国文化有问题,没有创新只有同化,而且喜欢故弄玄虚 。这个”艺术“其实是舶来品 , 没翻译好 。很多人看到不懂的东西就叫它:艺术 。颇具讽刺意味 。
其实ART这个词原意指的是:我所感受到的 。
所以如果你这样理解,其实瞬间这些灰色难懂的都非常容易理解了 。
摄影艺术赏析雏议摄影艺术鉴赏
2006-11-2 16:41:56 姜建华、蔡 林
一.摄影艺术鉴赏的概念、性质和作用
如何学会欣赏摄影作品学会欣赏是一个摄影者必修的基本功之一,只有学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由于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而且有它独特的艺术特征,从而决定了它自身的艺术规律 。摄影艺术欣赏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手法、主题思想 。面对不同题材、风格的的摄影作品时,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去欣赏它?
一,摄影艺术是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 。
因此,欣赏摄影作品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等能被欣赏者直接感观的基础要素入手 , 这些要素不仅是构成一幅作品的基础,也是欣赏者感受和认知摄影作品的艺术前提 。
二,摄影艺术也是技术与技巧的完美结合,一幅优秀的作品离不开技术与技巧的应用 。
三,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欣赏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 , 它是摄影师在艺术观、主题的指导下,根据主题创作的需要所运用的不同表现手法 。
在当今很多商业类摄影作品和艺术类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对于欣赏这两类作品,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及个人的艺术修养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个人艺术修养,从而从作品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
四,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是贯穿从构思到完成作品的全过程 , 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一般新闻类的摄影作品主题思想比较明显,风光类的作品有时候主题不是很突出,但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
总之,无论摄影艺术还是摄影作品欣赏都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学习和总结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平、形成自己独立的创作风格 。
在我们所看到的众多摄影作品中,我们不必苛求每一张摄影作品都是具有美感的 , 只要我们用自己的感情去欣赏 , 相信这些摄影作品总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