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天染:重现昔日的色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二 )


染色$天染:重现昔日的色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文章插图

叶茜《循环》
作者简介:
女,45岁。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留学法国ESMOD高级时装艺术设计学院,法国ISAL巴黎高等艺术与奢侈品文化学院访问学者。现为温大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作品简介:
作品构思:三联画面,分别感受充满想象的天空、大地、海洋的自然色彩和肌理。以天然环保、可降解染料作为色彩表现,利用手工染色的不同工艺展现出自然的染色效果,并与浸染、冲洗后自然成型的包装纸进行融合。借此呼吁当代人关爱自然,提倡环保、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染料品种:板蓝根叶发酵的纯植物蓝靛泥染料,荀子《劝学篇》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对蓝染工艺的精辟总结。《天工开物》、《本草纲目-草五-蓝》中都有提及,《唐语林》《事物记原》《潘氏纪文谭》等文献有对夹缬的记载,明代嘉靖年间纂修的《贵州通志-风土志》中亦有记载;材料:蓝靛泥2斤、艾草膏240克、生石灰100克、米酒400毫升、棉布、废弃的包装纸。
染色$天染:重现昔日的色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文章插图

朱红芳《重构》
作者简介:
女,34岁。201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随后从事非遗工作,先后跟随多位非遗传承人学习传统天然染色。
作品尺寸:240*300cm
材质:蚕丝
作品简介:
作品采用传统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制作,将传统蓝印花布图形打破重组。蓝印花布图形设计受工艺限制,通常需断刀,固经常以点线面来组成图形。《重构》共选择12种图形花板,以几何图形为主,且都是几十年的老型版纸。《重构》即保留传统纹样又打破了传统纹样的完整性,借此思考传统手工艺种的“守”与“破”,
探索创新之路。
染色$天染:重现昔日的色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文章插图

李贵泉《BOND》
作者简介:技师,有着丰富的天然染色经验
尺寸:300*205cm
染料来自原生态的植物及其废弃物,充分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创造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天然环保色素的作品《BOND》。天然染料双年展,一种汲取自然色彩的生命,连接传统和现代,从过去走向未来。
染色$天染:重现昔日的色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文章插图

染色$天染:重现昔日的色彩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
文章插图

(中国日报浙江采访人员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