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5年完成100多万字1000次修改 编剧周梅森细数《突围》创作历程

“这是我一生最想写的故事!”昨天(22日),当周梅森看到根据自己的小说《人民的财产》改编的电视剧《突围》播出后说,“写这样的故事是需要勇气的,这绝不是一部工业化、套路化创作出来的《人民的名义2》,而是藏在我心中30多年的震撼。对于我这个年龄来说,一百多万字,5年完成,这无异于也是一场战役,一场孤独的战役!”
巴尔扎克&5年完成100多万字1000次修改 编剧周梅森细数《突围》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30年两回震撼
4年前,周梅森编剧的《人民的名义》播出,火遍全国。坊间一直流传,周梅森要推《人民的名义2》,甚至在前年一次电视招商会上,耀客还宣布了剧名——《人民的财产》,大众翘首以盼。终于在本周,这部剧更名为《突围》后,与观众见面了。果然,这部剧第一天只播出了一集,便拿下了21个热搜。
和《人民的名义》一样,周梅森也把《突围》的故事安排在京州。故事中,齐本安(靳东饰)、林满江(黄志忠饰)和石红杏(闫妮饰)三位主人公都是矿难的遗孤,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被组织上安排由奚美娟饰演的角色收养,长大成人后各自走上了国企的领导岗位。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在同一时代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有人让步就有人坚持,有人妥协就有人担当,人性的暗面与光辉共存。剧中人物面临的人生抉择,就像靳东所言:“不要说是国企领导,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定也会碰到身边的亲朋好友来找你帮忙办事,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做人的原则和底线。”当然,最终一定有人在诱惑面前守住初心,忠于良知和信仰,突出重围。
故事与周梅森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1974年,周梅森高中毕业后,成了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的一名矿工。在那里,周梅森和一些同龄人成了朋友,“我认识的好几个孩子都是因为矿难成了孤儿,小的15岁,大的17岁,组织上安排人抚养他们长大,也送他们来车间学习一技之长。”当那些孩子步入中年后,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我还看到,这其中有些人在管理岗位上犯了错,被捕入狱,我再次被他们的故事震撼了。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想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但直到30年后,《人民的名义》打开了一片很好的写作领地,我才开始动笔。”
巴尔扎克&5年完成100多万字1000次修改 编剧周梅森细数《突围》创作历程
文章插图
5年来千次修改
【 巴尔扎克&5年完成100多万字1000次修改 编剧周梅森细数《突围》创作历程】那一年,筹拍《突围》前,周梅森告诉上海耀客传媒总经理吕超:“这不是《人民的名义2》,也不是案件,可能会丢失原有的观众。”吕超说:“优秀的作品不要套路!”于是,周梅森开启了一场“孤独的战役”,前前后后打磨,历时5年。
“我想把这部剧做成《清明上河图》式的作品,剧中不仅要表现国有企业,也要有中小民营企业,把当代百姓各个层面的生活用我的视角展现给观众。”周梅森说。在《突围》中,观众将会看到,周梅森以国企改革为切口,党政高官、企业高管、报社采访人员、底层弱势群体等各类人物纷纷登场,刻画出众生相。
回望这5年的创作,周梅森说:“这部剧修改超过1000次,两次重拍,费了很大劲,整个创作团队付出了很多很多。”在拍摄过程中,周梅森看到了一群优秀电视人的坚持和努力。周梅森说:“这部戏难度很大,台词量也很大,尤其是和工作相关的台词不仅量大,而且很专业。剧组中每个人都在发挥创造力,给这部剧做加法。每一个演员都为这部戏下了功夫,沈严导演也为这部戏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试想一下,如果剧本不好,导演再差一点,演员再念个‘一二三四五’代替台词,那么这个戏就没法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