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物|物候记·霜降|草木摇落露为霜( 二 )


相邻的豺群很少爆发剧烈冲突 。 在围捕大型猎物时多个豺群甚至会集合成三四十只的大群 , 形成强大的战力 。 它们喜欢在晨昏时刻用尖利的嚎叫声召集同伴 , 就像冲锋的号角 。 临时组建的“军团”成员可多达30只以上 。 到了繁殖期 , 所有的小群也会聚集到公共巢区 , 共用一套地洞系统作为“产房” 。
不过 , 对于猎物 , 豺就毫不留情了 。 豺的捕食方式与狼类似 , 多采取接力式追捕和集体围攻 , 以数量取胜 。 虽然豺的体型更小 , 长相看起来更加和善 , 但它的凶残程度与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
与很多陆地捕食者不同 , 豺并不会咬住猎物脖子使其窒息 , 而是由一只或几只豺正面攻击猎物头部 , 其它成员攻击猎物两肋 。 它们拥有弯钩状的锋利脚爪 , 攻击时能抓开猎物毛皮 , 勾瞎猎物的眼睛 。 它们还会从后方跳上黄牛等大型猎物的背部 , 并使出“掏肛”绝技扯出猎物的肠子 。
豺群攻击分食猎物的场景通常极为血腥惨烈 , 这也是其名列“豺狼虎豹”之首的原因 。
豺大胆凶猛 , 猎物种类与虎、豹等大型食肉动物重合度较高 , 这使得它们不得不面对种群间竞争的压力 , 而豺对家畜的捕猎也让它们成为人类的眼中钉 。
猎物|物候记·霜降|草木摇落露为霜
文章图片

豺群
末次冰期后 , 大约在12000-18000年前 , 全球75%的豺从其原有分布地消失 , 曾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豺群如今只剩下亚洲的种群 。 由于猎杀、栖息地破坏和传染病 , 豺的种群数量仍在大规模减少 。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豺列为濒危动物 , 估计全球只有4500-10500只 。
中国关于豺的野外观察记录很少 。 根据近10年野外调查的结果 , 只有6个省(自治区)有豺的确切记录 , 基本都环绕在青藏高原边缘 , 分别为甘肃、陕西、四川、云南、新疆和西藏地区的保护区 。 迄今为止 , 监测到的数量最多的豺群是甘肃盐池湾保护区的九只豺 , 其它大多只拍到一两只 。
国内豺群大量消失的时期约在上世纪80年代 。 除了狩猎等伤害 , 毒药和炸药陷阱对豺群的杀伤力最大 。 因为痛恨豺捕猎家畜 , 人们用猪肉、内脏等包裹炸药 , 放到豺群出没之处 , 经常导致大面积的死伤 。
此外 , 藏獒兴起与豺群锐减的时段有所重合 。 专家推测 , 豺的迅速消失可能与群发性的疾病有关 , 比如狂犬病、犬瘟热等 , 同一生境中的其它犬科动物更容易将疾病传染给它们 。 对群居的豺而言 , 一旦传染疾病 , 就不是个体死亡那么简单 。
古人曾借助观察豺的行为判断猎物是否充足 , 以取用有节 。 《汉书·货殖传序》曰:“育之以时 , 而用之有节 。 草木未落 , 斧斤不入于山林;豺獭未祭,罝网不布于野泽;鹰隼未击,矰弋不施于徯隧 。 ”
如今 , 对大多数人来说 , 行踪成谜的豺已活成了传说 。
霜降二候:草木黄落
猎物|物候记·霜降|草木摇落露为霜
文章图片

霜降的第二个五天 , 草和树叶枯黄掉落 。
“霜降杀百草” 。 在严霜的威压下 , 植物渐渐失去生机 , 满目都是枯黄凋零的草叶 。
落叶是秋季的象征 。 在从树枝上打着卷儿飘舞落下以前 , 树叶先会经历一个变色的过程 。
在春夏季节 , 树叶通常是绿色的 , 叶绿素会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树根吸收的水分结合 , 在阳光的帮助下制造糖分 , 为树木提供营养 。
到了秋季 , 光照强度渐渐减弱 , 叶绿素也随之减少 , 树叶中曾经被叶绿素掩盖的类胡萝卜素开始显现出来 。 类胡萝卜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 前者橙黄色 , 后者则是黄色 。 如果类胡萝卜素被植物中的单宁酸氧化破坏 , 叶子的颜色会变为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