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

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艺周刊》上海站负责人、「海派空间」主编:张雅歌
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观瀑图(仿郭熙笔)王品康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文/王品康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等著《中国古代绘画名品》(台湾雄狮图书公司初版1986年6月,三版六刷2005年10月)(见图一)其中47页,介绍“北平故宫博物院”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绢本,青绿设色手卷51.5X191.5公分。文字介绍中还有“全卷设色极其鲜丽,在近二公尺的画幅中,以各段山海交错的组合,呈现了北宋末全境山水的理想。”从图片看,此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系同一画卷。但规模尺寸大相径庭。实际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纵51.3公分,横1188公分。石守谦等介绍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全卷”比原图全卷,几乎短了整整10公尺,错得太离谱了。2008年后两岸开放民间旅游,友人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购此书赠笔者。当时此书出版二十多年台北故宫一直在卖,流传应该是很广的。
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图一:《中国古代绘画名品》
北宋传世山水画中,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具有如下奇绝特点:其一,规模宏幅巨制,用整匹宋绢绘制,以面积计为北宋传世山水画之冠,足有6平方公尺,几近于范宽《溪山行旅图》、郭熙《早春图》及李唐《万壑松风图》三画之和(6.5平方公尺);全卷重山复水、气象万千,景物繁密不可胜记,穷工极巧细腻精致,尽顕北宋院体极致追求自然之美画风。欣赏范宽、郭熙、李唐力作,如读唐宋八大家千古名篇,而展卷细玩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简直如读曹雪芹的红楼梦了。其二,近年大陆对唐宋宫殿遗址考古有重大进展,已知唐大明宫含元殿规模,综合宋代皇宫建筑史料,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尺寸及典型的全景式构图等诸因素分析,不能排除此图卷为北宋皇宫大庆殿巨幅山水壁画粉本之可能(详见本人《也谈山水画史重写》一文)。其三,《千里江山图》是唐宋以来绘画史上,承张僧繇、杨昇没骨山水技法大青绿长卷,极为珍稀,为中国古典色彩绘画颠峰之作。
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 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太湖渔村 王品康《千里江山图》以浓重鲜丽矿物质颜料设色,为保护画面,北京故宫博物院近70年仅展出过二次,绝大多数观众及学者只能在画册上欣赏和研究。画册清样印出后也不可能与《千里江山图》原作校对,故绝大多数画册对比原作色彩上有很大误差。失真的画册无疑会误导观者,包括研究绘画史的部分学者,他们在解析《千里江山图》技法时,会常与墨笔青绿山水技法混淆。仅以《宋画全集》为例:《千里江山图》“山石以墨笔略施勾皴,再着青绿重色,使之神彩焕发。”(张丙全《宋画全集》第一卷第二册98页―141页)(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
石守谦&海派空间 | 绘画史学者笔下的《千里江山图》
文章插图

司徒庙古柏 王品康关于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设色技法,其实早有定论:《中国美术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说明:“技法上承张僧繇、杨昇以来青绿没骨山水的表现手法,用厚重的石青石绿加强苍翠效果,水、天、树、石间用掺粉加赭的色泽渲染,勾勒为主,间以没骨法画树干,用皴点写山坡,丰富了青绿山水的表现力。” 另外,“大青绿设色,山石不见勾皴墨骨” (《中国绘画史图录》徐邦达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11月第一版)徐邦达长期担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有亲自上手研究原作机会,研究结论是可靠的。中国绘画古称“丹青”,五六千年的绘画史大部分是色彩绘画史。山水画先有设色画法,后有水墨画法,唐以后色彩画衰落水墨画兴起,但承南朝张僧繇没骨山水传统并未中断。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古典色彩山水绘画最杰出代表作品。没骨法青绿山水主要是以赭色、汁绿、花青勾皴染山石底色后罩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的画法,本质上是色彩绘画之一种,而水墨青绿山水是以墨勾皴染山石底色后罩石色的画法,这是两种不同的画法。如果以水墨技法混淆解析所有山水画,那么一千多年山水画也会变成水墨山水画史,无疑这是误区(详见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