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观汉服发展始终汉服热思潮兴起,实则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导读近年来,汉服出场率越来越高,“汉服热”的思潮也随之兴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愿意穿上汉服,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面前。从起初被路人用异样眼光看待,到现今成为国风最佳代表,“汉服热”思潮的兴起,无疑不是在用最闪耀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华夏汉文化的气度与审美。实际上,汉服本来就不止是件衣服,“汉服文化”的背后,承载的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本文将从汉服及其发展说起,展示自黄帝至明末期间、以华夏文明为中心而生的衣冠体系之美及国人思想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过渡。
文章插图
提及汉服,首先必须要澄清一个误区:汉服真的不特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自三皇五帝起至明末的四千多年以来,汉族人整体的衣冠体系。不仅如此,汉服也不单指汉民族用来御寒、蔽体的服饰,而是由衣、冠、妆容以及饰物组成的礼仪体系,其中缺一不可。汉服在不同的朝代会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与改革,实际是在见证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变迁。那么汉服最早起源于何朝何代呢?据史书记载,汉服最早出现于黄帝时期。但汉服的服饰制度趋于完整是在夏商周时期,随着朝代更迭,汉服的发展及种类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贵族与平民的服饰分化、常服与朝拜服的细细分类,都在展现其丰富多彩的多样性,陪伴了汉族人民整整四千多年。直至满族人建立清朝,汉服才退出了我国的历史舞台。
历史上对于“汉服”一词的记载,实际是极为常见的。“汉服”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汉蔡邕的《独断》中:“通天冠: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礼》无文。”其主要描写的是西汉时期的皇家服饰。可见在汉朝时期,已经出现汉服的衣冠体系。汉朝时期建立的服饰制度仍旧以“周礼”为核心,又经过汉朝时期的四书五经,逐渐确定其正统地位。实际上,在古代汉服就不仅仅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它还连接着朝代文化、礼仪、甚至社会制度,所以在看待汉服的问题上,本身就应放宽眼界,将其定义为传承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而不是简单将其定义为一件可以遮蔽的服装。
文章插图
汉服随着朝代更迭而变化,形成多种多样的服装特点,贯穿华夏历史发展史中。从侧面角度看,汉服的发展与华夏千年纺织与设计密不可分。正因如此,汉服本就应赋予更加重要的地位,更当之无愧可做“中国风”的代表。二、不同时期的汉服美汉服之所以能够被长久发展下去,关键必定在于其合理的衣冠体系。完整的汉服体制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在这个时期,汉服最标志的特点上衣下裳已经展露出来,服装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在腰间束紧,呈上紧下松的形态。商朝时期,汉服的色彩并没有那么鲜艳,大多以黑红色为主。
文章插图
到了周朝,服饰体系也被系统的规范起来。场合及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在穿戴上,也必须有所体现。在《周礼·春宫》中,有明确记载“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便其名物与其用事”,可见在西周时期,汉服的服饰体系已经十分严格。除君王外,朝中官员也需要遵循严格等级分类,对穿着进行调整。也在此时期,服饰体系中明确要求,只有一国君王才可以使用升龙与降龙的服饰纹样,可见龙纹在西周时期,就已被定为至高无上的位置。
文章插图
而后的春秋战国时期,汉服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服饰文化也随着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变化。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汉服款式中的极具影响力的深衣,它的出现,实际是汉服服饰文化发展的一大改革,成为自上衣下裳款式外的第二大重要款式——上下连裳。
- 乐·观空间@组图:“乐·观空间”首展开幕 展现“一老一小”特色文化的交融和传承
- 服饰!汉服究竟有多美!这群年轻人用11年复原200套汉服惊艳世界
- 日历|速速收藏!北京冬奥会观赛日历来啦!
- 莫言#刘禹锡参观朋友新住所,写下一首诗,充满趣味而又真诚
- |文玩手串精品:沉香手串,懂行的朋友请尽管观赏
- 观复嘟嘟#《观复嘟嘟2022》开播 马未都再续文化杂谈
- 冰嬉图&1万5千件文物上线!故宫邀观众过“云上冰雪年”
- 过街楼@万佛堂有个过街楼,写着“誓永不分爨”,为何这观念在当代是错的
- bilibili|Uzi等多位职业选手入驻B站,明星观赛团专业OB,体验高质量赛事!
- 小说$深爱沈从文的小说,细品他十句格言,文化底蕴深厚,凸显其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