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是谁_汉高祖论三杰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三杰分别是谁

汉高祖死后谁继承了皇位?汉高祖死后,其子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继位 , 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 。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与民生息的政策 , 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 ,  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 , 而设“吕太后本纪” 。
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

汉高祖是谁_汉高祖论三杰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三杰分别是谁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刘邦叫汉高祖的原因:
皇帝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祭祀时的称呼 , 庙号写在神主木牌上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商朝,盛行于汉朝 。
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例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明太祖,继承者一般称为“宗”,例如著名的唐太宗,还有皇太极被称为清太宗 。当然,也有称呼为“世祖”的 , 例如元世祖忽必烈 。庙号与对皇帝的评价没什么关系 。
而皇帝的谥号则是根据其生前事迹和功绩给予的评价,谥号往往是大臣们集体议定的 。从谥号可以看出皇帝生前的事业,以及后人对他的看法 。
诸如汉武帝 , 他在位时大举用兵击败匈奴 , 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具体解释是“威强睿德曰武”,威严坚强而睿智 。晋惠帝死后谥号为安,“好而不争曰安”,其实汉惠帝是个智障 , 但又不能直接说他傻 , 只好说他安静 , 这是留面子 。
参考资料:人民网-揭秘皇帝庙号和谥号:开国皇帝一般称为“祖”
汉高祖刘邦用的三个著名的人是谁?【汉高祖是谁_汉高祖论三杰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三杰分别是谁】韩信、张良、萧何 。
汉高祖刘邦曾问群臣:“吾何以得天下?”群臣回答皆不得要领 。刘邦遂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于三个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 , 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
刘邦以后是谁继位是刘盈继位 。
刘盈(公元前210年―公元前188年9月26日) , 即汉惠帝,汉高祖刘邦与吕后之子,西汉第二位皇帝 。十六岁时便继承皇位 。
汉惠帝即位后,实施仁政,减轻赋税,提拔曹参为丞相 , 萧规曹随 , 政治清明,国泰民安 。与民生息的政策,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他废除秦时禁锢,使黄老哲学代替法家学说,打开各种思想发展的大门,但是仁弱的汉惠帝在位期间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强势的母亲吕后手中,因此后世司马迁作《史记》时甚至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
公元前188年,在位七年的汉惠帝去世,时年二十三岁 , 谥号孝惠皇帝,葬于安陵 。
汉高祖是谁_汉高祖论三杰 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三杰分别是谁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总评
由于大权掌握在其母吕太后之手,刘盈本人既无从伸展,也无过失,因此后世大多评价汉惠帝刘盈懦弱无能甚至昏庸 。但是从性格上看,刘盈确实不强悍,从他保护弟弟刘如意个哥哥刘肥中可以看到刘盈不像他的父亲或母亲,其天性相当纯善 , 友爱他人而无害意,因而他甚苦于自己母亲的阴毒残忍 。所以当刘盈见到吕太后残害戚夫人的惨状时,悲痛大哭,后对吕太后说:“此非人所为 。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表现了刘盈在孝顺与仁爱极端冲突时的无力与无奈 。
历代评价
班固:孝惠内修亲亲 , 外礼宰相,优宠齐悼、赵隐 , 恩敬笃矣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曹相国之对而心说,可谓宽仁之主 。曹吕太后亏损至德,悲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盈刘邦有几个儿子分别是谁?刘邦在征战期间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齐王刘肥、惠帝刘盈、赵王刘如意、文帝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 。

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谁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是
萧何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 。攻克咸阳后 , 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 , 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 , 作为《九章律》 。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喜好黄老之术 。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 。刘邦死后 , 他辅佐汉惠帝 。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
刘邦主要是靠谁当上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幼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 , 直到年近中年方才娶妻,论才能、勇略他都不及项羽的十分之一,然而,在楚汉争霸的角逐中,刘邦却能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逐步增长经验 , 最终战胜了项羽,平定四海,建立了大汉帝国 。那么 , 是什么原因使刘邦最终获得成功,当上皇帝了呢?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刘邦善于审时度势,收买人心,巧于应变 。他胜不骄,败不馁,具有很强的韧性精神 。然而,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决定因素,还是在于刘邦有一套驾驭将帅谋臣的用人之术 。有几件事就很能说明,刘邦的这项长处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收获与成功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登基称帝,为汉高祖 。此时,天下初定,各诸侯臣属,都罢兵归家 。刘邦在洛阳的南宫设宴款待群臣,与臣下饮酒,纵论天下事 。他让各诸侯列将们直言不讳地说出汉朝之所以能得天下,楚之所以失天下的原因 。高起、王陵认为 , 刘邦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就在于他能够用功名利禄和物质刺激的办法来吸引臣子替他卖命,从而夺取天下 。比如大将鲸布在由楚投汉时,刘邦对他很不客气,没有以礼相见,结果鲸布懊恼得要命,悔恨得直想自杀,认为自己选错了路 。可等他到了刘邦为自己安排的住处,才惊讶的发现自己的饮食和物质待遇竟然和刘邦是一个样的,于是大喜过望,从此心甘情愿地为汉效力 。这只是刘邦用人的一个方面,物质享受对于贪图物欲的人来说,的确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唯利是图 。可对于张良之类的本身就出身贵族的廉政好礼之士而言,就并非是灵丹妙药了 。因为他们不慕名利 。然而 , 这样才华出众的人 , 也对刘邦忠诚不贰了,尽心尽力,甘愿为刘邦所驱使,这依靠的就主要是刘邦知人善用的驭臣术了 。刘邦的驭臣之术,首要的就是联系乡情姻亲,建立同乡为主的骨干队伍 。刘邦所信赖的心腹,主要是他从沛县起事时就一直追随在他左右的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审食其和王陵等人 , 以及吕雉的兄弟子侄们 。这些人到处宣扬说刘邦是赤帝之子,他斩白蛇起事是天意,再加上吕雉放言,说刘邦居住的地方常有云气缭绕,这深深地影响了沛县地区的父老乡亲 , 所以萧何等人都死心塌地地为刘邦所支使,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比如,刘邦在征战中 , 几次将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扔下不管,却被从刘邦起事之日起就一直为他驾车的夏侯婴冒死救下了 。又比如樊哙,在鸿门宴中,千钧一发之际 , 怒斥项羽,保护刘邦从虎口逃脱,也表现了自己舍生忘死,力保刘邦的精神 。这些人,是刘邦的左膀右臂,是刘邦最为倚仗的得力助手,他们也是汉朝的开国元勋,是创建和巩固刘氏汉室江山的中坚力量 。刘邦驭臣之术的第二条,就是善于扬长避短,各尽其能 。刘邦登基后,就论功行赏 。然而群臣争功 , 一年多的时间仍不能决定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 , 封他为侯 , 可武将们纷纷认为自己是最大的功臣,为刘邦披坚执锐,出生入死 , 却不如萧何这种只会动嘴皮子的人的功劳大 , 他们认为萧何只是文人 , 未上过战场 , 只会舞文弄墨,没有汗马功劳,很不服气 。此时 , 刘邦比喻说,打猎时追杀走兽的是猎狗,可发现走兽行迹,指示走兽之处的却是猎人 。现今的各位武将,都是只会追杀走兽,所以是猎狗的功劳;而萧何,是发号施令,善于发现敌情的猎人的功劳 。群臣听了刘邦这样的话,就不再争论了 。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对待智谋之士,和对待赳赳武夫,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他尊重真正有才能有实学的人 , 比如他封韩信为大将军,并且封其为齐王 。对待张良,用对待军师的礼仪,言听计从 。刘邦任用陈平时,不为谗言所动 。因为这些人所建立的,正是万世不朽的功劳 。而对于行伍出身的功臣武将们,刘邦则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物质利益需求 , 使他们甘愿为自己效匹夫之勇,因为这些武将们,攻城略地 , 驰聘杀场,只不过是一时之事罢了 。刘邦驭臣之术的第三点 , 就是他自己总揽全局 , 善于布局 , 用人不疑 。比如有一次,刘邦和大将军韩信评论诸将们的能力 。刘邦询问韩信,自己能带多少兵 , 韩信说不过十万,而认为自己带兵的能力是多多益善 。刘邦心中妒恨地说,既然你带兵多多益善,你又为什么被我擒拿住的原因 。再说,陛下靠的是君权天授,不是人力所能及也 。“君权天授”当然是迷信的说法,是吹捧之词,可刘邦善于驾驭将帅,自己可以独揽大权,分散小权,他用人不疑,能得到将士们拼死拼活的卖命却是事实 。在楚汉对峙阶段时,韩信拥兵数十万,举足轻重,可以说,他的向背决定着刘邦和项羽之间的胜负形势 。当项羽派人去说服韩信背汉连楚 , 三分天下鼎足而立时,韩信拒绝了,他说:“当初我投靠项王的时候,项王不过让我做了一个郎中的小官,位卑言轻,我的计策项王从来没有听从过;所以,后来我离开了楚国 , 投入了汉王的军中 。而汉王授给我上将军印,把数万军队都交给我指挥,还解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我,把自己面前的食物拿给我吃,又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汉王那么相信我,我要是背叛他 , 就是不义的,我就是死也不能这么做 。”从韩信的这些话中,我们很能看出刘邦取韩信于人 , 从善如流、知人善用的特点 。刘邦的知人善用,还可以从他的临终遗言中窥探 。他在临终遗言中说曹参、王陵、陈平和周勃是理想的治国人选,这也展示了他具有帝王的胸襟和驾驭臣子的才能 , 这确实比项羽高明很多 。所以,刘邦能战胜众多的敌人,最终夺得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