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老子说,当一个社会标榜美德时,不一定是好事,一定是出了问题( 二 )


03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昏乱,有忠臣。”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国家陷于混乱的时候,忠臣就出现了。
国家混乱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因此就出现了一些力挽狂澜的人,就叫做忠臣。有忠臣,必然有乱臣贼子,并且奸臣还特别多。
忠臣&老子说,当一个社会标榜美德时,不一定是好事,一定是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忠臣在和平安定的时期是不会特别显露出来,翻阅历史就会发现,有忠臣出现的时代往往是乱世,往往是出现在国家遇到危急或者国君昏庸、奸臣当道的时代。在这些非正常时代,有责任心的忠臣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为国尽忠,为国献身。
文天祥是宋理宗钦点的状元,但是他看不惯贪官污吏,因而得罪了不少官员,导致他始终被排挤。当蒙古兵打来的时候,文天祥招募兵丁跟蒙古军作战,而奸臣不支持他还使绊子,致使文天祥经常打败仗,最后兵败被俘,在被押解途中,他写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他一生的写照。
元朝统治者想要招降他,一直拖了三年没有杀他,大家都劝文天祥投降。文天祥说:“我们知识分子一辈子学的是什么?是忠义啊!”他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从容就义。
至今人们依然对文天祥充满敬仰,是因为他的忠诚品质难得可贵。面对外族入侵,皇帝身边围着大量不干正事的奸臣,才凸显出文天祥这个忠臣,如果每个官员都像文天祥这样为国家献身,那么他还突出吗?
忠臣&老子说,当一个社会标榜美德时,不一定是好事,一定是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危难之时,出现了这样彪炳青史的忠义之臣,这是国家的幸事;然而,这又象征着国家的衰微,官场的污浊,又是一种不幸;更不幸的是忠臣的结局一般都是死亡,历史上“文死谏,武死战”的说法,文官因劝谏国君而死,武官战死在沙场上。
如果国君不昏庸,把国家治理得富裕而强大,哪里会有内忧外患?哪里用得着忠臣去献身?
结束语
老子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揭示出一种社会现象,就是当一个社会特别强调什么,就表明特别缺失什么。老子认为,仁义、孝慈、忠臣都是世道混乱之后的消极产物。
人们自觉做到仁义、孝慈、忠臣时,就像人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处于空气之中不觉得空气的重要,这才是一个正常社会的常态。
忠臣&老子说,当一个社会标榜美德时,不一定是好事,一定是出了问题
文章插图

大道盛行,是因为人们讲仁义,安分守己,不争不抢,不做违背仁义道德的事情。
家庭和睦,是因为父慈子孝,一家人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国家长治久安,是因为有名君名臣,从上到下都尽职尽责,把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国泰民安。
一旦整个社会不讲仁义,父不慈、子不孝,官员不恪尽职守时,社会、家庭、国家陷入混乱的状态时,才会显现出仁义、孝慈、忠臣这些优秀品德的可贵。
等到反复强调人要仁义、孝慈、忠臣的时候,说明这些现象变得越来越稀少,成了社会的稀缺品,仁义、孝慈、忠臣就显得如雪中送炭。这种现象的出现,正是大道缺失之后的一种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