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山东实践”( 二 )


章丘区以文旅共生共融理念,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村。聚力打造“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区,实现章丘旅游发展的蝶变。
黄河入海口垦利区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核心,通过“旅游+农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模式,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休闲度假城市。
山东路径:以优质业态转化黄河资源
黄河文化精品旅游带的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在新业态。山东沿黄各县区市在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过程中,在业态创新层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黄河流域&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山东实践”
文章插图
济南宽厚里 摄影:李锋
历下区立足破题老城保护,探索旧居改造、历史风貌区保护与全域旅游相结合的城市有机更新路径。长清区新建济西国家湿地公园、大峰山省级森林公园,引进华谊兄弟电影城等新旅游业态,策划了6条精品旅游线路。
黄河流域&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山东实践”
文章插图
华谊兄弟(济南)电影小镇 来源:华谊兄弟(济南)电影小镇
泰山区打造“景城一体、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孟子故里”邹城市,则走出了一条以研学旅游激活文化资源潜能的创新路径。泗水县选择了以生态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业态升级之路。“孙子故里”惠民县深入挖掘兵学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古城文化、生态文化等资源,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江北水城”高青县通过把黄河文化的“静态展示”打造为“活态传承”,实现黄河文化与景区景点的融合发展。
山东经验:新业态是黄河资源的“转换器”
山东黄河流域全域旅游发展的成果及经验证明,唯有新业态能够发挥出“化腐朽为神奇”新动能,黄河文化旅游带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高质量的融合业态兴起。
生态转换,打造优质的生态背景。齐河县秉承“先造环境再造城,先导功能再开发”的发展逻辑,着力打造城景融合、风景如画的生态长廊;章丘区把保泉与水网水系建设紧密结合,为社会经济发展构筑绿色底蕴;淄川区投资15亿元,实施“一山两河”生态治理系列工程;垦利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黄河湿地生态成为垦利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和生命线。
文化转换,创造优质的文化场景。激活文化资源,为山东文旅开创了新的增长极。曲阜市构建从“三孔”拜孔到尼山“学孔”再到慢城“儒客”的贯穿南北的儒家文化深度旅游大格局;青州市将古城景区打造成非遗文化交流平台;泰山区以“泰山吸引人、泰城留住人”为目标,提升泰城夜生活品质,推动夜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都在积极挖掘文化资源,通过“景区+节庆”“景区+演艺”“景区+博物馆”“景区+民宿”“景区+研学”“景区+展会”等实现优化组合,业态创新;积极挖掘“非遗”资源,通过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庆、非遗+美食、非遗+营销等手段,让非遗资源重获生机,以文创为核心体验的景区和商业街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城乡转换,经营优质的生活美景。老城区和新农村,从幕后走向台前,从被遗忘的角落走向新的体验消费中心。历下区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发展“文旅+工业遗迹”,全面推动老济南古城蝶变成多层次、立体化、沉浸式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台儿庄区明确 “一核、一带、一环、多点”发展布局,成功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国家级园林城市,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淄川区实施美丽乡村三级联创、乡村振兴、“五通十有”工程,以点串线、以线带面,整建制打造乡村旅游“财富聚宝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