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平仄基础不讲,只讲成诗的三个过程,掌握后诗词创作再无奥秘
朋友们或许会很奇怪,诗词创作最紧要的第一步是什么,平仄吗?绝对不是,这只是最基本的基本功而已。只要有个小学毕业的语文水平,找一本诗词格律书翻个一两天,足以了解平仄,剩下的就是填字游戏而已。至于这种书在网上太多,可以购买实体书,比如王力的、启功先生的等等,也可以网络平台上搜搜这方面知识就可以了。
本文所要讲的是提笔写诗的成诗过程,而非讨论这种基础知识。只懂得平仄格律,未必能很好的写一首诗。毕竟,成诗才是最关键的技术。归纳起来,需要掌握好三个步骤,写诗其实不难。
立意,拍摄,剪辑,一首诗的形成无非就是这三方面做得如何而已。
文章插图
为何立意是第一步?首先你提笔时候,或者想写诗词的那一瞬间,肯定会有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思想。这种感觉,必须很清晰地提炼出来,形成一种中心。也即小学语文课经常要学生归纳的中心思想一样,诗词落笔前也必须明确自己的中心思想,不明确,那么这首诗很可能会给读者无所适从的感觉,那不行。
明确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接下来就是选取能够表达这种意思的景物片段,也即诗词术语所说的意象。这时作者手里的意象构成,就像一位电影导演在拍摄电影。能否拍取色彩饱满、表现有力的画面,然后通过剪辑巧妙组成一个围绕中心思想的视觉系统输出,关乎到诗词质量的高低。
文章插图
意象画面做好了,那么还不算完成。因为一部电影一个故事,只靠零碎的片段,还不足以完成导演要表达的意图。必须将这些意象画面进行剪辑、合理拼接,才能构成完成的脉络呈现给观众或者读者,他们才能从中感受到你要表达的意思或者情感。
一首诗词的创作过程就是这三点,看起来很简单。但要做好,在这每一点上必须下功夫去琢磨。过程人人都知道,但是有的人做出来就是能触动人,有的人做出来就是给读者观感不好。每个过程技巧有高低与熟练不同而已,须多练习,熟能生巧。
文章插图
以一首喜闻乐见的小诗来分析这三个过程,看看大诗人是如何做这个导演的。
李白的《静夜思》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五岁小孩子也能背出来。这首短短二十个字的小诗,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很小镜头,但这个镜头却足以给读者一种很深的感染力。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写这首诗时也许是不假思索,但是他当时的感慨必定就是想故乡了。眼之所及,情之所至啊。眼前看到的景物触发了他的情感,他的情感就将眼前的景物组成画面表达出来,所有成了这首诗。
这首诗在文字上无过人之处,但是其在镜头的选取与剪辑组合后能引起读者共鸣。作者在他乡夜晚孤寂一人,那么他的思,就是他的立意“思乡”。
文章插图
立意有了,那么在这种氛围与思想下,眼中不可能看到很欢快与热烈的事物,比如大红大紫。所以他选取了明月光,这种清冷的意象,还进一步的深入比作霜,更见凄凉。镜头选取,围绕着这种氛围与中心思想。而三四句的“举头”“低头”也是拍摄的一种画面,一会举头一会低头,他在想什么呢?这种镜头也是围绕着表现孤寂一人来展开的。如果不是孤独,不至于一个人有这种动作。而且这种动作会营造出一种无奈之感觉。
- 杨晓通&“当代女马可·波罗”意大利文讲述侨乡浙江瑞安非遗
- 打击乐&戏曲、交响乐、打击乐、古琴 中山公园音乐堂10场演出欢度春节
- 园林&从王安石到陆游的诗句只过了一百年,扬州却成了宋金两重天
- 错换人生&谁家子弟谁家院,“错换人生”DNA再掀波澜
- 王之心&四本开局就惊艳读者的小说,一看书名就想入坑,书荒的你值得拥有
- 和尚&司马迁记载奇案:和尚巧遇命案无辜被冤,县令发现破绽智破命案
- 异途&庞大的反精英阶层让王朝由腐朽走向毁灭
- 船夫&新科状元乘船回家,船夫随口说出一上联,状元却至死都没对出来
- 玉真子&金庸《碧血剑》八大顶尖高手排名,何铁手第八!
- 冬奥&青年艺术家走进怀柔山村送春联写福字,冬奥元素融入乡村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