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将世界的丰富性寓于语言之中,林白最新长篇小说《北流》出版( 二 )


陈晓明和林白是同代人、同龄人 。 《北流》的第一句话“从时间中来 , 你自灰烬中睁开眼睛” , 让他感到特别震撼 。 他说:“林白写的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 , 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像植物一样生长过 , 像植物一样扭曲过 。 ”《北流》里的南方植物总是生长得那么那么怪诞、茂盛 , 茂盛得几乎接近一种病态 , 陈晓明觉得它“把生命写成了在时间中涌出来的一种植物的状态 。 ”
“林白说话总是仿佛有一种难度 , 因为她总是要找到一种表达的准确 , 在她的方言 , 在她的准确性 , 和这么一个公共空间中 , 她总是找不到她恰当发声的那么一个位置 , 发声的点 。 这样一种困难使她的写作变得无比宝贵 , 她用黑色的文字落在纸上 , 创建她生存的空间 。 林白让我感到了我的存在 , 她写出了我生命的那种剩余的意义 。 ”陈晓明表示 。
生活|将世界的丰富性寓于语言之中,林白最新长篇小说《北流》出版
文章图片

批评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
批评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孟繁华说:“林白首先是用小说同家乡对话、同时代的对话 , 特别是同各种文学观念的对话 。 ”他指出 , 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北流》 , 林白有了更广阔的视野 , 对小说现代性的追求锲而不舍。 《北流》的气质是现代的 , 根基却是细节的胜利 。 “这些细节包括李跃豆的辞典 , 那里跃然纸上的几乎都是生长着、腾越着充满勃勃生机的植物和事物 , 特别是北流的吃食是冒着蒸腾热气 。 ”
孟繁华说:“北流虽远 , 但一切并没有远去 , 北流一直是讲述生活中的一部分 , 不经意间 , 边地风情和日常生活扑面而来 , 因此这是一部整体模糊、具体真实又清晰的小说 。 多年来 , 林白就是这样极其暧昧地站在文学前沿 , 她说了什么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她用极端化的个人姿态曼妙又欲说还羞 , 有了林白 , 文坛便更加的生动 。 ”
生活|将世界的丰富性寓于语言之中,林白最新长篇小说《北流》出版
文章图片

批评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
批评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贺绍俊提到《北流》这部小说采取了后现代式的“麻花结构” , 以一首长诗作为引子 , 正文又由“注卷”“疏卷”“时笺”“异辞”“尾章”“别册”等部分组成 , 其中还镶嵌有“李跃豆辞典”和“西域语辞典” 。 这种结构打乱了时序 , 让多种主题弥散开来 。
他说:“林白写《北流》的时候 , 她与历史和世界已经达成了某种默契 , 假如说她以前的‘自恋式’写作 , 是一种跟外在世界进行对抗的方式进行写作的话 , 写《北流》是与历史和世界已经达成某种默契 , 在这部作品中实际上把她所思考、所观察、所体悟的一切都和盘托出了 。 ”
贺绍俊认为 , 林白在《北流》里完整地呈现了自己的世界观 , 而林白的世界观最成熟最鲜明的标志就是她对语言的深刻认识 。 “在她的描述下 , 北流之所以显得那么强悍、那么有趣 , 那么生机勃勃 , 都是与北流人说一口流利的方言有关 。 有了生动活泼的方言才有这样独特的北流小世界 , 才构建起北流的独特品质和北流人的特性 。 ”
林白的叙述似乎在传递这样的意思 , “世界的丰富性是存在于语言之中的 , 语言又把这种丰富性移植到人的精神层面 , 从而使人变得丰富起来” 。
生活|将世界的丰富性寓于语言之中,林白最新长篇小说《北流》出版
文章图片

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福民
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福民说:“林白的生命气质一直有抓大地的 , 不屈不挠的生命意志来自于土地 , 来自于亚热带那种疯长的、从来不曾熄灭的生命火焰 。 她给我们奉献了一个带有原始性的 , 同时带有暧昧性、有驳杂的 , 与这个世界进行对话又分裂的丰富的世界文本 , 这就是一个作家惠及读者的地方 。 《北流》是我们当下精神质量上、写作质量上极为重要 , 而且品质极高的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