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孟渤|在蛋壳上雕刻!济南有个艺术老顽童,半路出家已成非遗“双料”传承人( 二 )


一枚鸡蛋一个地球
接触刻瓷几年后 , 单孟渤加入了山东省刻字艺术家协会 , 在协会里认识了一位能在红皮蛋壳上雕刻的会友 , 瞬间就对这种新奇的雕刻方式产生了兴趣 。 简单请教一番之后 , 单孟渤又回到家中开始研究蛋雕技术 。
蛋雕需要的工具很简单 , 一个蛋壳 , 一把刻刀 , 就可以展示出世间万物 。 工具简单 , 过程却并不轻松 。 由于蛋壳很薄、易碎 , 所以在上面雕刻的每一笔都需要很高的稳定性 , “如果手不稳 , 稍微一抖 , 蛋壳就很容易碎 。 ”单孟渤告诉采访人员 , 他刚上手的时候刻了近10个蛋壳 , 才完成了一个成品 , 单老家里有一个柜子里都是做坏的蛋雕残品 , 其中有不少接近完成的 , 最后手一抖就刻坏了 。 “蛋雕玩得就是‘心跳’ , 有一丝差错就坏了 。 ”单孟渤老人笑着说 , “那天一个没注意 , 小孙女跑进来给我捏坏了好几个 。 ”
在众多蛋雕作品中有一个格外引人注目 , 表面上看是一个普通镂空雕刻蛋雕 , 但仔细看会发现通过表面镂空的孔洞 , 内部还有好几层镂空蛋雕 , 整个作品像是一个套娃一样 , 这是单孟渤的一门绝技 。
蛋雕和刻瓷 , 一软一硬截然不同的两种艺术 , 在他手中被刻画得出神入化 , 令人叫绝 。 2015年单孟渤加入世界蛋艺术家协会后 , 将自己的蛋雕照片发到网站上 , 引起了不小轰动 。
人老心不老
单孟渤家里摆着上百件艺术作品 , 其中不仅有刻瓷和蛋雕作品 , 还有书画和葫芦雕刻等其他作品 。 一进门的两幅银色的画作引起采访人员注意 , 作品中银光闪闪的关公和秦琼 , 身骑骏马手持兵器如门神一般悬于墙上 , “你猜猜这是什么做的 。 ”单孟渤笑道 , “这其实是两个易拉罐做的 , 算是一种铝箔雕刻画 。 ”
几十年来单孟渤尝试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艺术形式 , 多种形式融会贯通 。 “前几年在手机上看到这种铅笔雕刻 , 就想着自己尝试 。 ”单老拿出几个盒子 , 里面竟是一根根铅笔 , 令人惊叹的是铅笔芯被雕成了各种形状 , 甚至有一根被做成了可以活动的锁链状 。 “这东西太难做了 , 前两年我还能做 , 现在年龄大了做不了了 , 眼看不清 , 手也控制不了那么细了 。 ”单孟渤叹了口气 , “不过最近我又迷上了彩铅画 。 ”单老的彩铅画可不是小孩子画的那种儿童画 , 他的画属于超写实彩铅画 。 画中小猫咪的毛发清晰 , 眼神清澈 , 不仔细看都会以为这是照片 。
“这些年我一直没有停下艺术创作 , 也一直学习新的艺术类型 , 总有新的艺术能够吸引我 。 ”单孟渤说 , “做我们这行也得跟随潮流 , 像这刻刀 , 我现在用的就是电动的 , 效率高了不少 。 ”单孟渤虽然做了几十年传统雕刻 , 但也不拘泥于传统 , 勇于创新 , 追随潮流 。
在艺术创作之外 , 单孟渤也不忘传播非遗文化 , 身为济南市刻瓷和蛋雕双项非遗传承人 , 他经常走进社区和校园讲课 。 古稀之年的单孟渤 , 有徒弟十几人 , 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的徒弟都有 。 不仅在国内 , 单孟渤的艺术作品也传到了国外 , 他本人也到韩国、泰国、美国等地去教课 , 弘扬中国艺术文化 。
对于未来 , 单孟渤有自己的想法 , “我今年已经72岁 , 我不知道我还能再刻几年 , 现在眼睛和身体都不如以前 , 我想多培养出一些学生来 , 将我的技艺传承下去 , 不能让这些艺术失传 。 ”同时 , 他也希望不管是刻瓷、蛋雕 , 还是其他的一些非遗技艺 , 能够传承下去 , 发扬光大 , 走出国门 , 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中国的手工匠人是多么厉害 , 中国的传统技艺是多么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