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_写一篇给朋友描述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内容写一份观后感 。历史将记住这一天 。在北京时间2013年6月20日,神十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为大家进行了太空授课 。整个授课持续时间约为40分钟,聂海胜辅助授课,而张晓光则担任摄像师 。这是我国前所未有的一种尝试,许多网友纷纷表示观看后心中感触颇深 。我也一样 。
在此次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可爱的航天员们为我们展示了五个实验,主要是让为了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在微重力环境物体运动的特别 , 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并且对质量、重量、牛顿定律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观看后我觉得特别有趣 。
第一个实验是测量质量 , 所使用的器具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所制成的质量测量仪 。到底该如何测量呢?我仔细观看了实验,并且听了解说 。原来,物体受到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测出物体的质量 。
第二个实验是单摆实验 , 主要步骤是:将支架固定后,在摆轴的前端我们可用一根线拴住一个小球,接着将球拉高到一定位置后松手 。如果是在地球上,这时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说小球会左右摆动 。但在太空中你猜怎么着?原来小球在那个高度静止不动了!想要它动该怎么办呢?这时,王老师给了小球一个推力,可爱的小球就傻乎乎地围着摆轴做圆周运动了!
第三个实验的道具是我们小时候最爱的玩具之一——陀螺 。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把静止的陀螺悬浮在空中,然后给它一个干扰力,这时笨笨的陀螺就会开始做翻滚运动,轴向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但若是先让陀螺旋转,再给它干扰力,此时它就不会翻滚了,而是向前行动 。真是有趣啊 。听说天宫里的很多设备就是利用陀螺组合来定向的呢!原来 , 小小的陀螺背后也蕴藏着这么丰厚的知识?。?br />第四个实验是水膜实验 。这根我们所说的面膜差太多了 。在这里我们可用到两个道具——一金属圈 , 一个水袋 。首先,把金属圈轻轻地放入水袋;接着,将金属圈慢慢地抽出 。好了,等待奇迹的时刻到了!抽出后的金属圈上会形成一个大大的水膜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一切都归功于——失重!
第五个实验是水球试验,也就是王老师将红色液体注入到水球中,而红色会在水球里慢慢地散开 , 最终形成一个大大的红色水球 。
其实航天员聂海胜也向我们展示了悬空打坐、量体重等一系列的实验,令人同样觉得不可思议 。
如今,我们都在谈论“中国梦”的实现,我相信,能够让神十飞向太空的国家,也最终能带领我们向更美好的“中国梦 太空梦”等梦想的实现而前进!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太空授课观后感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 , 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在神十飞船中举行,我们全班同学都在学校的演播大厅里观看了这次太空授课,
神十飞行中进行的太空授课将通过天地互动的形式展示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女航天员王亚平将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老师” 。授课内容主要是使青少年了解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了解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航天员将进行在轨讲解和试验演示,并与地面开展双向互动交流 。
在太空世界就已经和地面上大不同了,那么,在太阳系、银河系、宇宙中还会有多少颠覆我们在地面上的既有思想观点呢?或许是整个颠覆也未可知 。所以,我们要有这个观点,既要坚持原则,又不可顽固不化,不知变化 。切不可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思进取,顽冥不化 。
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 。。。速度“大家好!我是王亚平,本次授课由我主讲 。”当神舟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从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太空中传来熟悉的问候时,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报告厅里爆发出热烈掌声 。作为太空授课的“地面课堂”,330多位师生在这里亲身经历与神十航天员天地连线 。
在天宫一号实验舱里,指令长聂海胜当起了“助教”,负责配合“主讲”管理教具,维护课堂秩序 。航天员张晓光担任摄像师,他要先用束缚带把自己固定在舱壁上,再用手持摄像机保持长时间稳定拍摄,才能把精彩图像传回地面课堂 。这别开生面的一堂课时时爆发出惊呼声和掌声,让师生们兴奋不已 。
“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我们个个都像武林高手,在生活中你们都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重量呢?”在聂海胜演示失重环境下的“悬空打坐”、“大力神功”后,主讲教师王亚平开始了第一个演示实验太空中如何称重 。启发式提问引来地球上的教室里学生高高举起手臂 。
“在家时我用电子秤测量体重,测量大物体时可以用曹冲称象的办法测量物体质量 。”“称重的方法有三种:中药房里用杆秤 , 买菜时用托盘秤,在实验室用弹簧测力计 。”学生们的回答不仅让太空中的老师频频点头,也让现场发出热烈掌声 。
在全国数千万名师生的注目下,王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小球在太空中的单摆运动和圆周运动、高速旋转的陀螺旋转、神奇的水膜试验、液体表面张力能使水膜变“魔法水球”,这些都让学生们觉得分外神奇 。
13岁的人大附中学生徐海博幸运地在课程中获得了提问机会,他关心的是太空中的上下方位问题 。王亚平在指令长聂海胜的帮助下表演了一套“杂技”动作,分别进行了悬空横卧和倒立,并解释,“航天员在太空中无所谓上和下的方位区别 。不过 , 为了便于工作生活,航天员们为天宫一号人为定义了上和下,把朝向地球的一侧定义为下,并专门在"下方"铺设了地板 。”
徐海博对这样的回答方式非常满意 。他告诉采访人员,为自己能亲身参加中国第一次、世界第二次太空公开授课并提问感到自豪 。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他更关注王老师讲述的失重环境为人类造福的例子 。在失重环境下 , 人们能够获取结构更加均匀完整、尺寸更大的半导体晶体,有利于开展材料学基础性研究,优化和改进地面生产工艺 。失重条件下冷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会大大提高,可以应用于高精度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些都让他增添了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 。
王老师的讲解风趣也让课堂笑声不断 。“如果诗仙李白在天宫里生活 , 大概就写不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名句了,因为,失重环境下水不可能飞流直下 。”“同学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
史家小学四年级的邱甜获得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她一连串问出,“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与地面有什么不同?星星会闪烁吗?能看到UFO吗?”
王亚平微笑着一一作答:“透过舷窗,我们可以看到美丽色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我们没有看到过UFO 。由于我们处在大气层外,没有大气的阻挡和干扰,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会闪烁 。同样,由于没有大气对光的散射作用 , 我们看到的太空不是蓝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 。另外,我要告诉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们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为我们每90分钟绕地球转一圈 。”
邱甜告诉采访人员,她还没有开始学物理 , 但通过这堂课她对失重、牛顿第二定律、水的张力等有了难忘的记忆,她也特别喜欢“漂亮、聪明的王老师”,由此萌生了去当航天员的理想,如果不能实现她也愿意做个传播知识的老师 。
学生们的问题还有很多,“航天员老师,你们在天上的生活用水是从地面上带到天宫一号去的吗?可以循环使用吗?”“您能看到太空垃圾吗?天宫一号是否有应对太空垃圾的防护措施?”“请问你们在太空中采取哪些措施对抗失重对人体的不利影响?”航天员们一一作答,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开启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之门 。
人大附中物理教师宓奇主持了整个课堂,当被问到如何评价太空同行的工作时,他说,“演示实验清楚,动作到位,传达的信息、概念非常清晰,航天员们给教师们作了很好的榜样,这堂课录像可做示范课程 。”
王亚平太空授课有什么意义?神十飞天 , 太空对接 , 美女航天员王亚平作为中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太空科学知识 , 她铿锵有力的声音透过云层,传递到全国乃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地球母亲也不禁为之震撼 。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伸出了橄榄枝 。
其实,太空授课并不是我国航天员的首创 。早在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就曾经制定了“教师在太空”计划 , 女教师考利夫被幸运选中 。然而,事与愿违,不仅考利夫没能顺利实现太空发声,就连“挑战者”号因意外爆炸,成为了太空实验的牺牲品 。时隔21年之后 , 美国教师芭芭拉·摩根再战太空,并在“奋进”号内讲授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太空第一课” 。尽管整个过程只有短短的25分钟,但是,它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人类太空旅程的新篇章 。此次,王亚平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杰出代表,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 。
师者 , 传道授业解惑也 。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 。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王亚平的太空授课,王亚平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她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 。然而 , 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 。而我们也期待神舟十号的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 。
扩展
决定欧洲在世界格局中地位的根本因素?

王亚平太空授课里面的物理现象及对应原理失重现象:物体在引力场中自由运动时有质量而不表现重量或重量较小的一种状态,又称零重力 。失重现象主要发生在轨道上或太空内或在其他一些不正常情况下的(远离星球或大重量物体)处于引力平衡点的零重力的环境下,这种现象应被称为完全失重 。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失重(假如说地球重力消失了,那么人只要轻轻一跳将会向着一个方向永远飞行下去) 。
凸透镜成像:emmm我记得王亚平拿个勺子一样玩意呈现自己倒着的样子,凸透镜是折射成像,成的像可以是正立、倒立;虚像、实像;放大、等大、缩小 。对光线起汇聚作用
液体表面张力:【内容:把铁环插入大口杯中又拿出来时,水没有像在地面上时沿铁环边缘向下流 , 而是形成一个异常牢固的大水薄膜紧紧地粘在环上 , 航天员拼命摇动 , 向它吹气,甚至在它上面画画,都没有使它破碎 。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 。】←分子间相互吸引力
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作了哪几个实验【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_写一篇给朋友描述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质量测量
1.怎么在天空测量物体的重量? 质量测量仪—— 牛顿第二定律.
单摆运动
2.太空物体振动频率与质量关系同地面一样.
3.太空单摆运动的初速度很小会也造成小球圆周运动;
4.太空上下的方位感?人工定义上下,朝向地球为下;
陀螺运动
5.陀螺定轴原理.静止陀螺受干扰力翻滚向前运动,轴不固定,旋转的陀螺定轴性旋转向前运动,轴向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