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山》观后感[《冷山》观后感]
冷山,一座美丽的山峰 , 一处美丽的风景,《冷山》观后感 。却不知为何这样的美景要叫这么一个冰冷的名字 。
“冷山” , 从名字里透出的荒凉,沿散至终 。所有拥有着美好回忆与希冀的地方仍然冰冷,即使所信仰的天堂已然破灭,却还是因为信仰和希冀所存在 。
我们所失去的将一去不复返,大地满目疮痍,鲜血流满成河 , 心灵饱受创伤,唯有让往事在心中沉寂 。云散终会日出,战争会结束,那些记忆也会跟着战争结束——所有人都必须为不得不开始的战争勇敢站起来 。
《冷山》,一部野心勃勃的电影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这是一段令美国人始终难以抒怀的岁月 。内战,总是会从各个方面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留下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但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不同,好莱坞影片极少对南北战争交战双方进行道德、正义上的评判,更多的是对战争的残酷性本身、战争对人性中“恶”的张扬进行展现,甚至很多影片在情感上倾向于贵族气更重的南方,这种反思情结到也算是个有趣的现象 。
《冷山》是根据美国作家查尔斯·弗雷泽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导演安东尼·明格拉用史诗般罗曼蒂克的拍摄手法,造就了这部描写南北战争作品的磅礴大气而又悲天悯人的风格 。
《冷山》的风格是带有诗意的悲天悯人,展现了战争中人性的美丑,于传奇经历中体现人生真知:一种对生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批判与反思,并没有刻意表现的痕迹 , 它更多地是借助于不动声色地叙述 , 但正是在这种看似平静的不动声色,让观众更强烈地体会到冷静的镜头与骇人心魄的画面之间的巨大反差,在心灵上产生骇人的震骇力量,让观众久久沉浸在白色的重山压迫之下的巨大伤痛之中 。
这到底是纯粹的爱情还是通过所谓的爱情展现更深更隐晦的一层东西 。必竟爱情比较显性,用之来说事比较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共鸣 。我认为:个人感觉,信念,才是影片的真正主旨 。
是什么支持妮可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是什么支持裘德洛拔山涉水 。是一种信念,是没有实体、无法触摸的信念 , 它虽然无形却无比强大,它支撑着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生活 。看起来好象是那深深一吻、深深的思念、深深的爱情 , 支撑了两个人渡过几年的艰辛和痛苦 。其实这不是亲吻的力量,亲吻仅仅是一个仪式、一种符号 , 背后弥漫着宗教般的坚定信仰 。这种信仰并不是针对爱情本身,而成了一种生存的必需品 。说到底 , 是为了给自己活下去找到一个理由 。人也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仅仅是象葛优在《活着》中所说的活着的理由就活着 。片中保安队变态般积极地到处捕杀逃兵 , 与其说是邪恶,不如说是敬业,那也是对他自己生命意义的一种追求 。
无可否认,影片带有一种强烈的反战情绪,一种基于人性,基于作者对战争以及战争的创伤的深入思索和理性批判的情绪 。但与其他反战影片不同的是,《冷山》的反战主题并没有通过众多的血腥战场与伤员来阐释 , 虽然《冷山》的一开场就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破坏力与巨大震撼力,但《冷山》的战争意蕴,并不是通过反复的无止境的战争镜头的重复运用与血腥的视觉刺激来实现,而是使每一个镜头都留下战争的痕迹 , 使战争的创伤渗透到生活的每一处角落,令人无法呼吸,令人时刻都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悲伤与痛苦——一切的美好在战争的铁蹄下破碎,人性的丑恶 , 毫无忌惮的张扬在阳光下,阴暗而刺眼;是以一种诗意般的悲伤与忧愁 , 于简单的生活中去展现人性的善与恶,于平静的叙述中蕴涵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反战的主题通过受战争影响的人以及因战争而改变了的人生来集中展现,使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因战争的爆发,而彻底激发出的人性的残忍、虚伪,这样的冲击更为深刻而震撼,观后感《《冷山》观后感》 。而从深层次的意义上看,《冷山》向观众展示的 , 是战争状态下普通人的绝望与无助、对他人生命的漠视,以及自我命运的无从把握 。
毫无疑问,本片的反战意图非常明显,以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的转折来表现战争的残酷 , 这在男主角的戏份上表现的比较直接,开篇,战场的惨烈,士兵生命的渺小无常,主人公逃亡中经历的事件,导演表达了战争对人性的扭曲和回归,对命运的抗争和屈服 。从牧师这个角色设定,可以看出:信仰遇到生死抉择,人性更容易显示出自我保护的本能 , 信仰的作用瞬间消失 。另一方面,牧师对于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有一个调和缓冲的作用,不仅仅是对比 。爱和信念比虚幻的信仰更具有使人坚守的力量 , 而牧师也不是一个反面角色,只是芸芸众生像的一个反映,在某种角度上 , 可以是他有一种乐观面对的行为意识,但更多的是迷失和沉沦,至少我们在有他的段落不会感到压抑 。与之相对的是救助英曼的印第安老太太 , 她所居住的地方被描绘成世外桃源般的一方净土,令人心生向往,她的与世无争象征着人类心灵中与暴力共存的和平愿望 。同样 , 设计陷害英曼的一家人和波曼饰演的年轻妈妈也带有明显的对比之意 。
艾达方面,体现的是坚守和转变 , 为了生存的转变,为了坚守的转变 。露比的出现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她是一个外表粗疏,内心感性而且聪明可爱的角色,她的到来为艾达带来了继续守望的信心与希望,是导演褒扬的 。两人互相扶持慰藉,露比坚强乐观面对残酷现实的抗争精神感染激励了艾达 。艾达也在悄然改变着露比,将其埋藏于心底的善良唤醒,两人的沟通是心灵层面的 。如果说英曼体现了男性的执着勇敢,女性特有的隐忍豁达属于艾达 。
在人物刻画上,英曼是内向和稍显被动的 , 在经过刻骨相思和百般磨难和艾达重逢一刻,见对方没有认出自己,黯然转身 。我
感觉这是感情表达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的一个细节,英曼一直不敢奢望艾达对自己的用情之深,患得患失 。艾达更加主动,如果不是这样,恐怕这段美丽的一见钟情会无疾而终 。
影片通过开场英曼战场上的回忆,用倒叙的手法,再现他与艾达之间的唯美爱情,而以英曼回家途中的种种历险和艾达的所见所闻的两条明线 , 相互交错补充,把人性中兽性的一面暴露出来:疯狂洗劫普通百姓的联邦骑兵,血腥追杀逃兵的南方土匪,如土匪一般无恶不作、烧杀抢掠、滥杀无辜 , 漠视普通人生命的南方兵 。
影片的节奏舒缓悠扬,悠闲的长镜头 , 似乎并不急于将所有情节都推向高潮,情节的发展平淡而有意味 , 将发生在英曼与艾达身上的,一点一滴娓娓道来 。而英曼与艾达之间的联系,永远只是靠彼此眼神流露的深情来维系,独自承受着生活的重压 。
英曼与艾达的爱情,这是怎样一份含蓄而美好的相恋:局限于他看到她的第一眼就向旁人打听起她来;局限于他为了她的一句话做了她想他做事;局限于她远远路过他时为他弹奏的那一支曲子;局限于聚会上她拿着盘子做借口到窗外跟他谈话;局限于战争在他们还没来得及相爱之前就开始;局限于他们互赠的照片和一个临行时仓促的吻 。
离别的吻痕,永久的缠绕在他们之间 , 也维系着他们的爱恋,在面对无法预知的命运,面对看不到尽头的恐惧与孤独时,他们,用彼此的爱来支掌自己——他独自一人在这个世界上空虚落寞得太久,是她充实了他 。
只是,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是分开的,爱情开始的时候他们也是分开的 , 人性的异变从也这里开始 。他的异变直接来源于战争,被杀戮、死亡、恐惧和本能促成,引致爆发的却是无望中的一封思念的家书 , 他逃亡了;而她的异变也来源于战争 , 被窘迫、无依、饥饿、和守望促成 , 引致爆发的是一个干练泼辣的农家女,她自立了 。
注定要守望,注定要逃亡,所有的一切,注定都无法圆满——英曼必须面对死亡的现实而艾达的守望终无圆满的现实 。于是短暂的美好变成了永恒,即使只有那么一次相拥而眠,即使她自那口井中早已看到了他和她的结局,都是永恒的 。
但是我想当艾达看到古井中,慢慢走来的那抹坚定的身影时,此刻她是最幸福的 。因为爱 , 因为对生命的眷恋,因为对和平的坚守 , 无论在怎样艰难的岁月里 , 这份珍贵的信念,都将伴随人类走过苦难的人生 , 指引我们穿越乱世的洪流,抵达幸福的彼岸,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
战争结束了,冷山恢复了平静与美丽 。失去的东西永远不可能再回来 , 对于艾达来说,这里留给她的记忆是难以磨灭的,英曼成了她永远的记忆 。又是一年的复活节到了,在艾达沉静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到事实变迁给她带来的那一丝沧桑和一份坚强 。
冷山就像一篇优美的散文 , 战争的伤痛灼伤了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人,唯有爱与信仰才能使满目疮痍的冷山有一丝温暖,这也是影片最后一幕温馨的画面,所传达给我们的 。
〔《冷山》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 , 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
《生死九十六小时》观后感怎么写?电影《生死96小时》是由苑本立执导,由聂远、叶一云、马强等主演 。生死96小时剧情讲述一支红军侦察小分队,接受了为红军大部队战略转移开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过在安顺的96小时激战,最终以巨大牺牲完成任务的故事 。
一支性格各异、出身各异、年龄各异的红军侦察小分队,接受了为红军大部队战略转移开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过在安顺96小时的时间里,经历人生大考,最终以巨大牺牲完成任务的故事 。
影片于今年4月开机拍摄,生死96小时剧情讲述一支性格各异、出身各异、年龄各异的红军侦察小分队,接受为红军大部队战略转移开辟血路的特殊使命 。在通过安顺少数民族地区96小时的时间里,经历人生大考,每前进一步都面临生死抉择,最终以巨大牺牲铺平一条前进道路 。
该片拍摄场景全部选择在安顺地区的黄果树景区、云峰八寨、云台山、轿子山知青林场、西秀黔秀通影视基地、平坝凤凰林场等著名景区拍摄,力求透过贵州的旖旎风光,展示红军官兵的信念、血性、牺牲与壮别 。
该影片集结了数十位实力派演员 。在《革命军人永远年轻》《建党伟业》《绣春刀》等多部影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的贵州籍著名演员聂远担任男一号,女一号是在《狼烟北平》《刑警队长2》等多部影视剧中担纲主要角色的著名演员叶一云 。
【生死抉择观后感_电影《最后一课》的观后感】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一大批长征题材的影视作品纷纷推出 , 献上了一份份精彩的贺礼 。在这些题材丰富、风格多样的献礼影视作品中,电影《生死96小时》以其浓郁的类型化风格,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期待 。
每一部好看的影片,所展现的内容和情节都有自己独特性 。影片《生死96小时》讲述一支红军侦察小分队 , 完成为红军大部队战略转移开辟一条血路的特殊使命的故事 。
影片讲述的小分队在通过安顺少数民族地区的96小时里,先后冲破了匪兵把守的龙口镇、在原始森林巧设的竹签阵、在破旧院落中的隐蔽设伏、和云鹜山中的银蛇阵,以及攻陷土匪的老巢青龙寨、抓住国民党军女特派员等 。小分队每前进一步 , 都面临着生死离别,最终以巨大牺牲为代价,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编导将特殊的使命融入巨大的危险之中,将“干革命不容易”体现得淋漓尽致,也使得这部战争题材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
能经历生死考验的人,必然是一个有灵魂、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完成特殊任务的人,必须是一个有血性、不同寻常的人 。因此,编导在刻画这个特遣红军小分队时 , 赋予了他们“有本事、有信念”的特质,使小分队充满神奇,更加英勇,出奇出色 。
一是有本事 。三十几名小分队的队员性格各异、出身各异、年龄各异,但他们个个身手不凡,富于机巧 。如演员聂远饰演的侦察连长赵勇,是红军中的老侦察兵、战斗英雄,他沉着、机智、勇敢;演员马东延饰演的红军侦察排长“大黑” , 虽然皮肤较黑,有点粗鲁,但武功高超 , 作战勇敢顽强 , 敢于担当重任 , 敢于流血牺牲,最后在攻打山寨时壮烈牺牲 。这些人物个个性格鲜明 , 跃然于银屏,栩栩如生 。
二是有信念 。小分队前进的路上危险四伏,牺牲不断,支撑他们奋勇前进的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龙口镇,班长大力挡住土匪的暗枪,救下“毛猴”,在弥留之际,他伸出手断断续续地央求连长“别把我一个人丢下,留下我的帽子,跟着走” 。当小“毛猴”想家哭鼻子时 , “诗人”耐心地对他说“不走不行啊,不走就会被白匪杀掉,想想这一路上牺牲的老黄、大力、小吴他们 , 他们为啥把帽子留下?他们知道,干革命跟着走,才有出息,才有希望 。”“跟着走”成为红军小分队坚定的革命信念,虽然他们每前进一步都面临生死抉择,但颗颗平凡之心永远“跟着走”,展示出红军官兵的信念、血性、牺牲与壮别,也使影片主题更加凸显、立意更加深远,充满了正能量 。
生死九十六小时介绍
《生死96小时》是由苑本立执导的革命战争题材电影 。由聂远、叶一云、马强、等主演 。该片于2016年11月9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
影片讲述一支红军侦察小分队,接受了为红军大部队战略转移开辟血路的特殊使命,通过在安顺的96小时激战,最终以巨大牺牲完成任务的故事 。
观看唐山大地震观后感《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昨日是电影《唐山大地震》全球首映,我与家人朋友有幸观看了此片,感觉震撼颇大 。我是唐山人,经历过那场地震灾难(当时我八周岁,刚上小学二年级) 。下面就以唐山一个普通百姓的角度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
首先最让人感动的是大灾大难面前的亲情!徐帆饰演的母亲和张国强实验的父亲(以下省略简称母亲、父亲)在灾难发生的一刻,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看到孩子无助的呼喊和求救,父母那种撕心裂肺的情感被二位演员演绎得丝丝入扣,丝毫看不出他们是在表演!在父亲抢救孩子无果遇难后,面对“救姐姐还是救弟弟”,母亲最后做出的痛苦抉择过程,被徐帆演绎得真实、感人!那是多么痛苦的选择?。中氖直扯际侨?,作为母亲,任何一个人都很难抉择,那可是真真切切的生死抉择?。≌鸷竽棠獭⒐霉美刺粕揭酱锘丶媚?nbsp;, 面临骨肉分离,母亲的无奈何大度 , 奶奶的思想矛盾和对母亲的理解,反映了感人的母爱之情!
二是真实反映了人民军队的抗震救灾中的巨大贡献和牺牲 。无论是唐山还是汶川,解放军永远冲在救灾最前线,从分体现出人民军队战争时期是人民和平的保护神,灾难面前是人民生命的保护神!
三是养父母给予方凳真实真挚的爱 。陈道明、陈瑾饰演的养父、养母给了小方登第二次,应该说是第三次生命,对待方凳视如己出,培养她长大成人考入大学,特别是陈道明将养父对养女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同样很感人!
四是电影中对爱情的表现处理恰到好处 , 非常到位 。父亲舍生忘死推开母亲闯入摇摇欲坠的楼房,在充分体现父爱的同时也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爱;母亲三十多年孤守所表达的对父亲的挚爱!
除了以上感受以外,也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谈点个人观点 。这部电影属于大制作、大手笔 , 拍的非常震撼 , 陈道明、徐帆等演员表演非常真实,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来上这么一部电影,希望能让同胞们有些心灵上的震撼,也希望对年轻人的观念有所改变 。美中不足的是该部电影有植入广告的嫌疑,可能是剑南春酒厂和工商银行赞助的缘故吧!另外在历史背景细节上把握不太准确,比如字幕提示1986年,陈道明实验的养父佩戴上校军衔就不符合实际,我军是在1988年菜实行军衔制的 。当然这只是这部电影的美玉之瑕,总的来说电影很震撼、真实 。
再者唐山大地震时当时交通不发达 , 只有军队能进去,基本是唐山人自己扒自己,最后死了24万人 。在汶川地震的时候,全国都动员起来了,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 。直升机飞进来了,挖掘机进来了,全国各地的志愿者都来了 。时代不同了!唐山的观众看完以后是感动,甚至感恩!所以人有一颗感恩的心是非常重要的,用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恩人!
电影最后一课观后感800字左右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最后一课》 。这部电影使我深有感触!
电影用倒叙和插叙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再现了谭千秋老师在危机关头的生死抉择 。为了护住四名学生的生命,谭千秋毅然的俯下身去,趴在桌子上,任由坍塌的墙壁和房顶砸在身上,扯断的钢筋刺进肉里 。他毫无惧色,依然深情的鼓励学生“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有希望” 。他俯下的身躯为学生撑起了生命的保护伞 。还通过一个个感人的鼓励刻画出谭千秋老师大爱无疆,精尽职守的伟大精神 。
如今 , 谭千秋老师离我们远去了,他张开爱的羽翼奋不顾身保护学生的“姿势” , 已定格为一种言简意赅但威力无穷的符号——无私无畏!这种感人的壮举,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舍生取义伟大精神的生动诠释 , 更是爱学生胜过自己生命的崇高师德的生动写照 。谭千秋老师用生命捍卫为人师表的道德准则,完全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 。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北川教师刘宁在地震时先救出学生却永远失去女儿;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都江堰聚源镇教师在地震时为疏散学生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广安的特岗老师为救一个被绊倒的孩子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正是由于这种神圣的职业感,平通中学的化学老师乔广平在地震时呼喊所有的人快跑,自己却跑到了最后 。还有向倩、袁文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乃至生命 , 向我们阐释了什么是师德,什么是爱!
最后,这篇文章是我懂得了什么叫师德 , 使我再次把当老师的愿望燃烧!
电影《最后一课》的观后感生命,像清泉喷涌;流银泻?。讳鞫?。阳光下熠熠,素练白绢 。蔚为壮观 , 弥漫成蒙蒙烟雨 。生命是寒梅怒放 , 傲雪欺寒 。只有高高扬起自强的鞭子,生命才会如骏马一般在人生的疆场 。也许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深刻含义 。
《最后一课》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主要描述在汶川大地震中 , 东汽中学的谭千秋老师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扛住了砸下来的水泥板,伸开双臂保护桌子底下的四位学生,尽管自己身负重伤,还一直关爱着学生,直到自己生命的极限 。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智慧的火花,知识的进钥匙 。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默默的呵护,无私的奉献 。
师生之间,传递着的是虔诚的敬重,大多的感激 。
在谭千秋老师的心中,他对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 。在电影里德这样的情节令我深深的感动了:一次,赵刚的脚在体育锻炼时扎伤了 , 谭老师知道后,立即背着赵刚向医院飞奔而去 。他为了不再有这样的意外发生,号召大家在课余时间和他一起去操场拣石头 。从此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教师是一个伟大和光辉的职业 。最幸福的身份是学生 。老师们传播知识的火种 , 也照亮了学生头顶上的那片天空,师生之间,总有一些关怀打动着人们的心扉,温暖动人的双眸,点亮我们的成长的道路,也同时传递情感 。
生命看似十分脆弱 。轻轻一折,花草凋零枯萎了 , 脚轻轻一踩,蚂蚁就粉身碎骨了:武器随便一挥,人或动物就很快死亡……生命是如此的弱不禁风 。可是,大自然的另一番景象却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比如,这次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即使早已被石板砸伤,可是他依然没有松手,直到生命的终结 。鼓舞我们要做一个顽强的人,不经历一番风雨 , 怎么能见彩虹 。我们只有笑对人生中的挫折 , 顽强地鼓起勇气生存 , 才能让生命显出辉煌 。
- 生死攸关的烛光_生死攸关的烛光 阅读答案
- 生死之恋三部曲_海岩阳光三部曲是哪些
- 现代启示录影评_现代启示录观后感
- 环太平洋 影评_看了环太平洋的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 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_写一篇给朋友描述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的...
- 王亚平太空授课下载_王亚平太空授课观后感500字
- 狂人日记读后感_读《狂人日记》的观后感。只要300字左右。
- 牛仔裤的夏天_求电影<牛仔裤的夏天>观后感!!!急
- 父母的爱观后感_让生命充满爱——爱父母篇 观后感
- 爱的教育观后感_爱的教育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