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卢明专栏|造访小浪底

小浪底|卢明专栏|造访小浪底
本文图片

文|卢明编辑|淑为图片|网络
驾车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洛阳北口 , 不由自主地向北转向孟津方向 , 去那里参观黄河小浪底水库 。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万里黄河最壮观的水利工程 , 控制黄河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流域面积 , 有许多项目居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 该水利枢纽自世纪之交建成以来 , 在防洪、发电、旅游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 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对于小浪底 , 我算国人中知道较早的 。 1979年 , 我以黄河系统先进工作者的身份去郑州参加总结表彰大会 , 从黄委会领导的讲话中憧憬人民治黄的光辉未来 , 听到一个神奇的工程名子:“小浪底” 。 此前一直为三门峡、八盘峡、青铜峡、盐锅峡、刘家峡等黄河水利枢纽工程感到自豪 , 虽然那时小浪底水利工程尚待坐胎 , 但我的心已随着黄委会主任的话语 , 进入对一个可防千年一遇洪水、确保黄河下游不淤的惊天工程的遐想之中 。
虽然我后来离开黄河系统 , 但对黄河治理仍一如既往地关心 。 因为我是黄河的子孙 , 我的老家就在黄河岸边 , 我的祖父是新中国第一代黄河修防段长 。 这些年来 , 小浪底工程立项、设计、施工、竣工的每一个进展都让我欣喜 , 很羡慕那些参加过小浪底工程施工的老同事 。 当然 , 我能在小浪底建成运行十年后深情造访 , 依然是一件幸事 。
驶过几十公里高底起伏的路 , 终于登上观景高台 。 倚台而望 , 见两岸青山连阵 , 一坝纵贯南北 , 高峡出平湖 , 碧水荡轻舟 , 一派壮阔而秀美的景色 。 在这里久久地望着、品着、记着 , 向当地人寻问着 , 与同游人讨论着 , 恨不得顷刻间了解这一伟大工程的所有环节 。 后来干脆不顾岩高堤陡 , 开车下行之大坝之前 , 近观一番 。 只可惜没赶上调水调沙的时间 , 没能看到开闸泄洪时河水以雷霆万钧之势喷射而出的壮观 , 只能闭目想象一下那千道银瀑冲天、亿条黄龙狂舞的激越场面 。
因为时间紧 , 我们这次只看了小浪底大坝景区 。 大坝筑起 , 美景百出 。 水库内生许多半岛、孤岛、险峰 , 有曲折蜿蜒的河湾 , 有烟色浩淼的湖面 。 被誉为“小千岛湖”的黄河三峡更是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 , 千切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 , 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 , 气象万千 。 还有九蹬莲花栈、隋唐古栈道等景观 , 都很有内涵 。
对岸便是王屋山 , 那里有愚公移山的故事 。 小浪底的建设者 , 就是当代愚公 。 愚公为排除路途之阻 , 率领子孙把山搬掉 。 小浪底建设者带着现代科学思维 , 要比传说中的愚公聪明得多 。 他们不用搬山 , 而是把青山留住 , 充分利用山的特性改天换地 , 为人类造福 。 他们抬抬脚就能使河道不再抬高 , 伸伸腿就能让洪魔变成顺兽 , 动动手就能将恶水变成仙境 , 耸耸肩就能把光明送到远方 。
这里 , 还是把我那首咏小浪底的诗缀在这里吧:
“魂牵梦绕四十年 , 今日终得到库前 。 大坝拦足天上水 , 平湖扮靓岸边岩 。 调沙可避千秋险 , 发电能投万里缘 。 当代愚公思路改 , 天机借尽不移山 。 ”
小浪底|卢明专栏|造访小浪底
本文图片

作者:卢明 , 男 , 1960年生人 , 笔名黄河入海 。 郓城县委退休干部 , 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 , 县诗词学会会长 。 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 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 郓城中国水浒学会理事 , 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 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 。 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 , 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 。 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 , 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 。 在菏泽电视台主讲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