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辛&四则茶圈秘辛,讲述大红袍后代们的跌宕故事,走进岩茶的历史变迁( 二 )


这太打脸了。
秘辛&四则茶圈秘辛,讲述大红袍后代们的跌宕故事,走进岩茶的历史变迁
文章插图
秘辛&四则茶圈秘辛,讲述大红袍后代们的跌宕故事,走进岩茶的历史变迁
文章插图
《4》
正在纠结这四款大红袍近亲的香气为何如出一辄的时候,李麻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某一年,一个中年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冒着犯错误的危险,得高人指点,找到了一株苍老的大红袍茶树,剪下了两枝嫩梢。
因为年轻时师承过岩茶界的前辈,而这位前辈和他的同学,又是致力于保护武夷山那些频临灭绝的古老茶树的。受老师的影响,这位中年人,对大红袍茶树,有着根深蒂固的爱护之情。
他先把偷剪回来的两枝大红袍母树树枝,插在了单位的园地里,不久就种活了,正当他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
单位那块地,那里被征用了,要建一个机场。茶苗当然活不成了。
他不甘心,四处寻找,找到了好几处地方,剪了好多枝大红袍的枝丫,种植到了一个叫做北斗岗的地方。
这个北斗岗当然不怎么有名。
但它有一个很近的近邻——牛栏坑。
是的,从牛栏坑坑口的亭子的右边的山壁爬上去,爬到最上面,就是北斗岗。
所以,牛栏坑的气候环境好,这可不是现在大家才发现的,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老岩茶人们,就已经心知肚明了。
话说这些种在牛栏坑坑口山岗(北斗岗)上的大红袍嫩枝,渐渐发芽长叶,长成了一株株与母本极为相似的茶树。
它们当中,有一株,与母本最为相似,相似度高达95%以上,这位中年人,遂将它作为主要栽培对象,重点繁育。
最后,它种植成功,并大力推广开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新闻里可以看到,当时福建省茶叶进口出公司出口到海外的“大红袍”,便是这些种植在北斗岗上的茶树所制作而成的。
它因为种植成功于北斗岗,便被命名为北斗一号,后人简称其为“北斗”。
它因为剪自大红袍母树,便被人们认可为大红袍的直系后代。
在当年,它甚至红过了如今如日中天的肉桂。
当年,武夷山胡歌家的茶苗购买账本里,写得很清楚,北斗一株1毛钱,肉桂一株5分钱。
这位坚持培育种植大红袍直系后代的老茶人,叫姚月明。
姚老的老师,是著名的茶学泰斗陈椽教授;他师承过的致力于名丛保护的前辈,是台湾茶人林馥泉先生;带领他找到第一株大红袍母树的人,是著名茶人吴觉农教授;同他一起去三坑两涧里寻找大红袍母树踪迹的,是叶鸣高与陈书省两位老茶人。
让我们隔空,向这些老茶人们致敬吧。
他们,才是武夷岩茶岩骨花香的“骨”,风骨之“骨”。
(八卦一下:著名老茶人陈书省先生,可是武夷山胡歌的嫡亲太公。)
秘辛&四则茶圈秘辛,讲述大红袍后代们的跌宕故事,走进岩茶的历史变迁
文章插图
秘辛&四则茶圈秘辛,讲述大红袍后代们的跌宕故事,走进岩茶的历史变迁
文章插图
《5》
又有一年,建在福安的福建茶研所,也派人来武夷山,从九龙窠岩壁上剪下了几枝嫩梢,带回去栽培研究。
21年之后,另一位中年人,去福安开会。
一直心慕大红袍的他,顺道求取了五株茶研所栽培种植的茶苗,带回了武夷山种植。
这五株茶苗,在武夷山很快就落地生根,繁殖培育起来了。
春季,它们嫩梢发育的时候,一片片火红的嫩叶,犹如星星之火,在绿枝上舞蹈。
中年人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这可是名丛大红袍的后代呀,在他的手里,给种活了,从此,青史留名。
这位中年人,遂给它们起名,奇丹。
这些奇丹茶树,迅速在武夷山推广种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