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作者是谁【礼记 学记_学记是什么时候写的】《礼记·学记》作者是乐正克 。
《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 , 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一般认为是战国晚期思孟学派的作品,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乐正克 。
其文字言简意赅 , 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 , 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
它阐述的思想 , 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 。从来礼乐并称 。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 , 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
《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 , 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学记
《礼记·学记》 教学相长发 音 jiào xué xiāng zhǎng
释 义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
出 处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示 例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懂得了~的道理 。
用 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教与学相互促进 。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 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 , 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 , 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知道了不解困惑之处,才能使自己变的更强 , 更聪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
【阅读训练】
练习1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 )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
①弗食不知其旨()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 翻译句子 。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 。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 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
5.本文观点( )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 )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 , 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 (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 。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
练习2
一.解释加点字:1,"虽有嘉肴,弗食"的"虽"和"弗食"( )( )2,"弗学,不知其善也"的"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的"是故"( ) 4,"然后自强也"的"自强"( )
二. 翻译句子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译文:( )
三.解释"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
答案: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促进 ③虽,suī;即使; 道理,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 。②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道理 。3.教;学;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学相长 。
原文翻译:即使有美味的煮鱼肉 , (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 。因此,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然后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 。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然后能够反过来要求自己 , 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通的地方然后能过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 。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的 。
答案:虽-即使
弗食-不吃
善-好处、有益的
是故-这样固然
自强-自己勉励自己、发挥特长
1、学习以后这样能够知道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交了以后知道自己还有困难
2、知道不足的地方,这样然后能够自己醒悟;知道了前途困难,这样然后能够自我勉励
在教合学的同时得到长进
《礼记 学记》的翻译【原文】
虽有嘉肴 , 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 , 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
【阅读训练】
谈谈体会
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 。
礼记学记 善学者,师……此皆进,学之道也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 , 师勤而功半 , 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後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後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译文:
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而自己受到的效果却很大,这要归功于老师教导有方 。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费力大 , 而自己的收获却很?。?学生会因此埋怨老师 。善于
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下手,时间长了 , 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 。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 。善于
回答问题的老师,就像撞钟一样,轻轻敲击则钟声较?。?重重敲击则钟声大响,等钟声响起之后 , 让它的声音响完 , 不善于回答问题的老师与此相反 。这些都是增进学问的方法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 。
礼记·学记的原文发虑宪 , 求善良 , 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 , 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 , 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 , 时 , 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 。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 , 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 , 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 。其施之也悖 , 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 , 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
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 , 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 , 则孤陋而寡闻 。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 。此六者 , 教之所由废也 。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 , 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 ,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 , 或失则寡 , 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 其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 , 则弗臣也 。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 所以尊师也 。
善学者 , 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 , 师勤而功半 , 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 ,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 及其久也 , 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 ,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 , 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
良冶之子 , 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古之学者 , 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 , 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 , 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 , 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本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文章插图
- 礼貌待人的俗语_马小跳待人总是缺少礼貌 可以用怎样的俗语告诉他
- 礼仪的重要性_礼仪的重要性是怎样的?
- 示儿的意思_示儿古诗的意思是什么,一定要详细!!!!!!!...
- 磊科路由器设置_磊科路由器原始密码是多少
- 磅礴的近义词_磅礴的反义词是
- 霸气阳刚 雅兴是什么意思
- 碧血丹心的意思_“碧血丹心”的“丹”是什么意思?
- 碧螺春外形描述_碧螺春的外形有不是螺形的吗?还有品质和对应价位...
-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意思_碧玉妆成一树高的诗诗意是什么意思
- 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作者_碧玉妆成一树高的妆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