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为什么《长津湖》有个“尸体假肢组”?战争片实体特效揭秘( 二 )


尸体|为什么《长津湖》有个“尸体假肢组”?战争片实体特效揭秘
文章图片

不过由于其它部门的技术原因 , 这个方案最终没能实现 , 只能全部由CG制作完成 。 相比原方案 , 消耗了更多的成本和精力 。
而相比之下 , 实体特效的优势也很明显 。
一方面是真实 。 在以往的战争片中 , 很多假尸都是由群演扮演的 , “他们完整、安详 , 仿佛是一群睡梦中的士兵” , 所以真人能演的形态和效果有限 , 比如被冻伤、烧伤之后的身体反应 , 只能通过特殊制作去完成 。 据悉 , 在《长津湖》中 , 笨鸟视觉做了上百具志愿军遗体以及美军尸体 。 不过 , 战争片的损耗率很高 , 这些道具拿回来基本也很难再利用 。
此外 , 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说 , 实体特效也可能是首选 , “类似细致到毛发、液体的部分一般都不采用CG制作 , 成本太高 。 ”
战争伤效种类多 , 是技术流 , 也是搞创作 倒推至操作阶段 , 战争片中那些逼真、残酷甚至血腥的画面是如何实现的?又该怎么确定一部电影要呈现的战争伤效?
答案是实体特效团队经过深度、长期参与项目找到的 , 这个过程中 , 他们需要与剧组各方面的人员配合 , 包括导演组、制片组、美术和造型等 。
老薛告诉小娱 , 从流程上来看 , 他们的工作同样始于剧本 , “拿到剧本 , 拆分阅读 , 然后了解主创的创作思路 。 ”
但他们很难依赖剧本 , 因为剧本不会具体描述那些需要特效实现的部分 , 只有类似“某某中枪倒地”“战场尸横遍野”的笼统概念 。 而主创的诉求更多是方向性的 , 比如还原真实、营造氛围 , 又或者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等等 。
所以 , 老薛开玩笑称战争伤效是“三不管” , 编剧不管写、美术不管画、导演不管想 , 但观众特别想看 。 这就得靠特效团队自己设计:这个中枪倒地的某某 , 他哪里中枪了、中枪之后是什么样;一场仗打完 , 尸体怎么陈设、都是什么姿势……
在设计阶段 , 除了剧本和主创诉求 , 会有一些其它更复杂、细致的因素对他们的方案产生影响 , 而且要经过反复测试 , 才能确定方案是否可行 。
老薛告诉小娱 , 《八佰》中的勤务兵小七月就很典型 , 剧本里描述他的死是因为被一枪打在脸上 , 团队问导演 , “你希望观众看到小七月的死产生什么心情?”导演的回答是心疼 。
但枪打在脸上 , 意味着子弹可以从不同方向打过来 , 有的方向会把脸打变形 , 让观众感到害怕 , 有的方向会让血喷涌而出 , 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
他们先后给这个角色的死法设计了三版方案 , 最后一版 , 也就是观众看到的画面:小七月和同伴躲在窗户后 , 外面的子弹打碎窗户 , 玻璃碎片划开了他的动脉 , 血量控制住了 , 演员面部完整 , 战损状态下依旧能够准确地传达影片需要的情绪 。
尸体|为什么《长津湖》有个“尸体假肢组”?战争片实体特效揭秘
文章图片

尸体|为什么《长津湖》有个“尸体假肢组”?战争片实体特效揭秘
文章图片

也可见 , 战争伤效所起到的绝不只是视觉作用 。 再举个简单的例子——疤 , 作为战争伤效中相对轻量级的一种 , 可以辅助塑造人物 , 改变演员自身的形象与气质 。 很多观众都没认出来在《八佰》里饰演朱胜忠的是魏晨 , 也得益于特效团队给他设计的疤 。
在老薛看来 , 尽管导演才是核心创作者 , 但特效团队掌握的不仅仅是技术 , 也要懂创作 , 比如如何拿捏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之间的度 , 同时不断钻研 , 他提到近两年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一个画面是:狙击手一枪射中目标的脑门 。 观众看得多了 , 是不是能找一个更新颖的方式去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