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的民风民俗简介【纳西族简介_丽江纳西族民居的简介】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 , 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其中纳西净地最为有名风靡古城 。
【风俗习惯】
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
【习俗】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 , 不能跷二郎腿;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进入纳西人家时不能主动进入老人,女人的卧室和女孩的"花楼 ",不能询问"阿夏"的情况
【食俗】
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 , 蔬菜品种较多 , 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 , 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
【节日】
海坡会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 。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 。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 , 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 。后来 , 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 , 都要欢聚泸沽湖圈 , 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 。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
三朵节
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 ,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 。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 。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
棒棒会
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 。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 。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 。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 。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 。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 。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 。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 。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 。现代社会中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 , 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
纳西族简介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1]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 , 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1] , 纳西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住等地的纳西人自称“纳西”,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西人自称为“纳”或“纳日”(或音译为“纳汝”);居住在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 , 居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 。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 。“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人” 。[1]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 。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 , 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 。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 。[2]
直至族称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麽些”或“摩西” 。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姜”(Hjang),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摩梭”(麽些),但通用的他称仍为“摩梭”(麽些) 。主要居住在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自称纳西或纳罕)被称为“阮可”(又音译为“若喀”
谁知道纳西族的简介?纳西族是我国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地带的少数民族,除四川、西藏有少量分布外,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周边的中甸、宁蒗、维西、永胜、德钦等县 。据1990年人口普查,全国纳西族有278009人,其中云南省有260388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有184894人,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6.5% , 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 。
纳西族的自称因方言不同而有所区别:丽江等地多自称“纳西”,宁蒗、四川盐源等地自称“纳日”、“纳汝”或“纳恒” 。按纳西语分析,“纳”有“大”或“尊贵”的意思,“西”、“汝”、“恒”等意为“人”或“族” 。1954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纳西”作为共同族称 。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致以金沙江为界分为两个方言,方言之间相互不能通话,而纳西语的标准语则以纳西语西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丽江县城大研镇的语音为标准音 。在纳西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曾经有过东巴文、哥巴文两种文字 。“东巴文”是纳西族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以前)就创造的一种象形文字,由象形符号、标音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 , 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 。
纳西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同云南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 , 发展不太平衡 。到共和国建立前,丽江县的纳西族聚居区是封建地主经济,并出现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甸县的一些地区仍保留着领主经济的残余;宁蒗到还基本处于封建领主经济阶段,并保持着对偶婚和母系家庭残余 。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纳西族人民创造了富有本民特点的灿烂文化 , 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纳西东巴文化在云南各民族独树一帜,是纳西族人民的骄傲,比如东巴文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在《东巴经》中,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古语古词,是纳西语和其他亲属语言作历史比较的极好材料,另一方面又记录了大量的纳西古代文学 。
与东巴文化发展的同时,纳西族又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先进文化 , 从而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内容 。从明代开始,以丽江土司为首的贵族领主首先接受了汉文化,他们大都能诗能文,如木公曾写下了《雪山诗选》,木增曾写下了《云迈淡墨》等诗集 。
纳西族一般居信在坝区、河谷和半山区 。坝区民间住房多系土木结构瓦房 , 格局多为“三房一照壁”,山区多是低矮的木楞房 , 以木板覆顶 。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多数地区实行一夫一妻制,旧时婚姻由父母作主,婚前社交自由 。宁蒗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则还保留着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 。随着婚姻法的贯彻,一些古老的婚俗正在逐渐改变 。
纳西族能歌善舞,在生产劳动和民族节日中常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 。古老的传统歌舞曲调有“喂麦达”(丽江)、“火搓圭”(永宁)、“呀号里”(白地)、“哦热热”(丽江大东)等;民间乐器以葫芦笙、竹口弦和直笛为主
纳西族的介绍纳西族(Naxi minority)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1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 , 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1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1,纳西族民族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
文章插图
西藏纳西族的简介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 , 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分布省份 。中国(中国大陆)有纳西族总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27大民族 , 其中云南295,464人,占纳西族人口的95.5%,其余省市区均有分布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公元25-220年)末年 , 该地区有“摩沙夷”活动 。唐代 , 纳西族先民分布记录较详细,据《蛮书》所记,西至金沙江河谷、巨甸以北“铁桥上下及大婆、小婆、三探览(均在今丽江地区)”东至雅砻江流域“昆池(今盐源)等川”,都是“磨些蛮”所居之地 。元明时代,由于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崛起 , 不断向外扩张,纳西族活动地域更为广阔 , 东北部可能到了今四川省康定及以南贡嘎岭一带 , 北到今巴塘、理塘和昌都,西到怒江流域 。清雍正元年(1723年)木氏土司改土归流后,西北部藏族土司实力南移,纳西族土司式微,加之大批彝族西迁入雅砻江流域,人数就逐渐减少 。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 。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8,725人 , 占2.8%,西藏有1,223人 , 占0.4%;其余28个省份均有分布 , 共有4,065人,占1.3% 。纳西族集中分布地为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聚居区纳西族自治地方: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乡: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
纳西族简介100字?。。。。。。?/h3>纳西族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分布于云南、四川和西藏的交界处的丽江及其毗邻地区,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分布省份 。中国(中国大陆)有纳西族总人口309,477人(2000年人口普查) , 列第27大民族,其中云南295,464人,占纳西族人口的95.5%,其余省市区均有分布 。
- 纯真的年代为何被禁_纯真的年代的剧情简介
- 纯真的年代为什么被禁_纯真的年代的剧情简介
- 谦逊的意思是什么 谦逊意思简介
- 阳澄湖大闸蟹哪个季节好吃 阳澄湖大闸蟹的简介
- 红与黑的作者_红与黑的故事简介。
- 云南玉针是什么 云南玉针的简介
- 糅合的意思_如何把一个老板底下的几个平行的公司糅合到一个简介中
- 米芾书法作品欣赏_米芾的生平简介
- 楞念什么 楞的读音简介
- 批评的近义词是什么 批评的近义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