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奈.笛卡尔|《世界哲学源流史》十七世纪西方哲学之四:勒奈.笛卡尔2( 二 )


值得一提的是 , 从1641年起 , 他便和被放逐的波西米亚国王的女儿伊丽莎白公主住在同一个地方 , 而且和这位公主结下友情 。 伊丽莎白公主十分聪颖好学 , 史家称她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天才 , 她在掌握了6门外语之后 , 还要学习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 。 于是她便请笛卡尔来给她上课 。 他们之间交往甚密 , 时间也很久 , 但是笛卡尔始终没有向她求婚 , 她也没有向笛卡尔示爱 。 1648年 , 笛卡尔52岁了 。 瑞典女王克丽斯婷娜执意请他去瑞典 。 虽经他再三婉拒 , 争奈女王"龙意"坚决 , 他只好同意 。 1649年10月 , 女王派出的军舰将他接到瑞典 。 然而瑞典很冷 , 他却甚为喜暖;他爱睡早觉 , 女王却只在早晨5点钟有时间听他讲学 。 殊不知早起与严寒正是我们这位哲学大师的克星 。 而以他的性格 , 他又是绝对不会拂女王的意的——实在他一生中连个教士也不曾得罪过的 , 他只会向他们脱帽鞠躬 , 表示敬意 。 大不幸的是 , 这一次他是以生命作代价的 , 到瑞典不过3个月时间 , 他便与世长辞 , 终年54岁 。
回顾笛卡尔的一生 , 他性格上的矛盾 , 一大半是由他所处的时代造成的 , 但家庭环境 , 他本人的个性 , 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 而这些矛盾 , 都非常典型地非常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哲学思想里 , 从而最终形成他哲学的二元论特色 。
勒奈.笛卡尔|《世界哲学源流史》十七世纪西方哲学之四:勒奈.笛卡尔2
本文图片

3.笛卡尔哲学解析
在笛卡尔生活的时代 , 培根与霍布斯的哲学都可称为世之显学 。 虽然他们的哲学体系和观点也不尽相同 。 实际上任何一种哲学的兴起 , 都需要一个人数众多的接受和传播群作社会基础 。 这个接受和传播群越大 , 该哲学的影响也越大 。 而且接受和传播也是一种创造 , 唯有阅读才能接受 , 唯有接受才能传播 。 历史上的哲学家 , 有幸与不幸之别 , 其中一大原因就是看社会对他们的学说的接受速度与程度如何 。 一些哲学 , 作者生前已经春风得意 , 名满天下;有些则作者生前影响甚微 , 直到作者死后那影响才日益显示出来 。 所以如此 , 就和接受者一方的态度有直接关系 。
培根、霍布斯、笛卡尔皆为当世显学 , 而且他们的哲学被接受的速度都很快 , 程度也很深 。 他们虽然并没有在政治上取得多少成功 , 但他们的思想却对英、法乃至欧洲文明都产生莫大影响 。
以三个人的特色而论 , 培根更重视知识与实验的作用 , 即使以方法论闻名于世的《新工具》 , 其实也是一种带有强烈知识与实验色彩的方法论 。 知识也是一种真理 , 却常常是一种已经被证明的真理 。 这是培根与笛卡尔的不同之处 , 也是他在科学贡献方面比不过笛卡尔的地方 。 霍布斯的学说重在政治领域 , 他是当时经验主义学说的一大家 , 而且是斩钉截铁式的唯物论者 , 但其最主要的成就则在政治学说方面 。 笛卡尔则不同 , 他本人即是大科学家、大数学家 , 他的哲学既富于科学精神 , 又有强烈的思辨特色 。 换句说话 , 就是他的哲学更近乎后来人们心目中的狭义哲学 。
在对待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态度上 , 三人也各有不同 。 培根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与中世纪哲学划清界线的人 , 霍布斯则是一切中世纪哲学的批判者 。 笛卡尔哲学自然是西方最先成熟的近代哲学 。 唯其如此 , 他对中世纪经院哲学并不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 当然 , 他也不屑去为他们作辩护 , 只是在他自己的体系中 , 吸收和保留了经院哲学的有益因素 。 他的这个特点 , 是好是坏 , 总难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