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甘肃出土的这件汉代随葬品,是神秘莫测的“观风鸟”吗?

汉代|甘肃出土的这件汉代随葬品,是神秘莫测的“观风鸟”吗?
本文图片

甘肃省博物馆藏汉代彩绘木鸡栖架 , 武威磨嘴子出土 。
汉代|甘肃出土的这件汉代随葬品,是神秘莫测的“观风鸟”吗?
本文图片

汉代木鸡俑 , 磨嘴子出土 。
汉代|甘肃出土的这件汉代随葬品,是神秘莫测的“观风鸟”吗?
本文图片

武威博物馆藏汉代彩绘木鸡栖架 , 磨嘴子出土 。
中国古人的丧葬 , 总是充满着神秘色彩 。 在中国古人看来 , 人死并不意味着烟消云散 , 它可以说是现实生活的结束 , 又是另外一个世界新生活的开始 。 这种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人死后灵魂仍将存在于“世”上 , 而且可以荫庇子孙 , 这一观念一度盛行 , 并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 。
到了汉代 , 人们相信“人死为鬼”能福佑生者 , 也能祸害活人 。 汉代原始道教“升仙”思想和儒家“孝道”思想渗透到了丧葬习俗之中 , 从而让“事死如事生 , 事亡如事存”的伦理观念流行 。 武威磨嘴子出土了一件汉代彩绘木鸡栖架 , 这一神秘的随葬明器就反映了汉代人的这一观念 。
无名氏制作
在武威磨嘴子汉墓群中 , 出土了很多家禽、鸟类的木雕 , 有木鸡、木鹅、木鸽、木鸠、木鹰 , 还有木长尾鸟 。 这些本该展翼飞翔的动物形象 , 却被置于幽暗的地下世界 , 给这些常见的动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在甘肃省博物馆的展品中 , 有一件汉代彩绘木鸡栖架文物 , 这件彩绘木鸡栖架就出土于武威磨嘴子汉墓群 , 鸡身高在6-7厘米 , 鸡架高约20厘米 。 整件文物由七部分组成 , 底部以两块木板组成十字支架 , 中间木棍支撑 , 上搭一块木板 , 中间木棍与上下木板以榫卯套合 , 三只木鸡栖息于木架之上 , 一雄二雌 。 鸡的身躯用薄木片削成 , 只削刻出头和尾 , 用黑、红双色描绘身体、眼睛和羽毛 , 彩绘与形体有机结合 , 生动形象 。
它造型很奇特 , 三只木鸡头朝着同一个方向 , 卧在木架的一块木板之上 。 木架底端的十字架 , 似乎是为了让这件明器平稳地安置于墓中 , 起到平衡的作用 。
仔细观察这件文物 , 起初让人感兴趣的是这件木雕的榫卯结构 。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代工匠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 。 这件彩绘木鸡栖架中的鸡架 , 中间的一根棍子和上下木板之间采用的就是榫卯连接技术 。 它稳稳地将鸡架的几个木质部分组合在一起 , 体现出汉代木工对榫卯结构的应用 。
现在 , 我们能看到这件别致的艺术品 , 却不知道制作这件木雕的人姓甚名谁 , 但我们知道他一定是一名心灵手巧的木工 。 之所以不说他是一名木匠 , 是因为在古代 , 能称之为匠人者 , 必是大师级人物 , 比如木匠鲁班 。
传说春秋时期的鲁班 , 创造了大量劳动工具 , 诸如锯子、曲尺、墨斗、云梯、石磨等 , 更是后世所有木匠、铁匠、瓦匠的鼻祖 。 据说他曾制作了一只木鹊 , 可连飞三日而不落地 , 可谓匠心独运 。 其实鲁班还有一重被人们忽视的身份 , 相传木工祖师爷鲁班的著作“缺一门”很神奇 , “缺一门”是《鲁班书》的别称 , 具体由来是鲁班自责之后发下的诅咒 。 《鲁班书》记录了五花八门的法术 , 有镇宅的、抓鬼的、害人的、治病的、修房的等等 。 因此 , 鲁班其实还是一名术士 。
汉代被编籍为“匠户”的木工 , 受到政府严格管制 , 一旦编入匠籍 , 世代不得脱籍 。 有些木工更是变成没有自由的工奴 , 地位极其低下 。 “匠户”是兼具力工和匠人角色的手艺人 , 他们活在社会最底层 , 备受欺凌 , 没有话语权 , 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出土木雕 , 无法知道制作者的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