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戏曲人普遍对戏曲不自信,您认为呢?( 二 )


饥饿营销只适用于好演员
我在今年看了张火丁的《春闺梦》 , 她的表演可谓八个字:“春波细纹、层次井然” 。 毫不夸张地说 , 她把张氏的“幽怨、焦虑、紧张、困倦、欣喜、害羞、责备、着急、担心、害怕、同情、哀求、恍惚、失望”等等情绪表现得一丝不落 , 一笔不错 , 淋漓尽致 , 真令人产生畅快无比的享受 。
|如今的戏曲人普遍对戏曲不自信,您认为呢?
本文图片

有一位专家说 , 张火丁四年不演出 , 因此才会轰动 。 如果换了别人 , 一年只演几场 , 也照样会票满 , 我不同意 。 即使是“饥饿营销” , 也只适合好的演员 。 说句难听的话 , 有些演员十年不演出 , 我也不想看他一眼 。 苹果手机可以饥饿营销 , 东莞的山寨机饥饿营销那就把自己饿死了 。
像张火丁 , 还有如北昆的侯少奎先生 , 无论他们在哪里演 , 花多少钱 , 都有人愿意去看 。
法国有一本米其林餐厅“红宝书” , 每年评全世界各地的一二三星餐厅 , 其中的三星级餐厅意味着:“完美而登峰造极的厨艺 , 值得专程前往 , 可以享用手艺超绝的美食、精选的上佳佐餐酒、零缺点的服务和极雅致的用餐环境 , 但是要花一大笔钱 。 ”米其林公布结果后 , 被降级的餐厅大厨可能会跳楼自杀 , 而被评选上的餐厅 , 全世界各地的食客趋之若鹜 , 特别好的甚至要提前半年预订 。
戏曲这一两三百年的艺术精品、那些特别出色的戏曲演员 , 难道连米其林三星餐厅的魅力都不如吗?
我们缺乏好导演和好编剧
前两天我和几个朋友特意跑去石家庄看裴艳玲先生的新编京剧《赵佗》 , 回来的路上我们特别感慨 , 因为那个戏非常难看 。 本来我去的时候就想写一个戏评 , 可是回来之后 , 想来想去 , 还是放弃了 , 因为我很尊敬裴艳玲先生 , 我怕伤害到她 , 她70高龄披挂上阵 , 我于心不忍 。
但戏不好看并不全怪她 , 而真是因为剧本太差 , 全剧只有七零八碎的事件而没有人物 , 更有很多人物语言和场景不符合逻辑与身份 , 有的地方很滑稽很荒唐 。
|如今的戏曲人普遍对戏曲不自信,您认为呢?
本文图片

戏曲在文学层面、审美层面、考虑观众剧场感受的层面 , 都非常高超 , 为什么现在的新编戏那么差?我看过的好的新编戏是董万里、曾静萍的《董生与李氏》、茅威涛的《陆游与唐琬》 , 它们的美学仍然是东方的 , 又非常有现代感 。
一些专家们谈到戏曲适应观众的问题 , 适应市场的问题 。 我想说一下什么叫做“市场” 。 我的导师徐亿雄先生曾告诉我 , 对一个产品来说 , 所谓的“市场”就是“市场上未被满足的需求” 。
从这个角度来讲 , 戏曲若去比拼声光电 , 比刺激感官 , 永远比不上电影 。 我曾在《北京青年报》“文艺评论”批评茅威涛的新版《梁祝》 , 也是因为我反对那些繁冗、复杂的舞台布景 , 反对满台的扇子舞 , 反对干冰喷出来、花瓣被鼓风机吹得漫天都是 , 我觉得那是一种俗气 , 是一种唯美的歧途 。
不要试图吸引所有人
戏曲要吸引的是什么人?这里还有一个市场细分和客户细分的问题 。 如果你是一个导演 , 要做的应该是成为李安那样叫好又叫座的、有艺术品位的导演 , 而不是成为郭敬明 。 给人“真正高超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 , 这才是戏曲的正途 。 我们戏曲要做的是“利基市场” , 不是去做全部的大众市场 。 我们卖的是“哈雷摩托” , 不是“永久自行车” 。 市场定位准了 , 把戏曲剧目的质量抓上去 , 口碑出来了 , 不愁不挣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