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近日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存在之境:当代艺术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中 , 呈现了13位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的67组(件)作品 , 在当天举办的研讨会中 , 来自艺术理论界的20余位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 。
意义|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文章图片

展览中的67组(件)水墨、油画、雕塑、影像、装置和行为艺术的作品 , 涵盖了当代艺术领域的典型主题 , 如反讽叙事、抽象性表现、女性艺术、水墨的当代转型等 , 从不同方面展示了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间的变化和发展 , 表现着这些艺术家个体的思考及其与中国当下的文化、社会情境的互动 。
意义|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以一种比较含蓄和多义的角度 , 概括和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生存经验 , 这种经验既指日常的场景 , 也指当代艺术家对生存的思考和表达 。 因展览空间所限 , 主题和题材并不能涵盖中国当代艺术的全貌 , 只能选取部分画家的作品以“存在之境”为主题组成展览 , 试图揭示中国当代艺术直面生存经验的状态 , 借以观察艺术家个体感受 , 勇于尝试新形式 , 不断追求艺术表现的特质 。 通过这些作品展示 , 可以感受到中国当代艺术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截面 。 希望观众通过这个截面来体会艺术家的情绪 , 他们的喜好、冲动、意愿、想象 , 他们的纠结、困惑和疑虑及期待 , 进一步推测他们在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格局中的贡献与影响 , 领会艺术家的个体思考及当代艺术与当下文化、社会情境的互动状况 。 包括感受如何转变为表现力 , 新的形式产生的意义等 。 从这些层面上理解“存在之境”的主题 , 就能更充分和整体的去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生成和发展的语境 。
意义|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介绍 , 本次展览举办的主要动因 , 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对中国当代艺术研究与收藏的重视 。 展览由杜鹏飞总策划、苏丹担任学术主持、徐虹策展、学术研究部完成展览的具体学术准备 。 本馆将以此展为开端 , 逐渐丰富馆内当代艺术收藏体系 , 满足博物馆学术建设和展览需求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不但收藏古代和近现代艺术文物 , 现当代艺术品也是本馆收藏、研究的重要部分 , 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承担起大学艺术博物馆培养全面完整人格的相关任务 。 通过艺术留存来了解和体悟人类的精神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 是一条被证明为有效的路径 。 借助于清华大学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 向世界著名大学的艺术博物馆学习 , 将艺术博物馆办得更具有前瞻性 。 本次展览的筹划和举办是为此努力的尝试和良好的开始 。
【意义|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意义|当下的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文章图片
展览现场
可见 , 本次展览再次涉及到近年来受到较多关注的“博物馆与当代艺术”的问题 。 在研讨会上 ,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郑工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杜鹏飞都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发言 。
郑工:一个博物馆如何面对当代艺术作品?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藏当代艺术本身也是一个事件 , 当代艺术对博物馆制度的存在往往是采取质疑 , 甚至是批判的态度 。
博物馆制度很注重经典作品 , 又强调实在的价值 。 而当代艺术比较强调观念性的存在 , 有一些东西并没有以物质化的形式出现 , 而是非物质的;当代艺术很强调日常性的存在 , 它是非经典的 , 这对于传统博物馆的收藏理念提出了挑战;另外 , 当代艺术有种“当下性”和现场感 , 是非永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