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1949年,49岁的张幼仪离开了生活多年的上海,移居到了香港。在这里她不仅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还遇见了一位名叫苏纪之的医生。
此时,张幼仪已经离婚二十多年,且一直过着单身的生活。
在遇到苏记之以前,她从未想过再婚,但缘分就是如此奇妙。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情投意合的两个人,确定了情侣关系。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1953年,张幼仪和苏记之计划结婚,犹豫再三后,张幼仪决定先给自己的儿子写一封信,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在信中,张幼仪很直接地问儿子:“对于母亲再婚,你是否介意?”
儿子徐积锴接到母亲的信后,立即回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母孀居守节了几十年,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母亲一生很少有高兴的时候,您已经尽到了职责,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儿子的意思很清楚:是母亲您含辛茹苦把我养大,为我牺牲了自己所有的幸福。如今我已经长大,您就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吧。不管您和谁结婚,我都会把他当作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张幼仪读完此信,泪流满面,30多年的委屈喷涌而出。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是错误。
据说,徐志摩第一眼看过张幼仪的照片,就撇着嘴说了一声“真老土”。对于这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事,他一百个不乐意。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在徐志摩眼里,他和张幼仪的结合,就是缠小脚穿西服,不伦不类。在家里,徐志摩宁愿和仆人聊天,也不愿和张幼仪说话,他对张幼仪的感觉,由嫌弃到厌烦。
此后七年的婚姻生活里,无论张幼仪做什么,穿什么,都是无限放大的“土”。
1918年,张幼仪刚生下长子徐积锴,徐志摩就抛下他们母子,远赴美国读书。第二年,徐志摩又去了英国。
常年留学在外的丈夫,每次写信回家,对张幼仪只字不提,最多在信尾问一下儿子的近况。
于是,张幼仪被徐志摩丢在了徐家的深宅大院里,她看护儿子,侍奉公婆,努力做好一个儿媳的本分。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这样的生活,对张幼仪而言,无疑是一种难以诉说的“家庭冷暴力”。看到这种状况,徐志摩的父亲和张幼仪的哥哥都写信给徐志摩,要求他带自己的妻子去英国陪读。
而英国之行,则彻底击碎了张幼仪对婚姻的最后幻想。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满怀对未来生活憧憬的张幼仪,在海上颠簸了三个星期,终于到了英国。
在黑压压的迎接人群里,张幼仪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丈夫,那一眼就让她感觉从头冷到脚。
后来张幼仪回忆那次“久别重逢”,说道:“徐志摩冷冰冰的不耐烦,在热闹的人群里尤为突出。”
刚一下船,他们的第一站就是百货商场,对张幼仪来之前精心准备的衣服,徐志摩是嗤之以鼻的。
第二站就是照相馆,在那里,他们拍下了两个人唯一的一张合影:徐志摩微侧着身子,儒雅微笑,张幼仪第一次穿着洋装,拘谨地站着。
墓碑!1988年,张幼仪病逝,墓碑上的四个字,是对徐志摩最大的回击
文章插图
照片一出来,徐志摩就马上寄回了老家,他只是想以此敷衍自己的父亲。然后,徐志摩就像完成了一项任务,心里彻底放松,把张幼仪一个人扔在家里,又开始放飞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