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符晓波
和大多数考古工作者从事陆上发掘不同 , 有一群考古工作者 , 他们的征途在水下 。
深海瓷库浮出水面
福建平潭岛海域 , 渔民为何总会意外捞出精美瓷器?这些瓷器从何而来?去往何处?这块因捞起瓷碗居多而得名的“碗礁”的海域有着怎样的故事?随着水下考古工作者的海下发掘 , 一艘300年前沉入海底的商船和船上承载的大量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浮出水面 。
近期 , 福州市博物馆“至宝通洋外——‘碗礁Ⅰ号’沉船出水瓷器展”备受瞩目 。 展览上 , 水下考古工作者从300多年前的沉船中打捞出的完整而精美的青花瓷惊艳众人 。
此次展品中 , 清代康熙年间景德镇青花瓷品类齐全 , 有将军罐、大盘、花觚等 , 色泽明艳、层次丰富 , 保存的完好程度超乎人们想象 。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文图片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文图片

“因被泥沙所覆盖 , 这些文物与外界海洋生物相隔绝 , 同时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 保存相对完整 。 ”参与“碗礁Ⅰ号”发掘工作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考古教研室主任王新天介绍 , 碗礁Ⅰ号发现于2005年福建省平潭岛海域 , 因捞起瓷碗居多而得名 。 水下考古队经历了两个多月的挖掘抢救工作 , 捞出沉船遗物17000余件 。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文图片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文图片

随着300年前的沉船浮出水面 , 水下考古工作者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人知晓 , 令人好奇而向往 。 福州市博物馆内 , “探宝”系统通过大屏幕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 , 观众纷纷化身潜水员 , 身临其境地进入水下沉船遗址场景中“探宝” 。
不会摄影的潜水员不是合格的水下考古工作者
水下考古工作者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水下考古工作者?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 , 那只能是:不会摄影的潜水员不是合格的水下考古工作者 。
视频制作:颉满斌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当然 , 摄影和潜水仅仅是一名水下考古工作者的基础技能 , 要完成水下发掘工作 , 水中探测、测绘、建模样样少不了 。
王新天介绍 , 相比陆上考古 , 水下考古的难度超出上百倍 。 考古人员除了要身着厚重的潜水服 , 还要随身携带探测、拍摄等各类器材设备 。
这些下水标配包括:潜水服、呼吸调节器、气瓶、蛙鞋、电脑表、配重等 。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文图片

据悉 , “碗礁Ⅰ号”发掘现场 , 考古工作者还配备了当时最先进的全面罩可通话呼吸器 , 可以实现水下与水上、水下与水下之间的无线通话 。 该装备是在“碗礁Ⅰ号”发掘时国内第一次投入使用 , 效果非常好 。
不仅如此 , 和人们想象中的深邃、古老沉船横亘、五光十色的鱼儿围绕身旁的浪漫场景不同 , “真正的水下考古环境是黑暗的 , 能见度几乎为0 , 人到水底没有方向感 , 对从业者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 ”
|百年考古科技范儿丨揭开碗礁沉船秘密!水下考古不是你想的那样
本文图片

“碗礁Ⅰ号”沉船发掘工作由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水下考古队员组成 , 是当时中国水下考古发掘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支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