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晚秋明丽秋山七首:谁道秋山不宜客,柿叶枫林别样春


明快秋山诗词七首赏读:秋空犹胜春光好,一路桃花照马鞍
不知不觉进入了晚秋。虽然在现代气象气候学上,以平均温度作为入秋的标准,公历十月刚刚进入现代气象学上的秋天,但是在传统的节气与日历,更加立体,公历十月应对农历的九月,是斑斓的晚秋。

春天@晚秋明丽秋山七首:谁道秋山不宜客,柿叶枫林别样春
文章插图
为什么说,传统农历节气将此时段标注为晚秋更加立体呢,因为是有多重指标。一是以太阳在地面照射角度和轨迹为标准,和现代天文学不谋而合,是太阳越过赤道,不断向南运行,尚未到达南回归线,尚在中间移动的状态。
二是,此时气温有明显的下降,出现了低温露水和霜降。
三是,农作物,果树大面积成熟,进入全面的收获期。
四是,在景观视觉上,天空高远明净,山林树叶变黄并进入凋落期,和以往任何时候都明显有视觉和体感的不同。
晚秋有最浓烈的秋色,田园成熟的金黄,万山红遍的斑斓,此时还没有到真正冬天那种树叶落尽,山寒水瘦的萧条,反而是种别样的绚烂,所以又叫作深秋。深,是深厚隆重的感觉。
此时最适合登高看山,无论是北方的落叶山林,还是南方的苍翠青山,因为空气的干净,能见度好,都显出别样的立体壮阔的风情。

春天@晚秋明丽秋山七首:谁道秋山不宜客,柿叶枫林别样春
文章插图
“雨洗高秋净,天临大野闲。葱茏清万象,缭绕出层山。
日落千峰上,云销万壑间。
绿萝霜后翠,红叶雨来殷。
散彩辉吴甸,分形压楚关。
欲寻霄汉路,延首愿登攀。”唐朝朱延龄《秋山极天净》
这想必是在唐朝长安附近的秦岭山脉,登高望远。视野极其辽阔。
雨后天空如洗,为巨大的天穹笼罩着山川旷野,一种秋的浩瀚明净与悠闲。
那么群山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雨后的树木簇拥起一座座高山,在雨后,有清新的烟雾缭绕,但一定是那种淡淡的水汽,并不妨碍那些树木的青翠,反而使得山林更加清美。
当太阳的余晖打在群山上头,那山林间的水汽,仿佛收归在山之间。这不是白云缭绕那种烟雨之感,这恰恰是雨后秋山在太阳里渐渐收拢在山谷沉降的水汽,反而更有一种清丽润泽感。
那么视觉收回在近处,这身边的山崖上,秋天的绿萝在霜后分外明翠,而红叶在雨后,更加鲜明。
这是接近顶处的山腰,不仅是一览众山小,而且还看见了山外的关隘,平原,草地。
在落落太阳的光照下,山下关隘,平原,草地,都在一种绚烂的余晖里,视觉更远更长。
在这样壮阔的景色的感召下,诗人抬起头来,欲穷千里目,仰头再攀登!
这首诗非常现实而有活力,因为是接近山顶时那种心旷神怡的豁然之美,而且诗里就带着那种登高的动感和兴奋。

春天@晚秋明丽秋山七首:谁道秋山不宜客,柿叶枫林别样春
文章插图
“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白云天远重重恨。
黄草烟深淅淅风。仿佛梁州曲,
吹在谁家玉笛中?”五代·冯延巳《抛球乐·霜积秋山万树红》
那么这首词,就相对悠闲,看起来是在平原地区的丘陵地带,江南的丘陵也是一种连绵起伏的状态。建立在丘陵地带的楼台,更多的是供应达官贵人就近的登高望远。
那山虽然不如北方险峻,但是长天群峦,自有一种江南极目楚天的开阔。
【 春天@晚秋明丽秋山七首:谁道秋山不宜客,柿叶枫林别样春】他是在江南著名的景区登高,因为这里有朱楼亭台,上面还有帘幕,显示这里时常有客人和酒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