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2021年10月28日 , 来自7个国家的13家知名博物馆及收藏机构举办的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正式开幕 。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月16日 。
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文章图片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 , 参展规格极高的展览项目 , 展览的主题是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 , 而展览本身也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汇融 。 本次展览为上海博物馆与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 , 联合法国瓦朗谢讷美术馆 、广东省博物馆、荷兰国立博物馆 、卡地亚典藏、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葡萄牙阿纳斯塔西奥?贡萨尔维斯博物馆、葡萄牙国家古代艺术博物馆 、葡萄牙梅德罗?阿尔梅达博物馆、英国大维德中国艺术基金会、英国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 汇聚206件(组)重量级中外陶瓷与油画作品 , 打造的重磅展览 。 正如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所言 , 展览是在疫情之下 , 以文化冲破阻隔 , 用艺术联结世界 , 共同谱写这一东西汇融的传奇 。
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文章图片

此次展览除了作为疫情之下全球博物馆力量与国际合作的精彩案例 , 还有以下几大亮点:
全新视角和策展理念
展览以陶瓷为媒介 , 讲述早期全球化中的中欧贸易与文化交流 。 讲述过程中 , 不仅有时间的维度 , 也有空间的维度;而且交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 中国陶瓷影响到了海外的艺术创作 , 也同样受到海外的影响与启发;西方在订制中国瓷器的时候 , 也在不断仿制、改造;中国瓷器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使用情境是怎样的 , 中西碰撞的火花又将如何体现在瓷器上?这些都是展览想要探讨的问题 。 展览分为三个篇章:
序章“从中东到欧洲”以三件颇具传奇色彩的器物开篇 , 揭示中欧贸易全面成熟之前 , 中国瓷器自中东输入欧洲的方式 , 主要通过外交、旅行、贸易等不同渠道输入欧洲 , 开启此后东方瓷器风行欧洲的先声 。
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文章图片

青花矾红描金缠枝莲纹碗
镶嵌鎏金银座
明嘉靖(1522—1566年)
鎏金银座约1583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 德国镶嵌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
“中西交通”篇透物见史 , 讲述大航海时代开启葡萄牙人最先东来 , 西班牙、荷兰紧随其后 , 瓷器作为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 见证了16世纪中西贸易的展开 。 器物面貌的变迁也反映了17、18世纪中欧贸易主导权由葡萄牙向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渐次转移的过程 。 从时间维度上首先通过珍贵的欧洲订制瓷器串联起完整的早期中西贸易史 , 以外销瓷器面貌的变迁展现16至18世纪中欧贸易与交流的历史发展 。
同时 , 透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海域的7艘沉船材料 , 在空间维度中铺陈东西航线与交通网络的拓展变迁 。
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文章图片
沉船出水瓷器
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文章图片

青花葡萄牙王室徽章纹碗
明嘉靖(1522—1566年)
中国景德镇窑瓷器
葡萄牙梅德罗·阿尔梅达博物馆
中西|“东西汇融”——全球抗疫背景下的博物馆联合办展实践
文章图片

广彩十三行图碗
清乾隆后期(1770—17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