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画中一座城 城中一幅画

汴京|画中一座城 城中一幅画
文章图片

在河南 , 如果要说一幅画与一座城联系最为密切的话 , 那一定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与开封了 。
《清明上河图》被称为北宋社会的“百科全图” , 作为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 但凡有些书画及历史知识的人都不会陌生 。 打开长卷 , 首先扑入眼帘的是茂盛的树林 , 整齐的农田 , 散落的房屋 , 蜿蜒的河流 , 一列队伍在郊外缓缓而行 , 几只庞大的航船在纤夫的引拉下 , 向河岸靠近 , 一幅恬静悠闲的乡村景象 。 向城中进发的人们 , 有的赶着牲畜 , 有的带着货物 , 有的扛着行李 。 再往前走 , 气势恢宏的虹桥上人头攒动 , 一只巨大的货船正在过桥 , 不少人在驻足观看 , 还有人在喊叫着什么 。 穿城而过的汴河里船来船往 , 络绎不绝 , 或纤夫牵拉 , 或船工摇橹 , 有的满载货物 , 逆流而上 , 有的靠岸停泊 , 忙碌卸货 。 转眼间 , 高大的城门出现 , 纵横的街道四面延伸 , 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 , 一派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景象 。 摩肩接踵的行人 , 有在路边交易的 , 有在茶馆休息的 , 有在叫卖邀客的 , 有在看相算命的 , 有在匆匆赶路的 , 还有骑马的官吏 , 叫卖的小贩 , 乘坐轿子的富家眷属 , 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 , 打打闹闹的顽皮儿童 。 有人细心数了数 , 这幅长约5.28米的画中有牲畜83匹 , 船只29艘 , 房屋楼宇30多栋 , 车13辆 , 轿8顶 , 桥17座 , 树木180余棵 。 尤其是画中的814个人物 , 男男女女 , 老老少少 , 衣着不同 , 神情各异 , 惟妙惟肖 , 栩栩如生 。 这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舟车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汴京城内商品经济兴旺、交通运输繁忙、城乡关系密切、南北货物畅通的情景 , 再现了九百多年前我国都城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实况 , 可谓一幅活灵活现、有情有味的汴京民俗风情图 。
对于张择端的身世 , 史书上没有记载 , 千百年来一直是个难解之谜 , 有关《清明上河图》及作者的资料也只有几十个字 , 这些宝贵信息来自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上金人张著的跋文 。 跋文全文如下:“翰林张择端 , 字正道 , 东武人也 。 幼读书 , 游学于京师 , 后习绘事 。 本工其界画 , 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 , 别成家数也 。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 。 ”张著的题跋是关于张择端身世惟一的记载 。 对于张择端这么知名的画家来说 , 只有这区区不足百字的历史记载 , 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 。 但张择端也许想不到 , 他的这幅画卷与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紧紧连在了一起 , 近千年前 , 张择端把现实搬到了画卷 , 而千年后 , 开封人又把它从画卷搬回了现实 。
1992年 , 勤劳朴实的开封人在开封城西北隅修建了一个公园 , 名字叫清明上河园 。 这个园子占地600余亩 , 按照1:1的比例 , 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造 , 真实地展示了北宋时期京都汴梁的城建格局、社会生活和市井风情 。 每天上午9点钟 , 清明上河园都会开园迎宾 。 远古的历史被重新激活 , 真有“一朝入画卷 , 一日梦千年”的时光倒流之感 。 现在人们到开封 , 必到的一个景点一定是清明上河园 , 清明上河园已成为开封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一张亮丽名片和抹之不去的特殊符号 , 有时甚至成了开封的代名词 。
走进景区大门 , 首先映入眼帘的 , 就是一座高大的张择端石雕塑像 。 张择端身着长袍 , 神情庄重 , 目视前方 , 手里捧着呕心沥血画就的《清明上河图》长卷 , 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汴京昔日的繁华和历史的沧桑 。 塑像后就是刻有《清明上河图》浮雕的影壁 , 完整地展示了长卷的主要内容 , 让到开封旅游的人们一睹《清明上河图》这幅举世名作的风采 。 景区内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 , 与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如出一辙;酒楼、茶肆、当铺、水井、马车、花轿等 , 也可以在清明上河图中找到影子;官瓷、汴绣、木版年画、吹糖人等现场制作;民间游艺、杂耍、盘鼓、气功、相扑、斗鸡、斗狗等现场表演使千年名画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 充满人间烟火气息 。 还有那身着宋装沿街揽客的吆喝声 , 武大郎卖炊饼的叫卖声 , 招亲队伍的唢呐声 , 押送刑犯的呵斥声 , 开封府尹包拯巡视漕运的威武声 , 让人身临其境 , 融入其情 , 陶醉其中 , 真有一朝步入画卷 , 一步跨入宋代的奇妙感觉 。 晚间的大型晚会《东京梦华》更是出神入化 , 把游园活动带向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