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遗址|真正遇见“最早中国”,陶寺文物呈现于二里头

尧舜禹汤 , 是指古代中国历史中帝王的统称, , 分别是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 。
商王朝都城的遗址已经考古确认 , 那么尧舜禹的都城在那里?
在寻找唐尧与夏禹都城的过程中 , 陶寺遗址与二里头遗址逐渐进入了考古工作者的视野 , 结合遗址考古与大量发现 , 被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分别是尧都与夏都 , 也与“最早中国”直接相关 。 澎湃新闻获悉 ,经过半年的筹备 , 见证这两大遗址文物相会的“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将于11月3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面向公众开放 。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 , 其年代约为距今3800~3500年 , 相当于古代文献中的夏、商王朝时期 。 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设、王宫定制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学术界公认为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和发展研究展示中心 , 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展示基地 。
陶寺遗址|真正遇见“最早中国”,陶寺文物呈现于二里头
本文图片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澎湃新闻采访人员 李梅 摄
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介绍 , “巍巍如天——陶寺遗址考古成果精华展”设置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2层西南侧专题展厅 , 布展面积950平方米 。 展览将以陶寺遗址数十年来考古发掘成果为主线 , 通过“表里山河、煌煌都邑、礼制甫成、遗产传承”四部分 , 全面介绍陶寺遗址地理区位、城址布局、手工业发展、天文观测、文字雏形、礼制初兴、尧都定位等重要发现和文化价值 。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 , 东西约2000米 , 南北约1500米 , 面积280万平方米 , 是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之一 。 经过研究 , 确立了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陶寺类型 , 近年来在对于陶寺遗址的发掘中 , 结合了磁力仪和探地雷达物探、环境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孢粉、浮选、选种)、人骨分析、DNA分析、天文学等多项科技考古手段 , 包括碳十四测年技术在内的年代学探讨 , 进一步判断陶寺文化的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 。 同类遗址在晋西南汾河下游和浍河流域已发现70余处 。 陶寺遗址对复原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性质、国家产生的历史及探索夏文化 , 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一直从事山西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队队长何努此前撰文介绍 , 陶寺文化分为早、中、晚三期 。 早期距今4300到4100年 , 中期是距今4100到4000年 , 晚期是距今4000到3900年 , 这三个时期的划分 , 不仅在陶器上有反映 , 而且陶寺都城的兴衰变化也是亦步亦趋的 。
陶寺遗址|真正遇见“最早中国”,陶寺文物呈现于二里头
本文图片

陶寺遗址中的“城墙在人头顶上”
陶寺遗址|真正遇见“最早中国”,陶寺文物呈现于二里头
本文图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扁壶 , 其上为朱砂书写的“文”字 。 澎湃新闻资料照片
他表示 , 陶寺早期的城址并不大 , 有一个宫城 。 这个宫城一开始也没有建城墙 , 而是挖了一个长方形的环壕 , 围出13万平方米的空间 , 起到保护统治者的作用 。 后来在下层贵族居住区的位置建了城墙 , 把下层贵族居住区也保护了起来 , 可称之为“下城” , 面积也近10万平方米 。 这时候就把宫城的环壕填平再建起了城墙 。 宫城两边是普通的居民区 。 还有一个由统治者直接控制的大型仓储区 。 早期王族墓地则在遗址的东南角 , 在陶寺早期的时候已经开始用了 。 在遗址的北边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建筑 , 这个建筑在陶寺早期就建了 , 一直延续到中晚期 , 很可惜破坏得非常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