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过了一生|“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谈张毅与电影、琉璃艺术

2020年11月 , 导演、琉璃艺术家张毅病逝 , 终年69岁 。 2021年11月 , 在张毅辞世一周年之际 , 琉璃工房另一位创始人杨惠姗以策展人的身份在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举办了“WHY GLASS?至善前行——张毅创作回顾展” 。
展览不仅展出张毅的琉璃作品 , 更有张毅从文学、电影到琉璃艺术的毕生创作精华 。 其中 , 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他为作品写下的说明文 。 三十多年来 , 诗歌般的说明文本数以万计 。 张毅在成立琉璃工房之初 , 将创作核心定为“永远地创造有益人心的作品” 。
张毅与电影
张毅 , 1951年出生于中国台湾 , 他是影视导演、编剧、制片人 , 也是琉璃艺术家 。 19岁起 , 张毅就开始发表了小说 。 在1979年 , 他就因连载小说《源》打开知名度 , 随后与张永祥共同改编剧本拍成同名电影 , 拿下亚太影展最佳编剧 。
我这样过了一生|“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谈张毅与电影、琉璃艺术
本文图片

张毅在挥毫
1982年 , 他与杨德昌、托德辰、柯一正共同执导《光阴的故事》 , 成为中国台湾新浪潮电影重要推手之一 。 其中 , 张毅导演的是这部电影最后一部短片《报上名来》 , 讲述的是1980年代初期台北闹市区一对小夫妻的故事 , 展现出当时台湾都市人的生活面貌 , 探讨已经初现倪端的现代“都市病”征兆 。
我这样过了一生|“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谈张毅与电影、琉璃艺术
本文图片

《玉卿嫂》电影海报
我这样过了一生|“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谈张毅与电影、琉璃艺术
本文图片

《我这样过了一生》电影海报
升格导演之后 , 张毅先后创作多部经典电影 , 尤以1984年改编白先勇小说的《玉卿嫂》话题不断 , 当年也入围金马奖最佳影片 。 来年 , 张毅的另一部代表作《我这样过了一生》问世 , 该片改编自当时的妻子萧飒的小说《霞飞之家》 , 讲述了传统中国女人桂美平凡又坚韧的一生 。 张毅的《我这样过了一生》让他荣获金马奖最佳导演 , 并与萧飒共同获得最佳改编剧本 , 也让杨惠姗拿下金马影后 , 三人被誉为铁三角 。 值得一提的是 , 杨惠珊为了这个角色增肥20公斤 , 至今是华语女演员敬业之佳话 。 在展厅的展墙上播放着这一届金马奖颁奖画面 。 回忆这一幕时 , 杨惠珊表示 , “当时有医生指出增重的危害 , 但他为了真实的效果 , 顶住了来自外界的压力 。 ”
后来 , 张毅与萧飒、杨惠珊三人共同拍摄《我的爱》 , 然而他与杨惠姗日久生情 , 与萧飒分道扬镳 。
我这样过了一生|“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谈张毅与电影、琉璃艺术
本文图片

展览现场 , 杨惠珊回忆电影创作往事
展厅中的柜台上摆设了不少物件 , 观众可以看到张毅作为导演时期的成就 , 包括其电影海报、金马奖杯等 。 同时 , 也可以看到他在学生时代就写就的剧本等 , 呈现出他对于文学、电影的热爱 。 杨惠姗告诉采访人员:“其中一个剧本手稿非常有趣 , 那是张毅在初中时写的剧本 , 而学校老师的批注则是说他小说、电影看得太多 , 希望他把精力放在考试上 。 ”
我这样过了一生|“我这样过了一生”:杨惠姗谈张毅与电影、琉璃艺术
本文图片

展厅现场 , 张毅早年手稿
琉璃艺术创作
张毅和杨慧姗退出影坛后便一起创办了琉璃工房 。 至此 , 两人开始研究、复兴失传的汉代琉璃烧制技法 , 并且透过国际琉璃艺术大展、在大学成立艺术研究室、建立博物馆等 , 造就了琉璃艺术产业 。